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赤壁》.docx
3页浣溪沙??赤壁? 学习?浣溪沙? 1、指名朗读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干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4、下阙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6、齐读并背诵这首词 学习?赤壁?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络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但凡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光阴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时机被人记起,或引起思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识别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齐读、背诵 四、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对:黑出:来对:去出:美对:丑出:是对:非出:蓝天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