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24页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年、月、日》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单元教学内容1.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意义的素材第46页,主题图,提供了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第52页,呈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妈妈带着女儿去百货商场,看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9:00~21:00”,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第53页,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年、月、日》课型:新授课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 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通过今天是几月几日,这个问题引出课题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③思维与表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④交流与反思: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思政元素: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2.学习重点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3.教学准备:课件、年历卡片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激趣导入教师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学生活动:一、 回答问题1.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2.学生认识“日”3.学生认识“年”活动意图:通过激趣引入,使学生明确今天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环节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师活动:1、 认识年历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二月 特殊月2、 记忆大、小月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学生活动:1. 认识年历(1)学生独自观察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4) 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2.记忆大、小月(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2)全班齐数一次3)学生自由记忆儿歌3)游戏练习活动意图:通过独立观察,拳头记忆法,儿歌记忆法,游戏等多种方法,加深学生的认识和记忆,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环节三:实践应用教师活动: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4、你的生日是( )月( )日;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同学们?2.巡视,查找问题或特例学生活动:1、学生口答,集体纠正2、学生在题纸上独立练习3、请学生板演,交流,集体订正。
活动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年月日”的认识环节四:自我总结教师活动: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关于秒的时间观念的建立,以及个时间单位的换算学生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5.作业设计1、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2、巩固作业完成5道关于年月日的拓展题3、提升作业你提问题,我来猜6.板书设计年、月、日31天: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1年 12个月30天: 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28天29天: 二月 特殊月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平年、闰年课型:新授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2. 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观察两个 2 月的月历卡,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④交流与反思: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思政元素:严谨逻辑习惯的培养2.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平年、闰年,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一、复习旧知 一年中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过渡: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天数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 天数很特殊,我们看 2011 年二月和 2012 年二月的年历卡教师活动:一、巡视指导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二、引导学生有序回答三、请学生指正学生活动:一、1、学生在题纸上独立练习请学生板演,交流,集体订正学生回答学生指出错误,并汇报结果活动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环节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1)第一种根据 2 月份的天数直接判断; 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的 2 月都是 28 天;因此它们是平年 2012 年、 2016 年、2020 年的 2 月都是 29 天;因此它们是闰年。
(2)根据年份判断 1. 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 如 2012÷4=503,没有余数因此是闰年 2、巧算:用年份尾数的后两位除以 4 如 2016 年 16÷4 没有余数是闰年; 3、推算法 2020 年闰年,上一个闰年是( )年;下一个闰年是( )年 总结:在已知的年份的基础上加减 4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巡视检查,组织汇报学生活动:1、生读条件2、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3、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活动意图: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结合 2011 年 2 月和 2012 年 2 月的月历表,让学生通过 观察、比较等活动知道平年和闰年 2 月的天数是不同的,并学会计 算平年和闰年天数的方法环节三:自我总结教师活动: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关于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活动意图:通过练习总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年、 闰年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5.作业设计1、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2、巩固作业完成10道计算3、提升作业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收集到的实际问题6.板书设计平年和闰年平年 闰年(一般每四年一个闰年)二月28天 二月29天全年365天 全年366天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4时计时法课型:新授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3. 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从而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
②知识与技能:知道24时计时法,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④交流与反思: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 学习重点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区别两种计时法,并能进行相互转化3.教学准备:课件 24时钟表盘1个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 教师引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2、 揭示课题教师活动:1、引出问题: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会造成误会呢?2、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学生活动:1.讨论、交流原因预设:没有说清楚是早上8时还是晚上8时2.猜测、讨论、交流后回答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活动意图:提出质疑,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结合教材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质疑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3、师生小结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分析获得信息2.组织学生动手拨钟面上的时针,提出在拨时针的过程中的疑问3.课件演示,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问4.拿出“24时钟表盘”,研究两圈数的关系,引出24时计时法概念5.引导学生探究上午9时和晚上9时分别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