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学最终整理版.pdf
4页1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客观题客观题 20% 1.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 比较性和延展性历史性、 比较性和延展性 (P1-2) 2. 1965 年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保罗 朗格朗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正式 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概念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全球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英国出现,高等教育突破了传统的界限,非全 日制、非正规形式的高等教育大量涌现,使得高等教育的类型日渐丰富,其概念的外延也不 断的扩大 高等教育定义: 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 学术性、 专业性教养性、 学术性、 专业性教育 (P3) 3. 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缪司翁博物馆缪司翁博物馆是古埃及 高等教育活动的重镇,后被史家称为“亚历山大大学亚历山大大学” (P19) 4. 中国古代教育源远流长,其中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芽西周时期就已萌芽 由天子开办的大学曰“辟雍辟雍”, 由诸侯开办的大学曰“泮宫泮宫”, 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六艺” (礼、 乐、(礼、 乐、 射、御、书、数)射、御、书、数) 。
在这些私学中,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稷下学宫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创建于公元前公元前 4 世纪世纪,因建于齐国 临淄的稷门临淄的稷门而得名,相传学宫全盛时期,师生竟有数万人之众 (P20) 5. 宋代四大学院:宋代四大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 长沙岳麓书院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官立大学的标志太学教 师称博士,初设《诗》 《书》 《礼》 《易》 《春秋》五经博士 (P21) 6.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一种行会性质的组织,具有行会性具有行会性享有多方面的自治特权,具具 有自治性有自治性,还具有国际性具有国际性 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四大学科:文、法、医、神文学是 基础学科 (P22-23) 7. 发展科学的职能,通过洪堡洪堡和柏林大学柏林大学的推动面得以确立德国成为德国成为 19 世纪的世纪的“世界科世界科 学中心学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27) 8. 莫利尔法案内容:联邦政府在每州至少资助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艺教育的学院, 通过出售土地来获得建校资金,于 1862 年年由林肯林肯总统签署,称为赠地学院赠地学院。
1912 年年,“威 斯康星思想”就此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 (P30) 9. 当时的洋务学堂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外国语学堂第一类是外国语学堂,第二类是实业技术学堂第二类是实业技术学堂,第三类是第三类是 军事学堂军事学堂,1862 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最有代表性的洋务学堂是一所多科性的学校, 因而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 10. 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教育改革取得了三项进展:一是改良八股科举一是改良八股科举,二是改书院为学二是改书院为学 堂堂,同时兴办新式高等学堂,三是于三是于 1898 年设立京师大学堂年设立京师大学堂,在当时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 府,而且还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03 年,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癸卯学制学制))颁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 制,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第二级是大学堂,第三级是通儒院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第二级是大学堂,第三级是通儒院, 通儒院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机构 (P32) 11. 教师法教师法 1993 年,教育法年,教育法 1995 年,高等教育法年,高等教育法 1998 年,职业教育法年,职业教育法 1996 年,年,2003 年年 高等教育毛入高等教育毛入学学率率 19%。
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已近 3000 所,在校生已达 3600 万人,毛入学率达毛入学率达 42.7% (P37) 12. 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 15%时,该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精英 阶段;15%-50%,大众大众阶段;大于 50%,普及化普及化阶段 (P37-39) 2 13.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分三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如讲授法、谈话法、讲授法、谈话法、 讨论法讨论法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 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如练习法、实习法练习法、实习法 (P182) 14. 教学组织形式类型: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远远程授课程授课个别教学和分组教 学总体上成了辅助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经捷克捷克教育学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总结形成在我国,班 级授课制始于 1862 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P197) 15. 教学组织形式的新变化: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场所多 样化样化。
(P200-201)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 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 业 (P230) 17. 学历学历是指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如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 究生学历究生学历 学位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达到的学术水平, 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尺度,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学士、硕士和 博士三级博士三级我国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门类有 13 类 (P75-76) 18.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 (P90) 19. 高校教师的学术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职业特性、技术特性和需求特性职业特性、技术特性和需求特性上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性:教育性、知识性教育性、知识性、专业性、超越性、专业性、超越性 (P265) 20. 直到 19 世纪初世纪初,洪洪堡堡将科学引入大学之后,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 (P223) 主主观题观题 50% 1.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2-17) 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 2. 洪堡提出的两条基本原则洪堡提出的两条基本原则(P26)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的原则。
3. 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P29-30) 威斯康星大学也是曾经获得赠地基金资助的一所州立大学 ,基本任务包括:把学生培养 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 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4. 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的基本任务(P170-171)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形成技能与培养能力,培养与发展个 性 5.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P173)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6.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及运用(必考)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及运用(必考) (P174)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 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 要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讲述思路为主的原则:教师在讲述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要让学生获得再发现 知识的能力和在教师引导下自我学习的能力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应做好教 学设计 (2)教师提供阅读书目,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3)教学进程中,教师应注重心路历 程和思维方式的呈现 增强学生参与的原则 强化问题意识的原则 3 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创造性与独立性的原则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7.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P180)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 师生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用的 办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
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是 大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能在较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 授给学生较多知识内容,教学效率高不是一种陈腐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 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应把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对立起来基本要求: 做好教学设计,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体现语言的艺术性 问答法 讨论法 实验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练习法 实习法 8. 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方法的依据(P181) 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性和知识水平 9. 讲授法及要求讲授法及要求(见上) (P182-183) 10. 备课备课(P193) 备课是教师为教学做的准备工作,也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阶段: 研究和熟悉教学大纲 钻研教材各章节内容, 熟练驾驭教学内容, 掌握教学目标、 要求、 重点和难点研究教学方法编写教案 11.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必考)(必考) (P197) 优点: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育对象数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有利于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缺点: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教学,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 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12.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功能(必考)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功能(必考) (P204) 诊断与反馈功能,导向与调节功能,激励与促进功能,教育功能 13. 高等学校的纵向和横向结构高等学校的纵向和横向结构(P151-153) 纵向结构反映了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它是 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的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进行的功能和 层次划分 普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一般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横向结构是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4.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P239)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群体和个性的统一性 15. 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P245) 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信仰,专业人格,实践智慧 16. 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P111) 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社会性,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 17.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118-119) 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通过形成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能够促 进政治民主化 18.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120-122) 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1)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资源, (2)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 4 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3)可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 (4)可以 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1) 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 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19.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P123) 高等教育的文化保存、继承功能,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新 功能 20. 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教育的职能(P129) 培养人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