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文学重点知识梳理(19世纪).docx
7页19 世纪浪漫主义】——德国——早期浪漫派 “耶拿派”:1798 年奥古斯特、弗利德利希创办杂志《雅典娜神殿》 ,以此为核心形成1802 年以后逐渐解体奥:《在柏林关于文学艺术的讲义》 ;弗:《断片》浪漫主义的诗是“无限的、自由的” , “诗人不应受任何规律的束缚” ,主张无所为而为的艺术,文艺与宗教相结合 唯心主义哲学派的脱离现实例:诺瓦利斯《夜的颂歌》 ,对死亡的歌颂,追求“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 ,有神秘主义和消极的色彩;蒂克晚期浪漫派 “海德尔堡派”布伦坦诺&阿尔尼姆:整理民歌《男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格勒斯:《德国民间故事书》格林兄弟(雅各布/威廉·格林):发现《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整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霍夫曼《侏儒查赫斯,绰号朱砂》揭露 19 世纪德国病态社会影响了:巴尔扎克、 “恶魔诗人”波德莱尔(代表作《腐尸》 ) 、果戈理、爱伦·坡海涅——“浪漫主义的嘲讽”1820《论浪漫派》 “苍白的尼姑、夸耀门阀的骑士小姐”比喻脱离现实、缺乏生活气息、带宗教色彩,缅怀中世纪遗风的消极浪漫主义1844 长篇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体旅行记” ;革命民主主义浪漫主义的嘲讽:用现实打破那梦幻,嘲笑它的荒诞无稽—→《海中幻影》——英国——华兹华斯1798 年与柯尔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 ,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
《丁登寺》 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诗是人和自然的形象《不朽的征兆》 资本主义文明破坏了人的善良本性,自然使人道德完善《序曲》 大自然和宗教造就“仁爱之人”柯尔律治1798 年 《古舟子咏》——“罪与罚”主题老水手 kill 信天翁Love 水蛇宣传仁爱精神和基督教赎罪思想,是泛神论和基督教教义相结合拜伦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自由颂歌,开新一代诗风《东方叙事诗》:“拜伦式英雄” ,与社会对立的反叛精神——“拜伦主义”小说《唐璜》:绝顶天才之作雪莱1813 年长诗 《麦布女王》1817 年 《伊斯兰起义》抒情诗:《西风颂》 、 《自由颂》 、 《致云雀》1819 年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第一幕 普被“尤皮特” (社会压迫和专制)拴在高加索岩石上精灵说人类有希望,有反专制、自我牺牲精神普渴望见亚细亚第二幕 亚细亚预感将与普重逢,与妹妹潘西亚到冥王(变革必然性)时间神使他们团聚,冥王把尤皮特拉下宝座赫拉克勒(力量)斯解放了普特色:抒情性强;乐观主义济慈——唯美倾向《夜莺颂》 、 《秋颂》 、 《希腊古瓮颂》 把想象与美感强调到独立自主的高度 美的感觉消灭了其他一切的考虑:诗中有画;色彩感极强影响了丁尼生、布朗尼、唯美派诗人王尔德、20 世纪意象派诗人。
司各特——历史小说家(为欧洲历史小说奠定基础) ;27 篇1819 小说 《艾凡赫》:“狮心王”理查乔妆黑甲骑士,带着艾凡赫回国,粉碎阴谋集团特色:善于描写民族风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苏格兰历史画卷——法国——斯塔尔夫人1800 年 《论文学》1801 年 《德意志论》批评法国古典主义,反对因袭古希腊罗马文学,主张学习国外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土生土长”的文学,表现我们的宗教,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回忆,充分发挥作家个性揭开了法国文学史新的一页浪漫主义 vs 古典主义是法国文学 19 世纪前 30 年发展的基本内容1827 年雨果 《克伦威尔》浪漫主义纲领;1830 年 《欧那尼》出演成功 K.O!夏多布里昂1800 年 《阿拉达》:宗教战胜爱情阿拉达爱上战俘沙克达斯,冒险救他并双双出逃,但出于对天主教的信念而服毒自杀1801 年 《瑞奈》 (法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世纪儿的忏悔” )破落贵族子弟瑞奈(幻灭时代的产物)以忏悔的形式追忆身世经历世纪病:大革命后,理想破灭,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前途的悲观绝望情绪1802 年 《基督教的真谛》 宗教+文学特色:异国情调;以杜撰的手法描写自然和异域风光打开了浪漫主义的世纪。
