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足石刻-参考文献.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90777868
  • 上传时间:2019-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参考文献:日)石川一成《中国大足石窟的石佛群》1·《傅振伦方志文存》,黄山书社1988年10月第1版2·新编《大足县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3·刘长久、胡文和、李永翘:《大足石刻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4·张仲荧:《台湾的地方史志撰修及理论研究》,《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5期5·邱新立、王芳:《中国五六十年代地方志的编纂始末及成果概述》,《中国地方志》2000年第1期注释:①关于四川佛教文化圈的分布,笔者在《峨眉山佛教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第一节曾有论述,参见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宗教学研究》1993年第3-4期②1997年3月14日,第八界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作出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原属于四川地区的重庆市从四川划分出来,成为直辖市但是在此之前,一般所指四川地区,包含了重庆③笔者至今尚未见到一篇专论重庆佛教的公开发表的文章2005年8月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笔者见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胡昌健先生撰写的《巴渝地区佛教述略》一文,比较系统地叙述了重庆佛教的概况。

      本文对重庆佛教隋唐前的情况介绍,得益于此文,特此说明,并表申谢④关于明代大足佛教情况,可参见拙文《大足石刻〈临济正宗记〉碑研究》,载《中华传统文化》2005年第4期⑤《平齐文集》云:“西南六十州惟唐安以蜀名最古《太平御览》云:“蜀州十道志曰,蜀州唐安郡,本汉江源县属《渭南文集·东楼集序》云:“余少读地志,至蜀汉巴僰,辄怅然有游历山川揽观风俗之志……又一岁,客成都唐安又东至于汉嘉,然后知昔者之感,盖非适然也《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眉州江乡馆壁记》云:“眉为郡,介居水陆之冲……濒江有亭,榜以共饮,故邑宰唐安胡文靖公所作也⑥《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三曰:“八岁入乡校,不假师授而知诵次载失父,遂弃业⑦《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三曰:“闻无际悟和尚,居普州之东林东林”应误⑧《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六曰:“《十道志》曰:普州,安岳郡《禹贡》:梁州之域、汉武十三州,在益州之部今州境,则汉之资中、牛鞞、垫江,后汉之德阳等四县⑨《梅溪王先生文集后集》卷十三《阎普州赵果州舟中唱和以巨轴见寄酬以二首》曰:“联舟西上沸欢声,赵璧隋珠照坐明一客词流三峡水,百篇诗压五言城广文旧舎欣重扫(阎尝为夔府教官),阿买奇儿况侍行(果州二子皆善作字)。

      我以礼宾名客馆,云安麹米待君倾灯结寒花鹊有声,书传双鲤眼増明人言尽是青云士,天遣相逢白帝城冨贵有机端可畏,山川非险莫辞行定知蜀道从今易,东普南充盖巳倾⑩《人天眼目·古宿十智同真问答》:“汾阳云:‘鬼争漆桶,总不出渠,贼不打家贫’贼”代表空、有二执意为破了空、有二执,就无挂碍了,就像家贫连贼都不惦记,更不会光顾了○11另说两人初次见面相互问答‘师(绍琦,下同)曰:和尚虽则把住要津,其奈劳神不少’悟(无际,下同)拍膝一下,师便喝悟曰:‘克家须是破家儿,恁么干蛊也省力’师掩耳而出至晚,复召师,诘曰:‘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说来看?’师从实具对悟曰:‘还我无字义来’师呈偈曰:‘者僧问处偏多事,赵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翻成特地使人疑’悟曰:‘如何是汝不疑处?’师曰:‘青山绿水,燕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悟曰:‘未在,更道’师曰:‘头顶虚空,脚踏实地’悟即鸣钟集众,乃记莂焉参见《五灯全书·舒州投子楚山幻叟荆壁绍琦禅师》卷第五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超永)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超揆)校阅进呈○12《五灯全书·舒州投子楚山幻叟荆壁绍琦禅师》云:“壬申,抵金陵,访月溪海舟永乐年间没有“壬申”,只有“壬寅”,为永乐二十年(1422)。

