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蓝圃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蓝圃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xuàn)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龙,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
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作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象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 鲱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近海岛屿的山坡上作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
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5分) A.“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这样的事”指粘菌的细胞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 B.作者看到人类“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从而对于人类的前进抱着悲观的态度。
C.从选文中,我们可以推断:作者不赞成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观点 D.作者列举了粘菌的群体性生活以及大海中的鲱鱼和天空中的成群飞鸟,说明了集群在种群生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相互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E.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分群的具体情况介绍,说明了蜜蜂生活中具有“细胞或细胞器”的特征13.下列各句不能说明“蚂蚁的确太像人”的一项是( 3分)A.蚂蚁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B.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C.蚂蚁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如果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D.蚂蚁们会不停地交换信息,比如建蚁丘时,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14.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群体的动物组织与人类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15.在论述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时,作者的依据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2. AB。
A项,“这样的事”指“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B项,尽管作者看到人类“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但是他也看到“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说明其态度是乐观的 13. C 14.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四点各占1分) 15.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作着这样的事起初是个体的活动,然后听到铃声,就会聚集,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鲱鱼和其他鱼类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 成群的飞鸟,特别是在纽芬兰近海岛屿的山坡上作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说明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举出例子2分,举出一例得1分;能说出与人类社会的相似之处2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学的远征陈丹青⑴二十三年前,1989年元月,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初起的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后期某课,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⑵自1983到1989年,也是木心恢复写作、持续出书的时期。
大家与他相熟后,手里都有木心的书逢年过节,或借个什么由头,我们通宵达旦听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勉力强撑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⑶木心在大陆时,与体制内晚生几无来往,稍事交接后,他曾惊讶地说:“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这样子,过了几年,终于有章学林、李全武二位,纠缠木心,请他正式开课讲文艺,勿使珍贵的识见虚掷了此外,众人另有心意:那些年木心尚未售画,生活全赖稿费,大家是想借了听课而交付若干费用,或使老人约略多点收益这样子算什么呢?”木心在里对我说,但他终于同意,并认真准备起来⑷事情的详细,不很记得了总之,1989年元月15日,众人假四川画家高小华家聚会,算是课程的启动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木心,浅色西装,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六十二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轻讲课的方式商定如下:地点,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时间,寒暑期各人忙,春秋上课;课时,每次讲四小时,每课间隔两周,若因事告假者达三五人,即延后、改期,一二人缺席,照常上课⑸木心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但我不记得他低头频频看讲义,只目灼灼看着众人,徐缓地讲,忽而笑了,说出滑稽的话来。
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⑹木心讲课没有腔调——不像是讲课,浑如聊天,而他的聊天,清晰平正,有如讲课——他语速平缓,从不高声说话,说及要紧的意思,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语气,如宣读早经写就的文句不止十次,我记得,他在某句话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呆呆看着我们⑺这时,我知道,他动了感情,竭力克制着,等自己平息⑻讲课最令我感到兴味的瞬间,是他临场的戏谈⑼木心的异能,即在随时离题:他说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那该多好!在木心那里,切题、切题、再切题,便是这些如叙家常的离题话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且慢,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来一句——随即收回目光,接着往下说⑽讲课中,他两次提到与他相熟的街头松鼠,还有寓所北墙密匝匝的爬墙虎:“它们没有眼睛哎!爬过去,爬过去!”每与我说起,木心啧啧称奇忽一日,房主未经告知,全部拔去了,他如临大事,走来找我,狠狠瞪大眼睛:“那是强暴啊!丹青,我当天就想搬走!”⑾有次上课,大家等着木心,太阳好极了。
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那天回家后,他写成下面这首诗:五月将尽/连日强光普照/一路一路树荫/呆滞到傍晚/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那是慢慢地,很慢/绿叶藂间的白屋/夕阳射亮玻璃/草坪湿透,还在洒/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都相约暗下,暗下/清晰 和蔼 委婉/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⑿二十年前,木心这样地走着,看着,“一路一路树荫”,其时正在前来讲课的途中;下课了,他走回家,“天色舒齐地暗下来”⒀那些年,众生多少是在异国谋饭的生熟尴尬中,不免分身于杂事,课程改期,不在少数,既经延宕,则跨寒暑而就春秋,忽忽经年,此即“文学远征”至于跋涉五年之久的缘故吧⒁“结业”派对,安排在女钢琴家孙韵寓所应木心所嘱,我们穿了正装,分别与他合影孙韵母女联袂弹奏了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席间,众人先后感言,说些什么,此刻全忘了,只记得黄秋虹才刚开口,泪流满面⒂木心,如五年前宣布开课时那样,矜矜浅笑,像个远房老亲戚,安静地坐着,那年他六十七岁了就我所知,那也是他与全体听课生最后一次聚会他的发言的开头,引瓦莱里的诗每当他借述西人的文句,我总觉得是他自己所写,脱口而出:⒃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
2012年11月10日写在北京(选自《〈文学回忆录〉后记》,有改动)10. 解释加点语词在句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