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人教版高三语文复习素材:高考新增背诵篇目.doc
8页2018届高考新增背诵篇目(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与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草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军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理条件还不如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更重要).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单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君主施行“仁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会有很多,君主不施行“仁政”,支持、帮助他的人就会很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的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一战就一定能胜利. (二) 伯牙善鼓琴 《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三)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四)《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o)一小船,拥毳(cu)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ngd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ng)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ng)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五)《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欤(y)?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六)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七)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i tu),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jīn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 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八)卖炭翁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九)满江红 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