      这时绍琦刚出家,不可能到到金陵绍琦到安徽天柱山,可能是离开四川三、四年后,因为《楚山和尚住同安投子禅寺语录》卷之一(参学门徒祖奫集)云“昔日锦江泛舟,出峡三四年来,湖海之间,吟风啸月,放饵抛香○13《五灯全书·舒州投子楚山幻叟荆壁绍琦禅师》云:“访月溪海舟据《锦江禅灯·湖州东明海舟永慈禅师》卷第九(昭觉丈雪通醉辑,绍兴幻庵胡升猷订)载,东明海舟永慈禅师生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 1394),出家后曾“至东普无际和尚处,举似做工夫无)际追问不逊宣德二年(丁未, 1427),出三峡参灵谷雪峰和尚正统二年(丁巳, 1437),太监袁诚钦师道德,备供请礼部札住持(金陵)翼善禅寺,开山说法,衲子云集景泰二年(辛未,1451)八月二十三日,至东山升座祝香而受出家74年后辞世○14《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三云:“(绍琦)初领天柱,迁皖山《楚山和尚住同安投子禅寺语录》卷之一(参学门徒祖奫集)云:“(绍琦)师于景泰初,览胜江南,还经同安因游三祖,爱皖山幽绝,遂栖天柱数载安庆檀豪闻师道风,请开法于桐城投子寺景泰五年十月初七日入院另说绍琦没有去过天柱山他到金陵,“出住后僧问:‘如何是天柱境?’师曰:‘涧阔云归晚,山高日出迟。

      ’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额下眉遮眼,腮边耳搭肩’曰:‘如何是天柱家风?’师曰:‘云甑炊松粉,水铛煮月团’……”见《续灯正统》卷二十八,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性统编集《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九○15按《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三说法,绍琦回到无际的身边,回答了无际的提问,无际收他为弟子○16《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九曰:“丁丑八年,禅师绍琦住蜀山云峰寺八年”应误因为这时是明英宗朱祁镇重新执政之时,应为“元年”○17参见《明史》卷四十三,志一九南充倚,北有北津渡,县旧治也洪武中,徙今治南有清居山西有大、小方山泸州元属重庆路洪武六年直隶四川行省,九年直隶布政司旧治在州东茜草坝洪武中徙此城西有宝山,西南有方山○18参见《四川通志》卷二十八○19另说绍琦这时在天成寺接了无际的法《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九云:“(绍琦在天成寺)尝与云溪瑛、素虚理、光泽惠、大机用互相激昂,至宗门极则处,稍觉胸次未稳,复加力行者四载,浮沤细识,始得灭尽一段孤明,迥无瑕瞖再谒东普,征诘无碍普鸣钟集众,以袈裟拂子付之○20《续灯正统目录》载有绍琦的弟子200名,可参考○21绍琦赞无际的写真赞还有《皓藏主写无际师翁真》:“皓首苍颜,河目海口,正坐曲录木床,横拈象牙拂帚。

      块然似讷似痴,触着神锋电走,我尝入室捋其须,几度亲遭伊毒手咦,至今望影骨毛寒,敬述提辞为稽首《次坏空和尚挽无际先师韵》:“追忆当年见我师,青天霹雳斗星移暗穿玉线投心眼,倒握乌藤示祖规声播九重弘法化,道传千古振洪机幡然一默归真际,佛祖难将正眼窥妙相分明寓母胎,即今非去昔非来碧天有月沉沧海,空界无花雨石台古柏忍看环宝塔,白云惨淡护空阶当时面目分明在,擬涉言思总是猜《次中山居士徐宗敬挽无际先师韵》:“劫前面目忐分明,彻底何曾有死生逈出断常原自妙,但形文彩错安名黄花翠竹元非色,流水松风未是声万派千支同一脉,谁分北获与南屏《东普涂觉全居士》“曾扣吾师究自心,维摩一默久知音踏翻幻海升兜率,剔起真灯续道林眼底有山藏白骨,劫前无面铸黄金如今遍界春花放,此景谁人共赏音以及《印宝文写无际师瓮真》等○22另说大冈随绍琦得法从绍琦的措述来看,大冈应是无际老人的弟子○23与此类似的还有对普州金玉峰云:“□□宝忝裨莫向无为地上眠,若也悬崖能□手,祖师衣钵许亲传此去山中宜保守,炼□身心同枯朽,冷灰豆爆眼睛,□□庵前狮子吼○24参见拙文《大足石刻〈临济正宗记〉碑研究》,载《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25以上参见《五灯会元续略》卷第四上, (明支提山嗣祖沙门净柱辑。

