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老师四十多年了我们一直想着您.pdf
16页韩老师,四十多年了 ,我们一直想着您 ! 一、推荐教师:管陶乡长亭学校七十八岁的退休教师韩谦二、推荐理由:管陶乡长亭学校退休教师韩谦,今年已经是七十八的老人了 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人创办长亭、万谷城、马区水、聚泉岭四个村联办初中,开学第一年,没有教室,他就让出自己的三间大瓦房做教室,没有教师, 他一个人承担了初中的全部课程他坚守农村教育三十多年, 2000 年,他办好了退休手续,但学校离不开他,他的学生舍不得他,他又被返聘回校任教, 直到送走了这个毕业班他才正式离开他所任教的学校 这四个村的人, 父子两代人都是他教过的学生有一千多人,有 50 多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如今,他教出的学生已经走上祖国的各行各业,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而奋斗在各条战线上韩谦老师退休后, 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后一代,给孩子讲革命故事, 进行传统教育, 为村上写大街墙面标语,过春为乡亲们写春联,为乡亲们操办红白喜事,他服务乡亲,有口皆碑他不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近日,《武安教育》编辑组的成员,专程到距县城百里之外的小山村----长亭村采访了他的感人事迹并制成专刊近日发表韩老师,四十多年了 ,我们一直想着您 ! -----长亭初中老三届学生看望韩谦老师记实秋高气爽,桃梨沁香。
8 月 18 日(农历七月十六日)上午,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小山庄 ----长亭村雨过天晴,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在清山绿水、丛林和山花的映衬下显得风外妖娆韩谦老师府舍门前的大街上,张灯结彩,拱门高悬,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轻歌曼舞,礼炮齐鸣,洋溢着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当天是韩谦老师长孙韩然然结婚典礼的大喜日子借此机会, 长亭初中老三届毕业生30 多人专程从外地前来看望韩谦老师并向他恭贺大喜!这是师生们阔别四十多年后的重逢相聚,场面感人泪下,激动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寄托了学子们感谢师恩的无限情怀,也许,这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最无尚崇高的荣耀 ......在外地回不来的学生,也发来表示祝福!上午九点许,同学们陆续来到韩老师家中,相互之间亲切交谈,共叙别后思念之情,以及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但最关心的还是老人家身体状况、家庭生活情况他也十分关心同学们,大家都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看到韩老师已经是年过古稀78 岁的老人,但还是这样的精神矍铄 , 身体健康大家都很高兴,都为他庆幸、为他祝福!韩老师知道同学们没有辜负他的希望,都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靠自己的学识努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都发展得很好。
他听后很高兴,他对同学们说:“看到学生们的成功,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上午 12 时许,隆重的谢师仪式正式开始,由初三班学生代表姚海平任司仪主持仪式:姚海平同学激动地说: “同学们:我们这次谢师活动如期成功举行,是为了圆同学们多年前来一直想回来看望韩老师的夙愿,是同学们感谢恩师的自觉行动 是韩老师坚守深山区基础教育事业三十多年的荣耀, 是 2016 年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 尊师重教的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谢师仪程如下:第一项:同学们恭请韩老师和师娘到堂屋月台前上座,同学们列队站在家院的中间,向韩老师和师母三鞠躬,行谢师礼;第二项: 由初一班学生代表郭祥太向韩老师致致谢词,郭祥太同学的致敬词,热情洋溢,声音宏亮,情深谊切,感人肺腑,每句话都充满对韩谦老师说不尽道不完的感恩之情大概内容是: 回顾韩老师的爱生如子,严谨治学,传道授业,言传身教的感人经历一、贡献三间大瓦房,一人创办长亭初中联校韩谦老师,1939 年 10月生人,他是武安市第一中学第一届高中生,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 高中学段每年年终考试, 他的学习成绩都是班上第一名因高中在校时被传染肺结核,经治疗虽然肺部钙化,但还是因体检不合格,未能参加高考。
