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八讲 理学正统 政治反思.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212039
  • 上传时间:2018-06-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16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讲 理学正统 政治反思----明、清政治思想本讲主要内容v辽、夏、金、元的统治方略v明清社会状况v明初统治集团的集权专制统治思想v王守仁的心学v明末清初士人群体的政治反思v清代帝王的统治思想v中国古典政治思想的终结者一、辽、夏、金、元的统治方略v 元代陶瓷v 元代地图 v v v 元代服饰 元朝v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由蒙古 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 ,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 ),1279年灭南宋,完成南北统一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于同年进行的北伐中推 翻了元朝北迁的元政府后退居漠北,与明 朝对峙,史称北元。

      元在中原统治98年 少数民族政权的治国方略v1、仿效汉族王权,建立皇帝制度v2、因俗而治,两套官制v3、夷可变华,尤重儒教v4、习中华君道,作正统天子v5、不断改革,与中华渐趋大同二、明、清社会状况v 故宫建筑v v 明清瓷器社会状况v1、在政治领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v2、在经济领域:土地高度集中赋税繁重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社会状况v3、思想学术领域v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 ,日益走向八股的程式化v“心学”的出现表现对“程朱”之学的不满倾向v有识的士阶层对传统思想开始批判与反思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 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 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 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丁丑 时,排行第四。

      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元 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 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 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明代v 蒙元的统治日益残暴黑暗,元顺帝(元惠宗)统治时期,韩山童、刘 福通、徐寿辉等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1364年,朱元璋自称为吴王,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 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北伐蒙元,攻占大都(北 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中国9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v 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曾囊括清朝时期 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 羁縻机构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 年)迁都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明朝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 较发达阶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但是在宣德以后 ,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 明代疆域图三、明初统治集团的治国主张v1、利用“华夷”思想和“天命”观念论证明 朝政权的合理性:以华御夷是天然法则驱逐胡虏,恢复中华v2、安民、恤民的宽和政策:严禁滥杀无辜废元朝苛政,以宽治民实行恤民政策政治主张v3、重视选才,重用儒生v人才分三等(才德俱优者、才不及德者、才 有余德不足者)v用人有术(用人之长、不计出身、不拘亲疏 、不受民族限制、打破旧例局限)v重用儒生(礼贤下士、征聘名贤)(如:朱 升、刘基、宋濂等名士)朱升v朱升(1299-1370),古徽州休宁人氏,与朱熹同宗,是其第五传弟子,自 幼好学,长大著书,年老指点江山,是元末明初伟大的军事家和教育家 。

      开馆讲学于故里、紫阳书院、商山书院、歙县石门、郑庄等地v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命部将邓愈合军胡大海,一起攻取徽州 ,并改名为兴安府邓愈得知朱升的大名,便把他推荐给朱元璋《明 史》史记道: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 粮,缓称王太祖善之v这便是朱升所上著名的三句九字《时务策》虽然只是三句九字,却切 中时势要的当时正值元末群雄纷争之际,而群雄之中,大多数都只知 杀人抢掠,占地称王,既无远谋近算,也无成就大业之志朱升看到朱 元璋不同于群雄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 个关键决策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经评论这三句话说:这是“第一巩 固后方,第二发展生产,第三缩小目标,长远打算,对朱元璋后来事业 极有影响v这三句话九个字,成为名传千古的著名战略决策毛泽东同志当年也非 常赞许朱升的这三句话,他在处理七十年代中国对内对外政策时,曾经 援引了这个典故,并将其改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刘基v刘基(1311年-1375年)v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出生于江 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元末明 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 文、精兵法。

      v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 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 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 子房也宋濂v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v别号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县(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 ,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 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 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至 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 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 至学士承旨知制造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 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 、《东阳马生序》 等 政治主张v4、严整吏治v严密法制,刑用重典v治吏以惩戒为主v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v鼓励民众赴京告奸政治主张v5、树立君主绝对权威,强化集权以整顿君臣纲纪作为制度保证总结历史,明令禁止宦官预政、典兵v6、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君主是最高思想权威严禁异端邪说明令禁止秘密宗教流传屡兴文字狱 明代青花瓷四、王守仁的“心学”v王阳明 (1472-1529)v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 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世 称阳明先生、王阳明。

      少年立志“读书学圣 贤”好言兵事,善骑射弘治12年举进士入 仕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 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 心学”流派最重要的大师心”的学说与天下一家的理想政治v1、心的认识是王学的理论基础v心是人们的感知认识,身心不可分,心外无 物(心之所发是意、意之本体是知、意之所 在便是物)v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谓之天理有称良知v天命、人性统一于吾心王守仁的观点v2、万物一体v天地万物与人同出一源,殊无差别v3、天下一家v无人己、无内外,一天地万物以为心v天下一家包括:明明德、亲民v4、致良知v良知是人本心的本来面目v以正心代格物、用良知改造格物穷理v用正心概括儒学传统的修身理论v“致良知”的目的在于存理灭欲王守仁的观点v5、知行合一v知行之体本来如一v将知行贯彻在具体的修习过程v严格把握自我动机对统治者而言,将良知贯彻到政治实践中对民众而言,意味着人们处处遵守道德规范,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严整的社会秩序评价王守仁v王守仁学宗陆九渊,诋毁程朱v在学术上,他是异于官方学术的自由派,在 政治上确是君主的耿耿忠臣v主观上并非要做君主的叛逆,但无意间却成 为后世异端思想的先驱。

      五、明末清初士人群体的 政治反思v1、社会背景:v明末清初,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国破家亡的政 治大变局,推动一大批士人反思明代弊政, 反思宋明理学,对传统政治思维和政治体制 进行再认识在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纷纷 主张明道救世、崇世济用,调整君权、改革 体制,形成一股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批判思 潮2、代表人物v主要代表人物:v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v他们都参与明末反对弊政、抗御清军的斗争 ,并一直坚持反清立场沧桑巨变和人生际 遇把他们磨练成思想深邃、学识渊博、面向 现实的哲人、学者、斗士v其政治思维具有批判性、总结性和创造性, 为近代的启蒙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黄宗羲v黄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v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 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 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 并称为“清初五大师”v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多才博学, 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

      尤其 在史学上成就很大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 之”(《清史稿》480卷)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 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真堪称是中国 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 一书中黄宗羲的主要思想v天下为公论:v对封建专制进行深刻的批判v民本思想v变法救世论:v置相权以分君权v设学校以监视朝廷v设方镇以去集权之弊顾炎武v顾炎武(1613- 1682)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 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 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v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 ,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 ,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 何益哉?”顾炎武的思想主张v兴实学、明道救世的主张v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v分权众治的主张v正人心、厚风俗王夫之v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

      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 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 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 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v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 ,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 唯物主义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 大都表现在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v王夫之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在这个主旨下, 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 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王夫之的主张v唯物主义的自然观v发展变化的历史观v不以“天下私一人”的民本思想六、清代帝王的统治思想v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最后一 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中国历史上最 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东北的爱新觉罗氏清朝的前身 是1616年由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将国 号改为大清1644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其 后统治关内269年v清朝初期,通过剃发易服和文字狱来抑止广大汉族人民尤其 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

      清朝统治者 对内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考试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金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岸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