      )《石经楚山和尚语录》卷之十另附有长文,谈绍琦的三教合一的思想征引如下: (宝文洪印)进云:“人天证盟,谢师印可绍琦)师复云:“解布漫天网子,方能打凤罗龙若然,手眼通身,始可搀旗夺鼓,众中莫有顶门具眼底衲僧?有则正好出来与老僧击节□有僧不空出,问云:“从上佛佛授手,祖祖相传,未审毕竟授传何事?”师云:“一钩横似月,三点灿如星进云:“恁么则以心传心,以心印心耶?”师云:“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进云:“只如和尚未见东普时如何?”师云:“此去成都不远进云:“见后如何?”师云:“锦官城外武侯祠进云:“见与未见时,是同是别?”师云:“沙河萝卜李村姜进云:“昔日生公说法,阶前顽石点头,和尚今日谈空,未审有何奇瑞?”师云:“灯笼开笑口,露柱舞三台进云:“皇昔舍一笠,盖覆佛身,感得帝王之报今辰蜀主君临一国,子育斯民,三教鼎兴,未审有何功效?”师云:“贤名昭著同天地,德泽流芳及子孙进云:“与么,则天潢清派远,草木共露恩耶?”师云:“阇黎不惟报德,可谓知宗理,见既以无偏不谬,为光泽之子,更能厚蓄深培,许汝为人有分进云:“大众证盟,谢师肯可师云:“选佛选官无别理,理明言顺自相当寒岩昨夜回春梦,顿觉梅梢泄冷香只个现成公案,今古难藏,拟涉思惟,剑去久矣。

      万仞崖头撒手,须是其人,千钧之弩发机,岂为鼷鼠故诸佛出世,盖为一大事因缘,祖师西来,只为个一着子个一着子者何?即一大事因缘也一大事因缘者又何?乃自心全体之谓也所谓一者心也,离心之外,了无一法可得故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真,万物得一以遂生成’邵子诗云:‘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伦’儒典云:‘一本万殊,万殊一本’又云:‘吾道一以贯之’所言大者,即心之全体也;事者,即心之妙用也大哉心体!广博无际,泛应无穷,寂寂虚灵,含具众理,能应万事者矣原夫三教,圣人所设,门庭虽异,究竟指归,理则一也当知此法甚深微妙,岂可得而思议哉?故在天同天,天莫能盖;在地同地,地莫能载;在日月与日月同明,而明超日月;在阴阳与阴阳同消长,消长莫能移;在四时与四时同寒暑,寒暑莫能迁;在万物与万物同盛衰,盛衰莫能变故能生于生,生莫能生;能死于死,死莫能死;能有于有,有不能有;能无于无,无不能无故能大能小,能卷能舒,能悟能迷,能凡能圣,实万法之本源,乃群灵之幽府若夫众人得之,则乃灵于万物,具乎五常;士大夫得之,乃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宰辅得之,则能燮理阴阳,调羹补衮;王侯得之,则乃分茅列土,藩屏圣明;圣天子得之,奄有四海,协和万邦;若夫阿罗汉得之,具五神通,位登四果;辟支迦得之,出无佛世,度有缘人;诸菩萨得之,行愿双资,智悲齐运;佛世尊得之,万行圆融,十身满证。

      至哉!此法无一理而不统,无一事而不该,物物全彰,头头显露,尘尘叶妙,法法归源故我大觉释尊为此一大事因缘故,兴悲愿力,出现世间,于无生中示生,无相中现相,始从兜率内院降神摩耶腹中,十月满足,左肋降生,一生下地,便能启家创业,现大人相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当此辟初之际,将个一大事因缘,已是七花八裂,全机漏泄了也洎乎后来出世,曲尽化机,巧设多种方便,演出百千三昧,有空性相之旨、顿惭(当为“渐”)偏圆之宗,大小三乘十二分教复将此一大事因缘,重重指注,揭尽玄微,末梢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