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7年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律》(天长中学-李福琴)说课稿.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03240663
  • 上传时间:2019-10-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0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 安徽省天长中学 李福琴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共安排三个课时,第1课时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2课时为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为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本节课为第二课时1、教材地位和作用中学化学是从元素周期律开始,系统的研究微观世界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它帮助学生整合以往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无序到有序,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习选修3的相关内容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处理将本节课设计成两个板块,板块一:探究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部分内容由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板块二: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这部分内容在课堂进行探究式学习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碱金属、卤族元素的部分知识,具备一定记忆化学的知识基础;2、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具备一定理论基础;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资料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4、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前微课的学习,能运用符号表征元素的性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2)认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2、评价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本质的认识进阶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2)通过对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钠、镁、铝金属性强弱五、教学思路:本节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前微课:让学生自主探究原子半径、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数周期性变化;二是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探究元素金属、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三是课后的延续学习六、教法学法教法:微课导学、问题导向与合作探究学法: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演绎推理、归纳总结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情境引入科学史: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镓,并公布了镓的密度为4.7但门捷列夫却预言4.7是错误的,应该在5.9—6.0之间。

      布瓦博德朗不相信,又提纯了镓,结果测得密度为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惊人的吻合,那么门捷列夫预言的依据是什么呢?聆听与思考设置情境,激起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环节二:学生汇报课前微课学习成果学生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分别通过投影仪汇报、讲解课前微课学习成果学生活动二:组织学生讨论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课前微习题:(1)绘制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曲线;(2)绘制1-18号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曲线;(3)绘制1-18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曲线;(4)总结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通过课前微课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环节三:实验探究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思考:1.金属活动顺序表如何排布?2.由金属活动顺序表预测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3.设计并完成实验证明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钠块、镁条、铝条与含酚酞的水(或加热)反应,比较反应剧烈程度实验缺陷:钠、镁与(热)水反应有明显现象,但铝条与热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只能得出金属性钠>镁无法比较镁、铝金属性强弱学生通过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发现问题—优化实验方案—获得知识。

      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实验创新意识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改 进 实 验实验:让铝粉与水加热反应现象:产生大量气泡(H2),溶液呈碱性(Al(OH)3),向生成物中滴加酚酞,无颜色变化思考:通过以上现象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结论: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环节四: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思考: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哪些?1、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阅读资料:课本P16表,比较Si、P、S、Cl非金属性强弱结论:Si < P < S < Cl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使学生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和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归 纳 总 结引导学生归纳:元素周期律的涵义?总结: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 以 致 用用实验验证:元素非金属性N>C>Si,要求:①说明反应原理;②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③画出实验装置图学生思考、分析、回答,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实现“教、学、评”活动有机结合,合力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板书设计:二、元素周期律1、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结构) 元素的性质 原子半径 决定 体现 呈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 (性质)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3、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