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4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下).doc
6页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完成课堂练习2.问答法、点拨法、串讲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感受并学习科学家严谨、务实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1.掌握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2.分析本文的逻辑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优美生动的语言◆难点1.领会本文的逻辑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优美生动的语言◆疑点“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何以此为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对于作者及物候学的基本知识要有相应了解◆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约________分钟) 二、熟悉课文,划分段落(约________分钟)三、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约________分钟) 四、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1.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2.事例 概说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第2课时)一、指导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约________分钟)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约________分钟) 三、课堂练习(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1.划分层次 2.物候学研究的四个重要意义:(1)预报农时 (2)安排农作物区划和造林(3)引种植物 (4)避免或减轻虫害 练习设计 1.如何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1)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叶子变黄。
2)不久,布谷鸟也来了3)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4)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5)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6)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练习提示:此题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关上课本思考回答 教法探讨 1.文章开头几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季节更替、物候变迁的大自然的美妙图景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描写的效果,注意积累其中的优美语句2.第一部分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分析,另外三部分先由学生自行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3.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教学时可以淡化文体,把它当一篇科普文章处理就行了重点是引导学生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对读、写说明文的一些方法加以适当讲解 参考资料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徒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还有一些非生物现象,像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