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从何处寻?----读宗白华《艺术》、《小诗》有感.doc
2页美从何处寻? —读宗白华《艺术》、《小诗》有感班级 姓名 学号 《小诗》是宗白华先生《流云》诗集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而《艺术》这首诗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艺术,是美学的最典型的形态这两首诗所彰显的“新诗人人格”对于新诗发展的客观意义十分真淳而颇具新意 小诗体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是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达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理想这不仅是是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的努力,更是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受的努力在众多小诗体的创作中,作为郭沫若的导师,宗白华先生的《小诗》为典型代表首先,从事的语言上来看,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流动性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棵会开花的树,树上的花是生命之花,是生命的象征作者成功的将中国的文字与西方的语言相结合,生命的树上调了一枝花以示生命的终结,如同花朵的凋零一般然而这朵花就谢落在诗人的怀里,诗人便轻轻地把它压在心上,那凋落的花朵与心中的音乐相接触化作了小诗一朵整首小诗就像是一组镜头的完美组接,动作连贯而衔接自然成功的将物与我相结合,给人以恬淡而安静的感受其中比喻新奇,作者将生命比作大树,即言生命之生机,会在岁月中接受无数风霜的洗礼,才能开花结果。
而生命的结束则好似花儿的凋零花朵无疑是美好的象征,生命也是最美好的东西,将两者相同的东西连接在一起花朵谢落在诗人的怀里,,是否指诗人曾经经历过一个生命的终结呢?不然何言“谢落在我怀里”?但诗人并未嚎啕大哭,而是轻轻地把它压在心上,烙在记忆里这样才是最好的纪念吧!那音乐,便是诗人对这个已失去生命的怀念和热爱吧!当生命逝去,这产生的细微的矛盾引起了是人的思考,是该顺其自然的惋惜还是诗意的去接受这份音乐般的生命的洗礼,便化作了小诗一朵,深入作者的内心的细微感受变大出来其次,从诗歌的意象上来看,树,花等意象新奇而巧妙树和花都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它们同人一样要经历风吹雨打和时间的洗礼,在重重考验之下,真正修成正果的必然是顽强而积极的一类但无论是树,花或人,都逃不过宿命的衰亡走过沧桑的岁月,热爱生命的人乐于接受宿命给他们安排的落幕他们曾幸福地活过,也带着同样的幸福离开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关于人生的思考 关于《艺术》这首诗,诗人的敏慧、觉心,在这里透过“光”的幻影、“花”的翩跹,直觉式把握住了美感诞生的至深灵泉——与斜阳共舞、月光齐颤,在风中同饮春光的美丽,在与自然对象的交流里获取共通的生命情感。
他在《美学与艺术略谈》里讲道:艺术不是模仿自然,因他自己就是一段自然底实现由此可知,艺术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相对于《小诗》的对生命的思考,那么《艺术》就是作者把自我融入大自然的产物,用最直白的话语来讲述着自己内心发生的悸动,而这些悸动都是源自于对自然和美的思考,让人觉得有种清新脱俗的美通过让人了解“美”“春”“花”这三个同是美的代言词来写的,给人些许回忆的空间和想象,是首难得的佳作 宗白华先生的小诗虽然篇幅很短,但留给我们后人的确是无穷无尽的回味和思考,是当之无愧的好诗从诗中可以看书先生对美学孜孜不倦的问鼎和对人生几集的思考,对了我们年轻的大学生而言,其作品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只有细细研读,方能感受的到其中的奥秘美从何处寻,翩跹小诗中罗丹说: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审美嗅觉,需要长期与客体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攫取到真正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