拉马丁1820 年 《沉思集》 ,歌颂上帝、爱情、死亡,表现孤独、悲观、绝望的主题维尼1826 长诗 《摩西》 、 《洪水》:世界或上帝对人类厄运是无动于衷的,人类社会是仇视个人的处世哲学:坚忍的骄傲1843《狼之死 》╰(  ̄▽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欧仁·苏最早描绘下层社会生活的作家之一1842—1843《巴黎的秘密 》鲁道夫公爵寻找搭救私生女玛丽花;“贫民银行” 、 “模范农场”大仲马1844《三个火枪手》1844—1845《基督山伯爵 》波旁王朝时期,邓蒂斯受弗南、邓格拉斯政治诬告打入终身监禁,14 年后越狱逃出,得到法利亚的宝藏;七月王朝时期展开复仇——维尔福:巴黎首席法官、邓格拉斯:金融界国王、弗南:伯爵、议员缪塞1836《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自传,和乔治桑的不幸爱情)沃达夫与比莉斯/史密斯与比莉斯世纪病:过去的一切不复存在,未来的一切虚无缥缈;染上社会恶习,厌恶自我却摆脱不了;荒唐、纵欲、颓废打发青春根源:拿破仑帝国崩溃,拿破仑时代英雄理想幻灭;对拿破仑时代的怀念和复辟王朝的不满乔治·桑——艺术的使命就是情感与爱的使命《印第安纳》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命运问题《安吉堡的磨工》空想社会主义《魔沼》田园生活的宁静欢乐:农夫日耳曼和少女玛丽过夜——俄国——茹科夫斯基《乡村墓地》 、 《柳德米拉》 、 《十二个睡美人》反对暴政、颂扬浪漫主义:雷列耶夫、奥陀耶夫斯基、丘赫尔别克——波兰——密茨凯维奇——波兰在异族压迫之下的时代的诗人(鲁迅)1830 诗剧《先人祭》 康德拉1834 长篇叙事诗《塔杜施先生》塔杜施&佐霞——匈牙利——裴多菲《民族之歌》 ;1849《爱情,自由》——意大利——白尔谢1816《格利佐斯多给儿子的亦庄亦谐的信》 “意大利浪漫主义的宣言”——美国——欧文——“美国文学之父”1819—1820《见闻札记》中的《瑞普·凡·温克尔》烂柯人库伯——“美国的司各特”1823《皮袜子故事集》中边疆冒险小说《拓荒者》第一次展开一幅美国西部荒原的艺术图画。
皮袜子”:纳蒂·班波╰( ̄▽ ̄)╮后期霍桑——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开创者认为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恶”1837 短篇小说集《重讲的故事》中的《教长的黑面纱》1850 长篇小说《红字》白兰、罗格、丁梅斯代尔1851《七个尖角阁的房子》麦尔维尔——海洋题材小说,影响海明威1850《白鲸》 (莫比·狄克):讲述者伊斯梅尔/皮阔德号船长埃哈伯的复仇心理惠特曼《草叶集》草:象征顽强生命力、繁衍力;草根,人人平等《自我之歌》 、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19 世纪中期】——法国——司汤达——奠基人1823 论著 《拉辛与莎士比亚》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理论文献1830《红与黑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端的标志巴尔扎克——巩固、发扬光大96 部, “文坛上的拿破仑”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梅里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体)《塔曼果》 、 《法尔哥纳》 、 《高龙巴》1845《嘉尔曼 》 “恶之花” ,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视法律和道德约束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 《情感教育》——英国——狄更斯——奠基人和代表《奥列佛·退斯特》 、 《尼古拉斯·尼克贝尔》:“小人物”的命运《双城记》萨克雷1847《名利场 》 “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蓓基是冷酷自私、虚伪狡诈、泼辣能干的冒险家,不择手段往上爬;但在逆境中寻找出路,遇到困难不灰心。
