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文元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12页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文元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辟,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楚辞”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B. “楚辞”受屈原影响极大,它不仅成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诗体的专称,而且因其作品而被称为“骚”、“骚体”、“赋”等C. 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D. 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赋”,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楚辞”称为“屈赋”了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B. 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不歌而诵”,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吟唱”C. 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属于每句长短不一的杂言体,这是其体式上的显著特征D. 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B. 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C. 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D. 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参考答案:1. B 2. C 3. D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因其作品而被称为……‘赋’等”错,原文第三段为“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把楚辞称为“赋”不是因为屈原的作品,而是因为其“不歌而诵”的特点。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每句长短不一”句意理解错误,原文是说“每句可长可短”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推断错误,于文无据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洪业:季世①儒者[美]陈毓贤洪先生生于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七日,谱名正继,学名业,号煨莲,煨莲谐音于他英文学名,是他二十三岁到美国留学时自己取的洪业曾发表《失败者》一文他从小经淘汰过程而成为“胜利者”,但他因受儒家传统思想熏染而深感野心与操守是对立的他一生中好几次有机会可青云直上,大有作为,但每次都本能地往后退一九二二年,司徒雷登到美国聘洪业为燕京大学教会历史学助理教授洪业答应在美国多留一年,帮助燕京大学副校长路思义为学校募款每到一处,洪业便先演说,讲中国文化、中国语言、中国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解除一般美国人的误解他讲完了,路思义便要求听众捐钱资助北京这新设的基督教大学(即燕京大学)洪业笑说:“换句话说,我是在街头演戏的猴子,路思义是拉着手风琴,等猴子演完戏向观众要钱的乞丐一年半之间,二人募得两百万美元左右,作燕京大学建筑校舍之用回国后,除教书外,洪业还致力于改进燕大图书馆他深感燕大需要那么多基本参考书而没钱买,便多方募捐,燕大图书馆后来成为中国最好的图书馆之一三十岁的洪业被任命为燕大文理科科长(又称教务长)他深知燕京大学在国内大学间立足的资本是中文系,便把教中文的几个懵懂老师一块儿辞掉,重新聘请资历高深的教授。
他定了规矩,学生成绩平均不够乙等的话,就得退学;实施第一年四百多个学生中有九十三个被迫退学以后学生入学竞争非常激烈洪业于一九二七年辞去文理科科长的职位,他说:“司徒雷登当然要留我,但我猜疑他心中一面也为我辞职而松了一口气……他觉得在中国办事得变通一点司徒雷登也许对洪业的功劳不完全了解一九五四年他写成自传,只提过洪业一次燕京大学在洪业为教务长期间,从一间默默无闻的教会学校,摇身而为中国知识界举足轻重的一个机构,洪业功不可没司徒雷登请胡适替他作序,胡适对洪业的功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我趁此向燕京的中国学人致敬,特别要向洪业博士致敬;他建立燕京的中文图书馆,出版《燕京学报》,而且创办一项有用的哈佛燕京引得②丛书,功劳特别大洪业自学校行政退下来的那短短十年中,学术著作的分量相当惊人他创办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出版的一系列参考书,可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研究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引得编纂处整理了十三经中的十二经,独没有《尚书》,顾颉刚的《尚书通检》另由燕大出版因为顾虽赞同编纂处的宗旨,但不愿意用洪业“引得”这两个字,也不喜欢洪业的“中国庋撷检字法”,但他用的是引得编纂处的人,体例也按照引得编纂处的惯例。
洪业随时留意可栽培做历史工作的学生据刘子健《洪业先生:少为人知的史家和教育家》回忆,他培养历史人才是很有计划的,他的目标是培养一群具世界观的中国历史家翁独健是洪业发掘出的学生之一洪业看他资质很好,便暗暗写信到哈佛燕京学社推荐他到哈佛深造当哈佛来电接洽时,洪业笑着把电报交给翁,翁不敢置信:“你为这件事奔走怎么一点都没让我知道呢?”“我恐怕事不成洪业大笑说在这段时期,洪业写的《礼记引得序》赢得法兰西文学院的赞赏,荣获一九三七年度的儒莲奖③金但很多学者却认为洪业《春秋经传引得序》一文更优异此文讨论《春秋》《公羊》《谷梁》《左传》的可靠性、出现的日期、作者、各版本的关系,证实《春秋》的确是当时的史录,不是凭空伪撰的洪业回国后全力投注于学术工作当时不少人抨击历史学家们,国家快要灭亡了,而且民不聊生,他们还闭门在旧东西上花心思,简直逃离现实他们在那种情况下应否埋头做那些事,姑且别论,但却做得很及时不久中日展开生死搏斗,接着是内战,以及一连串的政治运动一整代的知识分子死的死了,幸存的工作能力也大为削减摘编自陈毓贤《洪业传》)【注】①季世:一个历史时段的末段;末代②引得:即“索引”③儒莲奖:由法国法兰西学院为纪念法国籍犹太汉学家儒莲而设,故名。
有“国际汉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相关链接①先生平素与人论学,无论是同辈或晚辈,绝对“实事求是”……他博闻强记,最善于批评……但洪先生却又深受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的熏陶,对古人不肯稍涉轻薄余英时《顾颉刚、洪业与中国现代史学》)②洪业是史学大家,著作等身,但他那本英文著作《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仍是他在汉学界最具影响的一本杰作白先厚)③拜读大序,则愧惑弥甚感会惠隆,愧我功薄图书之收集,多由田洪都、薛流白、顾起潜诸君之力学报之校订,几全由荣希白、八媛兄妹之劳引得之编纂则由聂崇岐一人之功,业随诸君之后,虽亦薄贡其微,不过欲稍涤昔年教会学校忽视国学之羞尔洪业回胡适信《胡适手稿》第六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洪业的《礼记引得序》荣获一九三七年度儒莲奖金,但比较而言,《春秋经传引得序》以充分的事实有理有据地批驳了《春秋》是伪造的说法,更为优异B.抗战前夕,洪业等人全力整理国故,被时人讽刺逃避现实通过分析日后的国家形势,作者认为洪业等人当时的研究及时且必要,那些评价有失公允C.燕京大学由默默无闻的教会学校,一跃而为全国知名的学府,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其中,作为教务长的洪业功不可没。
胡适也许比司徒雷登更了解这一点D.顾颉刚因不赞同洪业采用的“引得”二字以及洪业的检字法,便创建了全新的体例来整理《尚书》,《尚书通检》另由燕大出版,其他十二经则都由引得编纂处整理E.作者回顾了洪业从燕京大学建校到抗战前夕的经历,突出了这位学者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