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利名胜古迹华容古道介绍.docx
4页监利名胜古迹华容古道介绍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 的路线今天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监利名胜古迹华容古道,欢迎大家 阅读!华容古道两湖平原之界,在华容县境内,自东北至西南横亘的 45里桃花山的山凹处,称路岭子口,有史以来,骡马人物自此交通, 俗称华容小道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冬,曹操在赤壁败于孙、刘联 军,在洞庭湖曹洲烧余船后上岸引兵北撤江陵时至此刘备大将关羽 奉命在此设伏狙击曹操,因感念曹操当年的恩德,毅然让开血路,放 曹操北归至今这一带留有倒马崖、关王庙、吴王庙、娘娘庙、昭烈 庙、望夫山、斩龙石、杀猪港、白果树等众多三国遗迹 《三国志;魏武帝纪》引《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 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 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 公曰:‘刘备,吾傅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 矣rsquo;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此景况恰与路岭子口相合南 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所载“华容道在巴陵西”即此明弘治元年 (1488)《岳阳府志》记有华容道“在县东六十里,昔曹操与孙刘赤壁 战败,从华容奔荆州,关羽追逐,道经山下,马倒崖上”之文字。
清 康熙二十四年(1685)《岳州府志》,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光绪八 ii年(1882)《华容县志》对此均作了详细记载华容道是人们心目中的 信诚交往之道、东山再起之道、鼎立战略之道中共华容、华容县人 民政府将此地辟为历史人文旅游景点监利名胜古迹华容古道区位概况华容古道在监利县城西南 12公里即曹桥至毛家口的一条湖区小路,长 7.5公里监利古称华容, 原县城位于今县城北30公里华容古道为什么叫华容道呢?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 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当然是指华容县城华 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 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 60里的周老咀附近如果从曹操屯 兵的地方乌林到曹操逃跑的目的地南郡划一条直线, 华容城正好在这 条直线的中心曹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而且当 时华容县城附近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的将士补充粮草监利名胜古迹华容古道的历史概况公元 208年,曹操在夺取荆 州后,马不停蹄,率领二十多万水陆大军顺江东下计划一举消灭刘 备和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宏愿,可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 敌,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仓惶溃逃,败走华容道。
华容古道由于这一带有古代的沼泽湖泊阻隔 从乌林到华容城没 有直路可走曹军只能沿江向西溃逃,进入华容县境之后,再向西北 折奔华容县城这样就必须涉过大泽边上的一片沼泽地带 根据县志 记载,曹操逃到太平桥时,人马陷入泥泞之中,不得不扔掉马鞭,下 马步行,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曲鞭港到毛家口二十里路,“地 窄路险,坎坷难行”,曹军“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 草填路,“赢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年)曾经坐船经过这一带他 写道:“自是复无人居,两岸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舟人云:“自 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夫多为所害”距曹操兵败 960年之后,华容道一带尚且如此荒凉,曹军当时的艰辛狼狈之状, 就可想而知了华容道真正得到开发是从元代开始的 今日的华容道,已根本看 不见昔日的荒凉,而是绿树成荫,道路两侧良田万顷稻谷飘香,荷 花吐艳傍晚,袅袅炊烟腾空而起,呈现出一派平原水乡风光监利名胜古迹华容古道的特色景点华容古道约在今监利县汴河乡至毛市镇一带在古道入口处汴河乡太平桥旁立有一石碑, 上刻“华 容古道”四字赤壁之战后,曹操率残兵自乌林退归南郡 (郡治在今 荆州市荆州区),途经华容(今属监利县)小径,这条路径史称华容古道。
监利古监利古属云梦泽,地多泥泞沼泽,曹操使士兵负草填泥,骑兵乃 得通过,老弱病残或陷泥泽中,或为孙权、刘备追兵所杀,死者无数 至今沿途尚有子龙岗、葫芦口、救曹田、曹鞭港、鸡冠沟、放曹坡等 遗迹子龙岗子龙岗,又名杨林山,相传是赵云伏兵偷袭曹军的地方葫芦口葫芦口位于白螺矶,地势险要,当年是华容的交通要口,传说张 飞率兵在此伏击曹军救曹田救曹田在今汴河乡太平街,相传曹兵靠当地田中萝卜充饥,才得 以走出华容道曹鞭港曹鞭港在距太平街约一里处,此处道路艰难,曹操也只得扔掉马 鞭,徒步行走,故名鸡冠沟鸡冠沟在今监利毛家口附近,地处华容古道出沼泽地边缘,旁有 一灌木丛生的土坡,即放曹坡相传诸葛亮令关羽带兵在此捉曹操, 又担心关羽念曹操旧恩关羽乃于沟前割鸡冠发誓,倘若放走曹操, 当如此鸡,砍掉冠(关)头,鸡冠沟得名于此后来,关羽被曹操言辞 打动,最终放走曹操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