用虚情假意掩盖冷酷自私的内心世界住在阔小姐艾米丽亚家,设法勾引她哥约瑟夫,企图高攀进入上流社会失败后对毕脱男爵施展手段,一面秘密嫁给他儿子罗登罗登继承权被剥夺后又成了斯丹恩勋爵的情妇最后败露,与罗登浪迹欧陆安妮·勃朗特《艾格妮斯格雷》 、 《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夏洛蒂·勃朗特1846《教师 》1847《简爱 》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1849《谢利 》爱米丽·勃朗特1848《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人性的泯灭与复归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玛丽&亨利;主张劳资之间和平共处英法两国区别英 法批判对象 劳资矛盾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与斗争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罪恶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和资产阶级必然取代贵族阶级的历史规律解决办法 宣扬道德改善 人道主义的“博爱”人物 “小人物” 上流社会贵族、资产者、小资产阶级个人反抗者作家群 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俄国——19 世纪 30 年代 ——→ 50—60 年代 —— → 70—90 年代 —— → 20 世纪产生 繁荣 高峰 衰落1.批判封建主义、农奴制度2.与俄国解放运动关系密切3.普遍运用讽刺手法4.有较系统的美学和文学理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莱蒙托夫诗歌《诗人之死》 “注满了悲痛与憎恨的铁的诗句” ,显示出对现实生活强烈的批判中篇小说《当代英雄》五个独立故事——“由我们整整一代人身上充分发展了的缺点构成”的画像毕巧林:彼得堡富有的贵族军官, (梅丽红、维拉、贝拉为之香消玉殒)厌倦贵族社会生活的空虚庸俗,但无力摆脱,成为一个“心灵残废者”屠格涅夫短片随笔集《猎人笔记》长篇小说《罗亭》 、 《贵族之家》 、 《前夜》 、 《父与子》 、 《烟》 、 《处女地》 (编年史式)赫尔岑长篇小说《谁之罪?》梗概:贫寒的大学毕业生克鲁采费斯基到退伍将军家教,与他的私生女柳邦卡由恋爱而结婚。
“多余人”别里托夫与柳邦卡产生共鸣,不满社会,产生了爱情但别里托夫为了不破坏他们的家庭毅然出国谁之罪?罪魁祸首是令人窒息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着力揭示奥勃洛摩夫这个贵族地主在精神上日趋死亡的特征百无聊赖是常态从恋爱波折找到归宿,进一步暴露了他活尸般的生活状态他有教养、禀赋良好,却丧失了一切实际的生活能力这种尖锐的矛盾更加深了他的精神悲剧他毁于“奥勃洛摩夫性格”——农奴制生活方式养成的惰性奥勃洛摩夫形象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俄国贵族阶级已经丧失了历史上曾经起过的进步作用,精神上趋于死亡亚·奥斯特洛夫斯基(近 50 部剧本, “俄国近代戏剧之父 ”)1860 年 《大雷雨》梗概:卡捷琳娜受婆婆卡巴诺娃的折磨,丈夫又软弱她爱上商人提郭意的侄子鲍里斯一次大雷雨中,她受到极大的恐怖而坦白此事鲍里斯被郭提意遣送到偏远地方,卡捷琳娜也被婆婆关了起来最终她无法忍受而投河自尽揭示愚昧、专制、强暴、欺压的“黑暗王国” 郭提意、卡巴诺娃是统治者 郭提意(野蛮):宗法制度下兼有贪婪无度的资产者本性和野蛮粗野的农奴主特征 卡巴诺娃(野猪):冷酷伪善的寡妇,以折磨和侮辱别人为乐,不容许儿女有一点独立见解。
离间感情、唆使儿子虐妻,竭力维护宗法制家庭关系(有点像汪文宣他妈) 卡捷琳娜:追求个人幸福、不甘屈辱,为爱情和摆脱道德的羁绊,冲破宗教,以死反抗卡巴诺娃的统治杜勃罗留波夫在《黑暗王国里的一丝光明》认为文题就是卡捷琳娜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1854—1862 年主持普希金创办的《现代人》杂志1853 年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解决了美与生活等根本问题宣传唯物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被沙皇流放 27 年中:《怎么办?》 ;《序幕》《怎么办?》梗概:薇拉为反抗买卖婚姻,与弟弟的家教罗普霍夫出走并结婚后来她按劳动组合原则办了一个缝纫工场两年后和丈夫的朋友吉尔沙诺夫发生了感情罗普霍夫假装自杀,前往美国参与废奴运动几年后作为英国公司代理人回到俄国并建立了新家庭最后两家人住在一起,融洽相处以“新人”反抗专制制度 普通的“新人”:(罗、吉、薇)行动准则和处世哲学是“合理的利己主义” 受费尔巴哈“幸福论”的影响,认为追求个人幸福是“人的本性” ,但应在别人的“幸福”中满足自己本性的要求 (反映进步分子为农民谋利益的愿望) 杰出的“新人”:(拉赫美托夫)背叛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