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四咏物诗鉴赏.ppt
41页咏物诗鉴赏猜一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如梦令(严蕊 ) -桃花一、概念理解:(1)咏物诗:借描写的_表达_2)主要的写作技巧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诗人理想、志向、情怀托物言志二、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三、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断肠,销魂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春柳繁盛秋柳枯凋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依依惜别图对故居的依恋难舍以物象为题如小松、早梅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题菊花物象+吟如石灰吟四、题目特点: 五、咏物诗常见物象:岁寒三友(松、竹、梅 ):高洁、傲岸、坚贞不屈菊花:隐逸、高洁、脱俗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兰花(高洁、君子之德)雁:思乡怀亲、羁旅孤独蝉:高洁、悲凉鹰:志存高远、远大抱负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六、咏物诗常见的情感类别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志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 自甘寂寞,不愿媚俗,坚贞不屈,高洁脱俗,坚持个性,保持清白,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jng)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菊 南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独立疏篱,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坚持节操,傲霜怒放菊花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但去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2、抒愤感慨自身,倾吐心中不平之气 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以梅喻人,人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杨柳枝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谴责统治者或贪官污吏 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例官仓鼠 晚唐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此诗以官仓鼠比喻那些只知道吸吮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老鼠”为何会有恃无恐呢?诗人故意一问,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表达作者某种人生感悟或生活哲理 琴诗苏轼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5、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咏鹅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七、七、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一)整体: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二)局部:1、比喻2、象征3、拟人4、对比、衬托5、环境烘托(一)整体: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抒怀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二)局部:1、比喻 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绦;“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 2、象征 例: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消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如于谦石灰吟,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2、拟人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粉骨碎身浑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 3、对比、衬托 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画菊),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 例: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婉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荫浓密,可以自由地飞翔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4、环境烘托 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以冰雪林来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总之,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概念点拨概念点拨 象征: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念、思想和感情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在描述事物以尽其妙的基在描述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渲染渲染:原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阳暗向背,增加所画事物质感和立体感,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则指从正面着眼,层层铺叙,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渲染,正面着意描写) 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烘托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例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衬反衬“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 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画眉鸟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诗的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对比咏物诗的鉴赏思路:物的特点寄托的情与志咏物诗鉴赏步骤: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 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艺术手法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依旧芳香如故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不渝的诗人遭嫉妒、辗作尘而依旧吐香的梅花诗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契合点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拟人、反衬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