由于他成绩优异,毕业后被高中老师介绍到午汲中学, 录用为代课教师, 当年正值国家大跃进 “低指标、瓜代菜”的三年困难时期,两年后,学校撤变为邯郸粮校,他便回到了家乡长亭村,到村上参加农业社劳动,由于他文化水平高,还附带当上了村信用社会计,后被选拔到管陶公社当了一名公社农业技术员长亭村是一个地处太行山武安市西部深山区管陶乡一个只有二百多户被人遗忘穷困的小山村, 长亭村等西川片四个村, 虽然是管陶乡,但它不在武安地界的下站-- 车谷的管陶川,而在是被一座叫阎王嘴南北纵向的大山分开的另一个山川:被涉县包围的木井 -- 青塔川,距管陶川有近二十里的山路,走公路有40 多华里之远,西川的四个村民及孩子们去管陶乡里上学、开会、办事很不方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赶上国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为了实现农村的孩子“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片”的目标,当1968年管陶川的柏草坪、车谷、管陶、小店、下站六个片已经成立了初中的时候,但长亭片的四个村因为没有初中,孩子们只上完小学就只好辍学了比管陶川成立初中晚两年后的一九七0 年春季,管陶公社文教决定在距乡政府较远的西川片中心村-长亭村创建长亭联中,解决这四个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当时这几个村只有他是高中生,三乡五里都知道他人品好, 文化高,时任公社校长韩占华和长亭村支部书记姚立华、万谷城村支部书记郭海铭、马渠水村支部书记王元顺、聚泉岭村支部书记姚书的多次找到韩谦老师,让他回村筹建西川片四个村的长亭联中,担负起教学工作他不忍心西川片四个村的孩子没有初中上,荒废学业,成为新社会的文盲 他毅然辞掉了乡农业技术员舒适的工作,回村做了一名清苦的民办教师,这一做就是一辈子没有教室,他就无偿贡献出自己家的三间大瓦房做学生的教室,成立起西川片 --长亭初中联校建校第一年,没有教师,他一个人承担初中的全部课程: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理化、音乐等破天荒地使长亭、万谷城、马渠水、聚泉岭四个村的孩子接受到了初中教育,为他们今后能到高一级学校深造创造了条件到第二年下学期, 新学校落成,时历一年半的时间都是他一个撑着完成了教学任务,他一天多科课上课,要备课,要讲课,要批改作业,要学生,可以想像韩老师这一年半的时间付出了多少辛劳到新学年招生才添加上邢善一、王让贤俩位教师2000 年他办好了退休手续, 但学校离不开他这样的好老师,他的学生舍不得他这样的好老师, 他又被返聘回校任教, 直到送走了这个毕业班他才正式离开他学校。
二、 “一辈子不管干啥工作,干上了就尽力干好”为了家乡的孩子能接受到科学文化知识,韩谦老师从1970的到2002 年一直到长亭学校任数学教师,他坚守了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他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从最初的每月工资待遇只有30 个劳动日的工分(一天一个 4 角钱的劳动日)外加每个月的6 元钱补贴,后来涨到8元、10 元补贴,一年的工资不到三百元.......到 1998 年转为国办教师他的月工资才涨到170元当时,韩老师家中有四个孩子和老母亲共七口人由于他当民办教师收入少,每年到年终跟生产队结算时他还得借钱给生产队口粮钱土地下放后, 他利用放学时间种些一片地,种点蔬菜艰难地维持着家庭生活,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信念依然,他也没有辞掉教学工作,外出打工、当工人、搞副业、做生意多挣点钱养家糊口为了山里的孩子他一生甘守清苦,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那个年代学生家里都很穷,学生买书本家里都很难拿出,他就带领学生搞勤工俭学,每年秋天到山上割荆条、割青草、捡核桃解决了学生的书本费, 有的学生钱卖得多有结余, 到毕业时他就把钱没有花完的钱退还给学生。
