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doc
6页关于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1.1 问卷编制 本研究在查阅我国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模式、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相关文献的根底上,参阅和借鉴了xx年全国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制的《关于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金玲的《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余云珠的《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研究》后,编制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初版)》,在征求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局部教育管理硕士培养导师、在读教育管理硕士和对问卷进展试测的根底上,对《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初版)》进展了修改,形成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调查问卷》 1.2 样本选择及调查实施 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南大学(985名校)、湖南师范大学(211高校)、湖南科技大学(普通一本)、湖南文理学院(普通二本)四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在读教育管理硕士、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及长沙市局部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8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获得有效问卷2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4%,符合统计学要求其中有效调查样本的情况详见表1 表1 教育管理硕士调查样本情况分布表 1.3 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抽取了前述四所具有代表性湖南省高校的50名教育管理硕士导师、150名教育管理硕士生和50名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展编号,运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进展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策。
2.1 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开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但仍存在着对教育管理硕士学位认识缺乏、课程设置和进度安排不合理、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机制运行不完善等问题 2.1.1 对教育管理硕士学位重要性认识缺乏 我国教育自古以来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学而优那么仕”,在我们所推崇的孔孟之道中,重学术轻技艺的思想更是盛行,中国教育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首先,在读教育管理硕士自身对教育管理硕士学位认识缺乏本研究在对在读教育管理硕士决定报考教育管理硕士原因的情况统计中,有约78%的在读教育管理硕士是因为“考不上学术型的,没有方法”,有约14%的学生是因为“其他”原因,仅有约8%的学生是因为“对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很感兴趣”,可见我国高校毕业生对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重要性认识远远缺乏 其次,硕士生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湖南省前述四所高校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培养重视程度的调查情况来看,有约14%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和学术型教育学硕士“一样重视”,约15%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的重视程度“略低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约50%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的重视程度“低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约11%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可见近六成的教育管理硕士导师对教育管理硕士的重视程度是“低于”或“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从而表达了我国大学在追求高标准、高要求、高目标的过程中,普遍认为有上层次、上水平,实现跨越式开展,就要搞科研,攻占“高、精、尖”领域的制高点,无视了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1.2 课程设置不合理,强调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研究,无视实践学习的趋势,这一点在本研究的表2 教育管理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调查中得到了印证 表2 教育管理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认为通过教育管理硕士阶段学习,个人实践能力有“显著提升”的仅占总人数的约22%,而认为个人实践能力提升不高或“没有提升”的占总人数的78%,这间接反映了我国教育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理论学习,无视对教育管理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 2.1.3 教育管理硕士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教育管理硕士招生录取工作普遍实行的是联考笔试和专业面试相结合的两阶段考核其中笔试局部侧重对考生根本素质的考查,而专业面试那么更强调从专业的视角考核考生的专业能力、工作状况、专业背景和根本专业技能等,两个阶段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然而从本研究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教育管理硕士招生过程中“笔试定录取”和“复试走过场”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这直接反映了我国教育管理硕士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2.2 教育管理硕士培养问题原因分析 (1)教育支撑环境欠缺导致教育管理硕士地位为难。
目前,我国各大用人单位尚未意识到教育管理硕士教育对员工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和长远性,在员工报告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员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行政或经济手段阻止本单位员工报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致绝大局部在职员工放弃了承受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时机,加上高等院校对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收取普遍高于学术型研究生,而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门槛普遍低于学术型研究生,间接地影响着报告人员的积极性可见,我国当前教育管理硕士的教育支撑环境仍旧欠缺而教育支撑环境的欠缺直接导致社会公众对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误解,认为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是第二等级的研究生教育,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地位颇为为难 (2)教育构造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质量不高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在纵向和横向方面的开展都极端不平衡从纵向上,对强调应用型专业学位的教育仅开设到硕士研究生层次,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才刚刚起步,缺乏与专业硕士层次的衔接;从横向上看,经济兴旺地区的专业硕士培养院校较多、生源质量好,经济欠兴旺地区的专业硕士培养院校少且生源质量差专业硕士教育构造的开展部平衡直接导致我国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教育质量不高 (3)单一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会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满足不同社会背景人员的需求,然而我国当前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单一培养模式仍偏重理论教育,轻视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对不同群体学习需要的刺激性远远不够 (1)转变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定位,着力培养研究实践型人才本研究认为我国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试研究型教师,即在读专业教育管理硕士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教学实践来提升和完善其工作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能力,促使其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力共同开展,真正培养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型”、“学者型”和“专家型”的教师,最终成为教育大家 (2)加强教育管理硕士重要性宣传,完善教育管理硕士法律法规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积极引导新闻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体,网站、报等电子媒体积极宣传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培养在教育教育开展中的重要性,引导社会各界提高对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学术型教育管理硕士和专业型教育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的不同,从而正确、客观地看待专业教育管理硕士教育的开展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育政策、法规和战略的设计者,应从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不同区域的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的开展,在研究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开展规律和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的根底上,制定针对性强、指导性明确的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管理开展政策。
(3)创新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招生培养机制,形成时代特色的教育管理硕士质量观由于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培养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社会背景的教师,这就要求专业教育管理硕士培养单位必须根据社会实际,创新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招生培养机制,形成时代特色的教育管理硕士质量观在专业教育管理硕士的招生过程中充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那么的同时,在笔试和复试过程中着重考查考生的个人专业能力和专业开展潜力;在培养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学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表达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 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获得了我国教育管理硕士培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我国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展了统计和分析,并针对教育管理硕士培养中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我国广阔教育学者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对我国教育管理工作者制定教育管理硕士管理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