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9页1 - 广东省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 2019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得分: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4 4 分,共计分,共计 4848 分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 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是 A. 国家管理制度化 B. 从人治到法治化 C. 礼仪与政治分离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答案】A 【解析】 题干所给材料中“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表明官僚政 治取得了贵族政治,故 C 项正确礼仪与政治分离;从人治到法治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 AB 项错 误依据所学,大秦帝国时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 D 项表述错误 2.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A. 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 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 C. 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 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一定程 度上不利于地方分权,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 正确;没收地方权力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 政治统治的需要,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的信息, 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忽视民族发展的信息,排除 D。
3.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 - 2 - 面对尖锐指责, “普引咎谢之”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 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 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 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非尊王之礼也” “普引咎谢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反映是维护君主的权威,所以答案选 D材料 讲的是赵普遭到了谏官批评后引错谢罪,因此不能说明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所以排除 A;从材料 上来看,确实体现到了宰相的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但是这并不是实质上的原因,所以排除 B;材料 没有涉及到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 C 点睛:在封建社会,所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君权的权威因此这是本题排除 B 的原因 4.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 “忠”所占的比例为 7.97%,宋代为 15.89%,清代为 22.71%.这反映出 A.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忠”是忠君的意思, “忠”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也就反映了君 主专制主义日益强化,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忠”字的增多和专制主义日益强化无关,选项 A 错在 “忠”理解的错误, “忠”不等于伦理教化,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思想控制的问题,选项 C 不符合 题意,排除;是官方在强化忠君,这和史官自身的思想无关,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5.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 《劝学文》 《劝农文》 《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 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 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 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 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答案】C - 3 - 【解析】 材料中南宋时期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受理学思想 影响的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选 C;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思想体系,排除 A;B 不符合材料 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排除 D 6.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 ,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 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D. 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 “百姓日用即是道” ““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说明心学逐渐从精英 化向民众中发展,体现出心学发展平民化趋势,故 D 项正确心学的理论化体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 A 项 错误。
材料是心学研究平民化趋势,并不能说明得到民众支持,故 B 项错误心学研究平民化并不是受到儒 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故 C 项错误 7.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 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 ) A. 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C. 以农促商的理念 D. “工商皆本”的主张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的材料大意为:粮食是人民生命的主宰货币是人民的交易手段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掌握百姓们 的流通手段来控制主宰他们生命的粮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民力了这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B 项的表述符合题意;ACD 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8.明万历《同安府志·物产》记载,福建同安县“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则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 市,无所不有者” 由此可知,当时 A. 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B. 同安县是福建商贸中心 C. 福建丝织业发展快 D. 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 - 4 -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今则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 ,说明外地大量商品进入本地,反映出当时 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BCD 项 9.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 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 说明当时清政府 A. 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 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 C. 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D. 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表明中国的政府对于新式西方文明排斥,体现出清政府对于近代化意识的缺乏,故 C 项正确;材料中 政府不是维护国家主权,故 A 错误;材料显示列强并没有强迫政府学习,故 B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外交政 策的转变,故 D 错误 10.2016 年 11 月 7 日,全国人大对参选香港议员的法律资格进行重新解释说明人大释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 行使“解释法律权” ,对特区因为法律知识不足和其他特别原因(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定调因为香港的 司法独立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由中央授权,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 第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人大释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大释法有利于清除港独势力 B. 人大释法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 C. 人大释法一定程度上有违港人治港的原则 D. 人大释法彰显了中央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发展和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人大释法即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法律权’ ,对特区因为法律知识 不足和其他特别原因(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 定调”可知其主要的功能是为法律定调,作用体现在法律层面,故 A 项错误;“人大释法”强调香港法律和 全国人大的从属关系,不直接对其繁荣稳定起作用,故 B 项错误;“香港的司法独立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由中 央授权 ”可知,人大释法不改变其治理的方式,故 - 5 - C 项错误;“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 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 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知其强调香港基本法的权力来源,重申国家对其领导地位,故 D 项正确故选 D 11.1949 年 10 月 2 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 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 10 国相继与新中国建 交这表明 A.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 B. 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 D. 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与中国建交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了新中国 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 C 正确;1955 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与材 料时间不符,故 A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仍坚持遏制 中国的政策,故 B 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并不代表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关系1949 年新中国成立,此时国际上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生的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 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首先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2.2017 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时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 系 ”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答案】D - 6 - 【解析】 材料中美国、俄罗斯、欧洲均是当今世界多极化力量的重要成员,显然中国外交主要目的构建平衡的大国关 系,故 D 正确;A 错在全方位,材料只提及部分国家;B 中独立自主外交思维材料中没有体现;C 中联合国材 料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 农民得以安居乐业, “盛世” 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 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 “贤 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 “安民” ,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 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 《左传》 《孟子》 《荀子》等书 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 “民为邦本” “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 “仁政” “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 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 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 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 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