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3页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村干部介绍说:“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A.耕地资源不足 B. 市场需求量不大 C. 水热资源贫乏 D. 农业劳力短缺参考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运用材料进行区域定位、判读的能力,描述分析区域地理事物特征、对比思考的能力2. 右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7~8题7. 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 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A.①地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③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参考答案:7.C 8. B【知识点】本题组考查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解析】 解析:7题,①地降水在200㎜左右,应为热带沙漠气候,②地降水量1000毫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降水800毫米,比较湿润,温带季风气候,③地降水400㎜,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地区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
8题,接上题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不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排除A,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排除C,降水量达800㎜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区,一般不会出现荒漠化,排除D,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故选B 思路点拨】首先根据降水量与热量的结合分析其气候类型,再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农业生产类型3. 下图中bac为晨昏线,读图回答如果图中ab为晨线,按区时计算与a点日期不同的范围是 A.110°W向西至180° B.112.5°W向西至180°C.97.5°E向西至180° D.67.5°W向东至180°参考答案:D4.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分析回答4~5题4.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5.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7 日洪水水位最高 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参考答案:4.B 5.D第4题,由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为暖锋过境。
第5题,7、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5.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有数以万亩的垛田(如下图),被誉为“蔬菜之乡”“千岛之乡”“油菜花海”垛田是在河网密集的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地势高于水面,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但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同时田面较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垛田一般都很高,但七十年代后期人们通过“放岸”,使垛田变矮、变大了,即将高垛挖低,挖的土将小沟填平,相邻的两三个垛子就连成一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 下列关于垛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降水变率大,旱灾频繁 B. 土地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C. 水系发达,水产丰富 D. 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10. 七十年代后期人们对垛田进行“放岸”,其主要目的是A. 方便灌溉和施肥 B. 人口增加,增加城市用地C. 方便泄洪和航运 D. 降低高度,减轻水土流失11. 下列关于垛田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热充足,水稻种植业发达 B. 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 泽国美景,利于发展旅游业 D. 伏旱干热,灌溉导致次生盐碱化严重参考答案:9. C 10. A 11. C9.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江苏省,垛田是在河网密集地区开挖的泥土堆积形成的,所以该地降水丰富,不会有频繁的旱灾,A错。
该地河网密布,土地地块较小,B错水系发达,有油菜、蔬菜等物产丰富,C对河流含沙量小,D错10. 由于垛田较高,田间有小河间隔,不利于行走,耕作及田间管理不便,将垛田放岸后,降低了高度,将垛子连成一片,有利于灌溉和施肥,A对不能增加城市用地,B错小河沟被泥土填平,不利于泄洪和航运,C错垛田放岸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没有影响,D错11. 垛田面积较小,不利于大面积水稻种植业及机械化的发展,AB错水乡泽国,物产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C对该地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四周小河纵横,利于排盐,不会导致次生盐碱化,D错6. 读“某内陆国家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3~24题 23、由图可知,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B.河流短小,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C.农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河谷地区 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24、该国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参考答案:23.B 24.A7. 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A.1/2 B.1/3C.1/6 D.1/9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其中地方时的概念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差异为地方时当120°E刚进入白昼,则地方时为6:00,160°E的地方时8:40,则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是120°E向东到180°E,跨度为40°,占全球360°的1/9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8. 下图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美国某真人秀节目欲在当地进行为期三天的节目拍摄,节目拍摄第二天要求拍摄日出景观,已知当地昼长为13.5小时,完成下列问题5. 该节目组在图中哪个位置可以拍摄到日出A. ① B. ② C. ③ D. ④6. 该日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于A. 76° B. 62° C. 85° D. 39°7. 若节目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某电视台实时直播,则在当地哪个时段最为合理A. 8-10时 B. 10-12时C. 14-16时 D. 16-18时参考答案:5. B 6. C 7. D本题组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区时的计算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节目组拍摄时,我国沿海地区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偏北方向,所以只有位于山地东部的②地可以拍摄到日出,其它三地因为山地的阻挡不能拍摄到日出。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6题详解】根据教材可知, 夏至日时北回归线的昼长为13小时24分,该地与北回归线纬度相差很少,昼长约13.5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可以计算出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8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昼长13.5小时,经度在120°E附近,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基本一致,所以日出时间约为5:15西五区与东八区的区时相差13小时,此时的纽约时间约为16:15,只有在16-18时直播最合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9. 坡度是坡西与水平面的夹角;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局部地区等坡度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河流 ( )A. 甲河段流速最快 B. 乙河段流水堆积作用最明显C. 大致由西向东流 D. 流向不能确定11. 图示区域A. M地坡度最陡B. 若有滑坡泥石流发生,西部的相通性大于东部C. 土层深厚,土壤呈酸性D. 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参考答案:10. D 11. B【10题详解】据图中等高线可知,甲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平缓,水流较缓慢,故A项错误;河流下游地区,河流堆积作用最明显,故B项错误;根据等高线的特征,不能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故D项正确。
11题详解】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故A项错误;泥石流发生在河谷地区,根据等高线分布特征可知,西部地形为谷地,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东部大,故B项正确;丘陵地区,土壤发育较差,土层较薄,故C项错误;无法判断出受季风的风向,故D项错误10.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参考答案:D11. 下图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完成下列各题 从四幅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照片中反映当地气候条件最为干旱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D12.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下图为“汶川5.12”大地震等烈度线分布图,图中城市在抗震救灾中都发挥了各自的服务功能读图完成关于图中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与西安相比,成都的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B.成都位于平原上,地租等值线受地形影响小,呈同心圆状C.重庆一成都一西安一北川的服务范围呈层层嵌套关系D.重庆受地形、河流分割,城市形态较分散参考答案:D13. 图4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30°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7-8题。
7.图5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 )8.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参考答案:7-8 BD14. 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光热资源参考答案:C15. 一个城市的人口生态位是指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决定的该城市人口所处的地位城市的生态场势尾指人们在某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适宜度城市人口生态位与城市生态场势均衡的城市为协调型城市下图分别示意18个中心城市人口生态位(左图中三条曲线为等生态位线)和生态场势指数关系(右图中三条曲线为等生态场势线),图中数字表示依据相关指数排序的序号(序号越大,相关指数表现越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下列城市中,发展最协调的是( )A. 重庆 B. 深圳 C. 上海 D. 武汉7. 据图判断,下列城市中人才最容易外流的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