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涵明挖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6页1 -1.1.桥涵明挖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桥涵明挖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桥梁工程桥涵明挖基础施工 2.2.作业准备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2.1.1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 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阅读、审核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施工 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2.1.2 施工前,完成三级交底,及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分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交底, 分部工程师对各工区技术主管级及技术人员进行交底,作业队技术人员对班组长及全 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1.3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后持证上岗 2.1.4 施工前,编制基坑开挖防护的安全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于 深度超过 5m 基坑必须编制专项设计方案并经专家评审后报批 2.2 外业技术准备 2.2.1 搜集并整理有关施工数据,修建生活房屋,满足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进场生 活,办公需要 2.2.2 施工人员、机械及工器具配备齐全并进场,设备调试验收合格及材料进场检 验合格 2.1.3 临近既有线涵洞施工前,调查涵位处的地下管、线、电缆设备,与设备管理 单位一同落实地下管、线、电缆的准确位置,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迁改协议并完成迁 改后再进行基础开挖施工。
3.3.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3.1 必须按照设计及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明挖基础施工;按照《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 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52-2017)及《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施工及验收 3.2 基础开挖达到施工图设计标高,必须在地基承载力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 工序施工 3.3 绑扎基础钢筋前,必须对已检验合格的基底面进行修整,清除多余浮土 3.4 明挖基础砼要在无水条件下浇筑,并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决定排水或防水措施 3.5 换填需分层夯填密实,达到最佳密实度的 90%,换填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规范 《铁路桥涵规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3.6 明挖基础具体参数见表 1,表 2 表表 1 1 桥梁工程明挖基础参数统计表桥梁工程明挖基础参数统计表( (示例示例) )序 号名称墩台号开挖深 度(m)开挖尺寸 (m)基础层 高 (m)基础 层数地质岩层1跨兴赣高速特大桥6#4.737.3*9.312软土、泥质砂岩2跨兴赣高速特大桥7#5.367.35*9.3512软土、泥质砂岩3跨兴赣高速特大桥8#5.997.45*9.4512软土、泥质砂岩4跨兴赣高速特大桥24#11.808.15*6.312泥质砂岩- 2 -5黄竹坑大桥3#5.017.74*5.7412泥质砂岩表表 2 2 涵洞工程明挖基础参数统计表涵洞工程明挖基础参数统计表( (示例示例) )序号名称类型开挖尺寸(m)基础层 高(m)基底地质岩层1DK7+068(1-5m)框架涵27.54×14.561.25砂砾岩2DK9+600(1-1.5m)盖板涵20.55×5.951.25沙质泥岩3DK19+435(1-3m)框架涵39.32×9.71.25中粗粒花岗岩4D1K19+585(1-5m)框架涵46.6×14.561.25松软土5DK23+780(1-3m)框架涵28.98×9.71.25花岗岩 W36DK32+960(1-5m)框架涵5.76×5.741.25白云质灰岩7YDK2+592(1-5m)框架涵6.08×6.681.25泥岩4.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工艺主要作业内容为:施工测量放样→机械开挖→人工清底→自检合格后报监理 工程师审批→安装模板、钢筋→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混凝土灌注→施 工混凝土养护、拆模→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基坑回填。
4.2 工艺流程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 1图图 1 1 明挖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明挖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5.5.施工要求施工要求施工测量放样机械开挖基坑人工清理基底自检合格后报监 理工工程师审批配合比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混凝土养生、基 坑回填浇筑混凝土试件制作强度测定报监理工程师检查进入下道工序- 3 -5.1 测量放样及场地平整 施工前,测量人员放出基础四角开挖边线,供场地平整用,场地平整完成后,精 确定位明挖基础的四角;采用钢板桩施工时,利用放样出的四角进行插打钢板桩 5.2 基础开挖 5.2.1 开挖作业方式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清槽为辅,采用挖掘机开挖配自卸汽车 运输作业,对不能用挖掘机开挖的岩石部分采用风镐辅以弱爆破开挖 5.2.2 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以及有无地表水或地下水等现场因素来确定放坡 开挖坡度在天然土施工中,如深度在 5m 以内,施工工期较短,基底高于低下水位以 上,土的湿度正常、构造均匀,其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下表选定基坑深度大于 5m,开 挖防护形式参照《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具体开挖坑壁坡度要求见表 3 表表 3 3 基坑坑壁坡度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土基坑顶缘无载重基坑顶缘有静载基坑顶缘有动载砂类土1:11:1.251:1.5碎石类土1:0.751:11:1.25黏砂土、粉土1:0.331:0.51:0.75极软岩、软岩1:0.251:0.331:0.67较软岩1:01:0.11:0.25极硬岩、硬岩1:01:01:0 5.2.3 坑开挖若遇有较大渗水时,采取下列措施: ⑴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 0.5m,当出现渗水现象,及时抽水,再进行开挖; ⑵配备足够水泵抽水,保证基坑在灌注混凝土前无积水,抽水能力要达到渗水量 的 1.5~2.0 倍。
