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2课时 Story time教学设计.docx
7页Unit 2 My dayStory time教学设计单元Unit 2课时第 2课时语篇研读●Story time【What】本语篇按时间顺序,通过六幅图片及王兵与家人、同学的对话,自然生动地呈现了王兵一天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引出了本单元有关谈论时间和介绍日常活动的句型,与Lead-in的主题图相呼应对话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自然语篇通过各个时段的活动,反映出王兵是一个能有序、合理规划时间,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Why】本语篇围绕王兵在家和在校的作息习惯和在校学习、活动安排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时间和生活作息的英语表达;通过文末读后问题“What does Wang Bing do every day?”,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所学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主题意义,合理安排时间,规律健康作息How】本语篇是典型的日常交际对话,涉及时间表达、日常活动表达等,核心句型为:“What time is it?”“It’s ...”“It's time for/to ...”,日常用语包括“Let's ..”“Come on, ...!” “Good night!”等文本结构清晰,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具备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1. 通过看、听、读、说、写等活动整体理解对话,梳理王兵一天的作息安排学习理解)2. 通过分角色表演、创编对话等活动,操练并掌握单元核心语言,谈论时间和作息安排,感悟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形成有序规划、合理作息的意识应用实践)3. 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息安排,并向全班汇报,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迁移创新)完成课时目标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核心词汇】 twenty, have, class, eleven, lunch, sport, fifteen, dinner, go to bed【核心句型】--What time is it?--It's seven twenty/eleven thirty/four thirty/six fifteen/nine o'clock. --It's time for class/sport/bed. It's time to have dinner. 教学重难点【重点】1.数字规律:o"-teen"后缀规则(thirteen~nineteen,除eleven/twelve)o"-ty"整十数规则(twenty/thirty发音对比)2.句型区分:It's time to + 动词短语It's time for + 名词短语【难点】1.时间介词搭配:at seven thirty(易错用in/on)2.特殊数字发音:fifteen /ˌfɪfˈtiːn/ vs fifty /ˈfɪfti/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已掌握1-10数字及简单日常活动词汇(get up/school)。
但对时间表达缺乏系统认知,易混淆fifteen/fifty发音需通过钟表可视化工具(课件中draw clocks)、韵律歌谣(Let’s chant)强化记忆教学工具PPT课件(含视频)、实物钟表模型、日程表卡片(At home/At school/After school分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语音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学习活动效果评价1.通过看、听、读、说、写等活动整体理解对话,梳理王兵一天的作息安排学习理解)1. 教师快速做的事情图片,带领学生回顾旧知2. 学生基于单元主题图和已有经验,小组合作诵读Lead-in的韵律诗; 通过“做一做、猜一猜”游戏复习巩固日常活动的英文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尝试替换活动类词汇,创造性地改编、诵读新韵律诗 3. 学生借助所给图片快速问答,巩固核心句型“What time is it?"“It's ...”“It's time for ...”.为新语篇的学习打下基础 4. (1)教师导入语篇主要人物王兵,再次呈现主题图,渗透故事背景,引出标题Wang Bing's day,引导学生预测王兵的一天2)学生观看故事视频,验证预测,理解对话大意,学习核心语言。
5. (1)学生自主阅读语篇,圈出语篇所涉及的时间和相应活动,完成读后学习活动A Read, draw and write,梳理王兵一天的作息安排2) 学生回答文末读后问题“What does Wang Bing do every day?”,感悟王兵能合理安排时间,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教师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帮助和指导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与上一课时衔接,旨在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对话内容,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语言学生通过看故事、读故事,从整体理解到细节梳理,不断提升思维品质,逐步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教育意义,感悟有序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树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2. 通过分角色表演、创编对话等活动,操练并掌握单元核心语言,谈论时间和作息安排,感悟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形成有序规划、合理作息的意识应用实践)6. 学生听录音跟读、分角色朗读对话,关注语音、语调、节奏、连读和重读等7.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梳理、归纳核心语言,分角色表演故事;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发散思维,创造性地编演故事,说出王兵一天的更多活动。
8.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9. 尝试借助语言支架完成读后学习活动B Do a role-play:用第一人称说说王兵一天的活动安排,巩固核心语言"It's ...”“It's time for/ to …”,感受王兵能够有序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教师观察学生能否主动分享对该主题已有的知识,根据需要调整提问方式,及时进行追问或给予鼓励教师观察学生作答情况,及时进行板书和补充教师观察能否借助板书呈现的语言支架完成角色扮演,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通过观看视频、自主阅读和逐图精读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学生通过跟读对话和分角色朗读,关注语音、语调和节奏等语言细节,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聚焦语言难点;语音规则在实例中归纳强化;角色扮演内化语言,培养交际能力3.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息安排,并向全班汇报,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迁移创新)10. 学生思考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Wang Bing's day?”,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体会故事中蕴含的主题意义和育人价值11. 学生与同桌合作完成读后学习活动C Make and talk:制作时钟,用核心语言就每日活动安排进行问答,并向全班展示。
教师观察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进行引导和追问,帮助学生拓展相关语言教师观察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鼓励和反馈,并引导正确评价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谈论对于王兵一天的作息安排的看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随后从故事人物迁移到学生自身,引导学生通过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惯,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交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并进一步深化对本单元主题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 ( )1. It's time ________ play basketball.A. for B. to C. at( )2. —What time is it? —It's ________.A. fifteen B. seven o'clock C. sport( )3. We have breakfast ________ seven thirty.A. in B. on C. at( )4. —Do you get up at six? —Yes, ________.A. I do B. it is C. I am( )5. ________ is my favourite time for sport.A. Twelve B. Four o'clock C. Breakfast 二、在方框中选择合适的句子,补全对话。
Lily: Hi, Lucy! When do you get up?Lucy: (1) ________ What about you?Lily: I get up at seven. (2) ________A. What time do you have sport?B. I get up at six thirty.C. Do you like morning sport?D. What's your favourite time of day?E.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Lucy: I like afternoon best. We have sport then.Lily: (3) ________Lucy: At three o'clock. It's fun.Lily: (4) ________Lucy: Yes, but afternoon sport is better.Lily: Oh, (5) ________ Let's go! 课后作业基础:写一写,读一读抄写重点单词4遍,词组2遍,熟读课文并背诵提高:演一演重点句型和同学创设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拓展:想一想制作自己的日常规划表,涂 上丰富的颜色板书设计 My Day --------- Activities ----------| 7:20 → have breakfast || 11:30 → go to lunch || 4:30 → time for sports || 6:15 → time to have dinner|教学反思1.亮点:钟表绘制任务有效解决了“fifteen/thirty”书写混淆问题;角色扮演环节85%学生能准确切换“time to/for”结构2.不足:部分学生在Make and talk环节仍需借助文字提示表达“at+时间”;课堂纠正发音次数较多(尤其fifteen vs fifty)3.改进:下节课前5分钟增加钟表快闪游戏,强化时间介词“at”的输入;制作对比发音卡片(15/50)进行辨音训练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