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影响.doc
1页《孟子》的影响《孟子》散文在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汉代曾设博士官,专门研究《孟子》,司马迁对它也备极推崇由于其文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善于用文学手段达到实用目的,对于既主张以文载道,又重视文学的美感,喜欢在说理中包蕴个人感情的唐宋古文家影响极大韩愈曾以孟子继承人自居,称赞“孟子醇乎醇者也”,这不但指儒家思想而言,也包括文章在内试看韩愈的文章,雄肆而严整,喜用排比、博喻,与孟文关系很大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孟荀以畅其文”苏洵平生尤好《孟子》,曾端坐读之七八年,著有《苏批孟子》一书行世王安石曾注《孟子》,为文亦学之南宋以后,《孟子》成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是学子必读而科举必考的官方教材,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除唐宋八大古文家外,清代的方苞、刘大櫆、姚鼐等桐城派古文家,在思想方面也受到了《孟子》的深刻影响,在文章艺术方面也有程度不同的借鉴 孟子关于个人修养以及如何理解古诗的一些看法,对后代文学批评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这里“气”指一种光明正大的意气情感后世的“文气说”(主要讨论作家才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即由此发展而来他又说,读古人之诗,要“知人论世”,要“以意逆志”,都是很精辟的见解,成为后世文学批评中重要的原则。
《孟子》的最早注本是东汉人赵岐的《孟子章句》,后来注家甚多,重要的有朱熹的《孟子集注》,焦循的《孟子正义》,今人新注有杨伯峻的《孟子译注》等文学评点本很多,如明陈深《孟子评点》、冯梦龙《孟子指月》、清路传孔《孟子文解》、牛运震《孟子论文》、王又朴《孟子读法》、周文麒《孟子读法附记》、赵承谟《孟子文评》、王源《文章练要孟子评》康睿(三点水加睿)《孟子文说》宋燝《孟子文翼》、民国吴闿(音凯)生《孟子文法读本》、无名氏《孟子精华》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