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7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77586258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9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大学首章前三节。其中最后一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应结合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章 来研读。论语子张篇记录孔门众弟子的言论,这时孔子已经逝世, 弟子们之间的分歧已见端倪。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 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 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 圣人乎”!子游批评子夏传授弟子的内容“抑末也,本之则无”,认为“学” 有本末,应该专注根本。子夏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以 “事有终始”来回应子游对其舍本逐末的批评,“君子之道,孰先传 焉,孰后倦焉”。其中“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一句,非常深刻, 应结合孟子对“金声玉振”的阐述来领会其义理。大学作者曾子与子游、子夏均是孔子晚年所收弟子,曾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应是对子游、子夏之言进行权衡折衷的意思

      2、。孔子反复强调“学”,“学”字为孔门第一义,到底应如何“学”,这正是曾子作大学所要阐明的问题。“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子注解曰: “明德为本,新(亲)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 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朱子认为这是总结上文两节之意,其实该句主要功能不是承上, 而是启下。下文以“欲必先”为格式展开的八条目,正是基于“知 所先后”的原则而阐述大人之学的首末次第。由于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具体落实,如朱子曰,“修身以上,明 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亲)民之事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也有承接上文之意。但朱子说“明德为本,新(亲)民为末”,把本 末绝对化且割裂为“二”。阳明先生在大学问中说:“夫木之干,谓之本,木之梢,谓 之末。惟其一物也,是以谓之本末。若曰两物,则既为两物矣,又何 可以言本末乎?”其实,物之“本末”与事之“终始”应结合起来理解。只有在大 学之道的入手处,在所谓“始位”区分一下本末才有意义。“古之学 者为己”,君子立志为学,当然应该以“明明德”为本,“自天子以至 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不能立德 修身,“齐”

      3、“治”“平”的外王事业都是空谈。这种意义上的“本”, 即是发端处,中庸所谓“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这时才可 以说“本始所先,末终所后”。但另一方面,明明德必然体现为亲民,有子曰“本立而道生”, 中庸所谓“修身则道立”。儒家心性功夫笃实就体现在这里,阳 明曰:“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便似老、佛”。在“终位”上,就不能再说“明德为本,新(亲)民为末”。“明 明德以亲其民,而亲民以明其明德,则明德、亲民焉可析而为两乎”? “亲民”虽由“明德”而展开,但“明德”本身就体现为“亲民”的 事业,“亲民”已经由“末”而转化为“本”了。阳明曰:“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 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 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君子决不是先“明明德”,然后再去“亲民”。“大人者,以天 地万物为一体者也”,站在“万物一体之仁”的高度看,“亲民”不 是去奉献自己,而是尽自己的本分,“亲民”即是在明此心之仁德, 阳明所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由此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是正心功夫。心之明德 扩充到“身”,则是“身修”,“身修

      4、”之“身”即是“心”;心之 明德扩充到“家”与“国”,则是“家齐”、“国治”,“家”与“国” 也是“心”。“明明德于天下”,即是此心之明德扩充到天下,这才 是“止于至善”。阳明提出的“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应该这样去 领会,身、家、国、天下,都是“主”而不是“客”,君子应该像敬 畏自己的良知本心一样去敬畏家国天下,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终”与“始”之间也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子夏曰:“有始 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如果仅从事情上去解读“终”、“始”,做事情 有始有终,难道就是圣人了?这样理解显然是肤浅的。“终”“始”是 心性修养功夫,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孟子曰“始条理者, 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朱子说“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把“本”“末”分别与“始”“终” 相对应,过于简单化且是错误的。不能静态地看待“本”“末”之间 的关系,如“明明德”与“亲民”,在“亲民”的过程中包涵着内外 人我之间的转化,“末”在不断归于“本”。“本”既作为发端处, 是“始”,也更是“终”,孟子所谓“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唯有如此,“本”才是“一以贯之”。通常说“万事开

      5、头难”这个“始”是“本”,礼记经解 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此之谓也”。而诗经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个“终”也是“本”。既然“终”“始”均是“本”,那么,什么才是“末”?还没有被 “一以贯之”之“一”所统率的“多”,即是“末”,如君子初立志为 学,亲民为“末”。“多”被“一”所贯穿,“末”就转化为“本”,如“文王视民如伤”,这是文王尽性功夫,亲民对文王来说不再为“末”, 而是“本”。“事有终始”如中庸“诚者物之终始”,周易也反复说“终 始”而不说“始终”。一旦说“始终”,就外化了,如一件事有开端, 有终结,这样的“始”“终”,涵义就浅显了。“终”不是终结,而是 “集大成者”,与“本”对应。但不能因此说“始”与“末”对应, “始”是“终则有始”,“本”同样也是“始”。“本”之所以为“本”, 在于其为贯穿于“终”“始”之“一”。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诚”是“终”,也是“始”,而“诚” 又是“一”,故区分“终”“始”又打通“终”“始”,此所谓“至诚无 息”。孟子提出性善说,“善”绝对而“恶”相对,“善”内在而“恶” 外在,也应结合大学本末终始之间的辩证关系去领会其内涵

      6、。四中庸15 章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 卑”。老子曰:“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 处看似差别不太,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把两者区别开,才 能真正把握“终”“始”的内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某个起点处向千里之外进发,这是 在一条线上运动。当到达终点处,出发的起点在终点之外。而中庸 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只是以“行远必自迩”来比喻君 子弘道,“远”其实是远大,由内而外进行扩充,“苟能充之,足以保 四海”。“道”无论充塞多远,都是在自性中,反之,“行有不慊于心, 则馁矣”。故“远”与“迩”已经打通,本末一贯、内外合一。大程子说:“尝喻以心知天,犹居京师往长安。但知出西门,便 可到长安,此犹是言作两处。若要诚实,只在京师,便是到长安,更 不可别求长安。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 更不可外求”。“出西门,便可到长安”,这是老子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靠行走来到达目的地,是外求,“犹是言作两处”。孟子曰:“天之高 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这是“只 在京师,便是到长安”,故曰“可坐而致也”。通常说“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然而大程子说:“天 人本无二,不必言合”;“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 这其实是在注释孟子尽心上“尽心”章。当说“天人合一”其 逻辑的起点则是天人为“二”。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不必说“尽心” 功夫,即使是“存其心”,也不必言“合”。“存其心,养其性,所 以事天也”,“所以”二字表明“事天”即蕴含在存心养性之中。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由会员re****.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