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新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doc
32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4新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九年级 化学(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I-127;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一、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年9月1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59颗和第60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确保了北斗三号系统的最后两颗备份卫星顺利就位,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气化 B.火箭点火C.隔热材料熔化 D.整流罩脱落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C.塞进橡皮塞 D.量筒读数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21%C.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3瓶气体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CO2等4.“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潜水 B.液氮用作制冷剂C.酒精用作燃料 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红磷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C.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 B.Al C.O D.Fe7.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C.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9.下列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收集—防止氧气不纯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增加氧气生成的总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防止集气瓶炸裂10.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C. D.11.过氧乙酸对细菌和病菌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在抗击“支原体感染”的战役中被广泛应用。
如图为过氧乙酸的结构式,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B.过氧乙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D.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12.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A.C60——60个碳原子 B.2K——2个钾元素C.O2——氧气由2个氧原子构成 D.3H+——3个氢离子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14.硒有“抗癌之王”“生命之火”的美誉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以下有关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原子的质量是78.96C.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硒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341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单质一定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16.两种气体在Pd基催化剂表而生成过氧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H2O2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④→③→①→②B.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首先破坏的是O2分子C.反应前后,Pd基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H2+O2H2O217.水是生命之源。
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D.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投药消毒是化学变化18.如图1,利用传感器采集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和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以下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说明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B.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混合物C.蜡烛燃烧有时会有黑烟产生,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D.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和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19.物质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3O2CO2+aH2O+SO2,测得X与9.6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H2O的质量分别为mg、3.6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a=2 B.m=8.8C.X中含有C、H、S三种元素 D.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2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时刻甲乙丙丁起始14%10%6%70%t111%10%bct2a10%40%42%A.甲、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a=8%,b=17%,c=62%D.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4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与简答21.(8分)I.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2)图2中A、B不属于同种元素,其原因是 3)若图2中D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则它与C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若图2中D为钾离子结构示意图,则其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的第 周期II.杭州亚运会主火炬所用燃料是“零碳甲醇(CH3OH)”,这种甲醇是用从废气中捕获的CO2与焦炉气中的H2发生反应合成的5)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6)构成甲醇的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火炬燃烧过程中,该微粒结构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7)“零碳甲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图是部分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①表中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②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种元素排在同一横行(周期)是因为 相同③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2)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图如图所示。
①物质X的化学式是 ②Fe2(SO4)3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 3)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该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②根据上述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三、实验题23.(9分)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据图分析和回答:(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3)收集氧气时,不能选用收集装置 (填序号),理由是 4)如果选用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通入(填“a”或“b”);如果在G装置中装满水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通入(填“a”或“b”)5)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制取该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24.(9分)回答问题(1)图I是晓娟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佳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II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②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2)如图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每隔1.5-2cm滴一小滴酚酞溶液),将试管放在实验台上,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脱脂棉上 ①实验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 ,这一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②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25.(8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验证】(1)A 实验反应前后锌片和硫酸铜溶液的总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由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A实验 (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 微观解释】(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A.原子种类B.原子数目 C.原子质量 D.分子种类【综合应用】(4)12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