他治学严谨正如他常对学生说过的话“一辈子不管干啥工作,干上了就尽力干好”现在长亭中心学校教学的程新军老师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他是韩谦老师的学生, 师范毕业后他跟韩老师在一起工作,有一次他有事想跟韩老师临时调换一节课,这让韩老师犯了愁: 你咋不早说,我还没有备课呢, 他从教三十多年, 坚持做到不上不课之课同学们都反映他讲的数学课深入浅出,举一反三,条理清楚,举例形象易懂,如: 他跟学生们讲轴对称图形时,就用手指着他的面部从脑门通过鼻梁到下巴,从左到右问我们,左边位臵有的什么,右边的位臵有什么,我们齐声回答: “左边有眼晴,右边有眼晴 ” ,他告诉我们说,如果把从脑门通过鼻梁到下巴当作一个竖轴的话,那么,它的左右两边横轴的眼晴是对称的这就是轴对称图形他讲一元一次方程式时,给同学们举了一个挑担子的例子他说担子前后两边要有多少斤东西,都是多少斤东西才能担平衡如果,左边多(少)了几斤,右边也多(少)了几斤,才能平衡这同方程式一样他这样一讲,我们都听懂了他要求学生做数学作业,特别严谨,从书写格式, 到运算步骤都必须按统一标准要求来做,作业那里错了,他都要给我们标出来,做错的题,他都要我们在第二天交作业的时候重做一次才行。
他的教学成绩在原阳邑区-- 阳邑、管陶、列江、柳河、石洞五个乡镇中一直名列前茅, 韩老师为家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当年培养出的学生到高一级学校都是优等生,走出校门都是单位的业务尖兵 其它学校毕业的同学都从心里佩服长亭同学,都说西川的学生“牛得很” ,长亭初中毕业生在阳邑区片小有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谦老师多次在管陶乡、阳邑区片的寒、暑假教师进修班教师 由于他教学成绩突出, 乡校长多次做他工作,想调他到乡重点学校--- 管陶乡中学任教,并开出只要他到管陶中学任教,有民转国指标, 优先把他转为国办教师但为了西川四个村的孩子们,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1985年他光荣成为名中国共产党员当记者问起韩老师教学成绩为啥好时?韩老师记忆犹新地说:全靠备好课,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备课上下功夫,找例子让学习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好接受,听得懂每一节课的板书,他都设计得都如同一张排好的报刊页面一样,设计科学、有条不纹、醒目清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数学图形多,什么三角形、梯形、圆椎形他不用尺子,都能信手画成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字如其人,同学都受他影响,大部学生都天天模仿他的书法,也能写一手好字,如:郭祥太、郭保成、郭保才、邢向东、乔水平、王书琴、王新国、韩天明的钢笔字写得都是一流水平,大家俗称“胜过庞中华“,就是靠模仿韩老师的书法成就的,给人产生第一印象的好感。
韩老师学识渊博,品行高雅虽然他从不体罚学生,但学生很敬畏他对待教学他一丝不苟,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天上午第二节,他正在上数学课,他的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有急事,来到学校推开教室门找他, 刚叫了一声他的小名:“同廷” , 还没有说什么事,他就把母亲推了出去,对母亲说: “我现在上课,有什么事等放了学再说” ,接着他关好教室门继续给学生讲课他在工作中对母亲不尽人情,这是为了不让家里事耽误学生一点时间,但回到家后,他是一个大孝子,他母亲特别好,难怪他的母亲也能理解他那个年代的音乐课,五线谱他张口就来, “叨、唻、咪、发、希”同学至今都还能熟练地唱出他教的《白毛女》“割上了二尺红头绳”、“浏阳河湾过了几道湾”等歌曲闲暇的时候,同学至今还会哼着当年韩老师教的歌曲陶醉郭祥太、王书琴、郭保成、郭天恒、韩天明等同学后来在音乐上很有造诣, 都于韩老师的音乐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同学们,忘不了,三十年如一日,他中午给走读的外村学生用柴火烧水,蒸干粮的情景:忘不了,三十年如一日,他给生病的同学看医生,悉心护理的情景:忘不了他沤心沥血,日以继夜教书育人的每一件件平凡而感人的事迹.....三、教育父子两代人,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西川片四个村的好多学生父子两代人都是韩教师的学生,都受益于韩老师的教诲,成人成才。
他做人民教师受到人们的尊重,在他的影响下,他学生中很多人也选择了教师职业,也像他一样教书育人做受人们尊重的教师严师出高徒,他教出的学生教师大部回到管陶乡任教,而且个个都是骨干教师,继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培养出诸如:王书琴、韩天明、郭云才、乔海平等我市教育界数学教学“大王”,英语骨干教师程新军,小学高年级把关教师郭保成、郭姚平,郭雪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