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序 善谋》.docx
8页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序·善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君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其或者欲盈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恃险与马,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享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哉?君其许之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倍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故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马侯之谋也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为是而欲兴师伐楚子胥谏曰:“不可,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
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濮水,沉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兵伐蔡,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于是兴兵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故《春秋》美而褒之节选自《新序•善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B.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C.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D.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灵王,是楚国国君熊围的谥号,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同情B.其,表祈使语气,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的“其”含义相同。
C.倍,同“背”,与《鸿门宴》中“愿伯其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含义相同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侯劝晋君暂时迎合楚王,若楚王仁德,诸侯自然会去侍奉他,否则,晋国再去灭掉楚国来争霸B.司马侯认为晋国必须要“修政德”,将纣王和文王进行对比,论证了君王修明政事和德行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C.楚灵王召集诸侯会盟后发动战争,兴建宫室,导致众叛亲离,这恰好印证了司马侯“淫虐将遭弃”的观点D.蔡昭公因一件美裘触怒楚国贵族,被囚数年才获释在回国途中他立誓报仇,后求救于吴,吴最终打败楚国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2)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濮水,沉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5.吴王为了伍子胥想要伐楚,最终被伍子胥劝止了;而当蔡国向吴国求救时,伍子胥又劝谏吴王“兴兵伐楚”,请结合文本说明伍子胥劝止伐楚和支持伐楚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皇帝五年,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事虞将军欲与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不敢易。
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赐食已而问,敬对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乃营成周洛邑,以为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今陛下起丰击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周公之时,臣窃以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高皇帝疑,问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海,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且周王数百年,秦二世而亡,不如都周留侯张子房曰:“洛阳虽有此固,国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狭,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守一隅,东向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娄敬说是也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第十》)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B.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C.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D.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宜”在文中指有利于治国的建议,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B.纳贡,附属国向宗主国进贡或诸侯国向天子贡献财物,文中指前者C.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地区,与“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所指区域相同D.“东向制诸侯”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制”字含义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将军想让娄敬换上美服后再去见皇帝,但娄敬坚决不肯;见皇帝之后,娄敬谈古论今、慷慨陈词,表达了他对定都洛阳的反对态度。
B.娄敬向皇帝陈述了周王朝由兴起到繁盛的过程,强调了实施仁政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建都秦地的优势C.高皇帝对于建都一事举棋不定,征求大臣意见,而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为周朝于洛阳建都持续了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两代就亡国D.张良认为关中地势险固,沃野千里,且所处位置便于运输天下物资和军需,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与娄敬的意见相同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2)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10.对于“洛阳”的地理位置,高皇帝身边的臣子各有怎样的见解?请简要说明答案1、C句意: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文公”作“获”(第二个)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D狄亦丧之”的“之”为宾语,“之”后断开;“故”是“所以”的意思,用在句首,在其前断开,排除A2.AA.“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同情”错误。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灵”是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表示“乱而不损”B.两个“其”都表祈使语气,“还是”的意思句意:君王还是允许他吧/我们还是回去吧C.两个“倍”都是通假字,同“背”,“背叛”的意思句意: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D.解说正确3.A“否则,晋国再去灭掉楚国来争霸”错误,根据原文“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可知,司马侯认为如果楚王荒淫虐乱,诸侯就会抛弃他,到那时就没有谁来同晋国争霸了,所以并非要去灭掉楚国来争霸4.(1)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险2)多年以后才让他回去,蔡昭公渡过濮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请求做前锋!”5.①劝止伐楚:为个人私怨发动战争,有损君王道义;②支持伐楚:蔡国没有罪过,而楚国不讲道义,此时攻打楚国,符合道义参考译文:楚灵王即位后,想成为诸侯的霸主,于是要举行诸侯的会盟,派椒举到晋国协商要求诸侯参加(由楚国主持的)盟会晋平公想不答应这一要求司马侯说:“不行楚灵王做事正在胡作妄为的时候,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他的劣迹,然后给他降下惩罚,这是说不定的。
或者让他得以善终,这也是说不定的晋国和楚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彼此可以争夺的君王还是允许他,而修明德行以等待他的结局如果归结到德行,我们还要去事奉他,何况诸侯?如果走到荒淫暴虐,楚国自己会抛弃他,我们又与谁去争夺?”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相比?国家的地势险要而多产马匹,齐国、楚国难又多有这三条,到哪儿不成功?”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机依靠地形险要和马匹多,并不可以作为巩固国家的基础,从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前代的帝王一定要致力于修养仁德用来祭享神灵和人民,没有听说过一定要靠地形险要与马匹多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养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殷纣王淫乱暴虐,文王仁慈和蔼殷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起,难道只是在于争夺诸侯?你还是答应楚国吧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使者的要求,楚灵王于是在申地举行了诸侯大会,与诸侯一起去讨伐吴国。
并修建章华台,进行了在干溪的战事这些事让(楚国的)百姓在下面因为辛劳而怨声载道,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公子弃疾于是发动叛乱,楚灵王出逃外国,最后在荒野死去所以说:“晋国都没有顿一下戟楚国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侯的谋略啊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逃出楚国,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侍奉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阖闾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诸侯不替一个平民报仇况且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我不可以这样做这样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蔡昭公去楚国朝见,有一件漂亮的羔裘皮衣,楚国的令尹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楚国的国都郢,多年以后才让他回去,蔡昭公渡过濮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请求做前锋!”楚国听说这件事,便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就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占据中原的想法,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吴国兴兵讨伐楚国,在柏举这个地方打败楚国,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这都是伍子胥的谋划啊所以《春秋》中对伍子胥进行赞美6、C句意:于是高皇帝马上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