基坑排出的水先排入沉淀池,再利用水管将清水引至就近沟渠 5.2.4 在挖到设计高程后,在灌注混凝土前对基底做适当处理:未风化的岩层先将 岩面上的松碎石块、淤泥等清除,凿出新鲜岩面,表面清洗干净;倾斜岩层将岩面凿 平,或凿成台阶;易风化的岩层,将风化的表面岩层凿除并报请设计验收基坑地质, 若与设计不符,申请设计变更,若与设计相符,则进行下一道工序 5.2.5 处理完毕后,打上十字中心线,请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基底平面位置、尺寸 大小、基底高程、基底处理及排水情况;并检测地基承载力,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 一步施工 5.3 钢筋加工与安装 5.3.1 明挖基础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下料、制作,人工或平板车运至现场,人工 现场绑扎并将墩(台)预埋钢筋安装准确接地钢筋要与钢筋网片连成闭合回路 钢筋制作、运输、安装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 5.3.2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明挖基础顶层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 设置于基础 顶层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 设置于基础顶层右侧大里程角上选择圆形沉降观测 原件,埋置深度不小于 10cm,高出埋设面 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5.4 模板安装 5.4.1 明挖基础:放坡开挖时,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组拼而成,加固采用先在 模板后面横向背 10*5cm 的槽钢,间距为 1 米,再竖向背 10*5 的槽钢间距为 1.5 米, 竖向槽钢用托架顶在工字钢上,保证其模板的牢固性。
槽钢与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 模板接缝顺滑,无错台,人工配合吊车拼装拼装前,首先在硬化场地上,将组合钢 模板组拼成大块,以便于安装拆除,在接缝处加设密封条,避免在混凝土浇注时出现 漏浆现象发生 5.4.2 涵洞基础:钢筋绑扎完毕后支立模板,基础无钢筋的直接立模板盖板涵基- 4 -础、边墙及支座模板宜采用钢模板,也可采用胶合板立模模板安装前应打磨并涂脱 模剂,模板支撑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采用外拉内撑进行紧固,内部 采用钢管支撑外部采用对拉螺栓紧固,并在模板外部斜向支撑于基坑边缘加固 按沉降缝分段进行施工,沉降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板,M10 水泥砂浆勾缝基础按涵身长度采用隔段浇注基础顶面整平压实抹光,墙身 处混凝土进行凿毛浇筑基础时注意预埋墙身钢筋 5.5 混凝土浇筑 5.5.1 明挖基础 ⑴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整体浇筑 ⑵对于深基坑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或搭设溜槽,保证混凝土落差小于 2m,防 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浇入基础后应及时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器,以每层 30㎝为控 制标准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插入式振捣棒振捣距离为 50cm,每进行上层振捣时,要 深入下层混凝土 5~10㎝,以不再出现气泡、出浆为标准,不能过振或漏振,浇筑完成 后混凝土表面及时收浆压平。
⑶在轮廓线内凿毛要求:先在基础混凝土顶面放样,并用墨线在顶面上弹出上层 施工部位轮廓线,再沿轮廓线用小型切割机切出 3cm 深的竖直面凿除已浇筑混凝土 表面的水泥砂浆和软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 75%凿毛 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要求: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 2.5MPa,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 不低于 10MPa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 5.5.2 涵洞基础混凝土浇筑参照明挖基础施工要求,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5.6 混凝土养生 5.6.1 每层明挖基础制作 15×15×15cm 混凝土试块 3 组,自检 1 组、标样 1 组、 同体养护 1 组试块采用人工制作,人工插捣的方法混凝土试块制作完成后 24 小时 拆模送标养室及现场标养室温度控制在 20±2℃,湿度 95%以上 5.6.2 混凝土浇注完成达到初凝后,应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加透水土工布覆盖洒水养 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 天 5.7 回填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方可进行回填桥墩台基坑基础顶面以 下回填采用混凝土至岩石面,基坑其余部分使用原地面土回填,原土回填时必须分层 填筑压实,分层厚度为 30cm,且不得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及生活垃圾, 采用小型冲击夯夯实,满足规范要求。
6.6.劳动组织劳动组织 6.1 施工采用班组管理模式 6.2 各架子队作业班组根据工程量、机械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具体配置 如表 4 表表 4 4 每个班组劳务工种及数量配备表每个班组劳务工种及数量配备表序号工种人数1技术主管1 人2专职安全员1 人3班组长1 人4测量、技术、试验、质检人员4 人5模板工5 人6电焊工、钢筋工5 人7混凝土工4 人- 5 -8机械工、普工6 人 7.7.材料要求材料要求 7.1 模板施工材质、结构强度和刚度必须满足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7.2 进场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并对质 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圆钢符合《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螺纹钢符合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7.3 混凝土原材料水泥进场时必须对其品种、级别、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 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等进行试验,其质量复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5)等规定 细骨料按批进行检验,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 等规定 粗骨料按批进行检验,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等规定;外加剂质量符合《混凝土外加价》(GB 8076)等规定。
8.8. 设备机具配置设备机具配置 按制定的施工方案配置汽车吊机、挖掘机、装载机、水泵、模板、脚手架等常用 施工设备,数量根据各工点计划及工程数量进行合理配置,具体配置如表 5 表表 5 5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数量1挖掘机1 台2吊 车1 台3电焊机2 台4自卸汽车2 辆5振动棒2 套6发电机1 台7打夯机1 台9.9.质量控制及检验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明挖基础基坑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具体内容如表 6 表表 6 6 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项目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基本 要求1、 基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壤,防止超挖,严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