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导读《艾青诗选》.docx
18页《艾青诗选》【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创作背景】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日子,还是繁忙的行政事务中,诗人艾青始终坚持创作不辍,即使是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他的诗心也仍然在跃动经过多年的沉寂,人们又在报刊上看到了艾青的名字,诗人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创作特点】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拓展延伸】1. 诗人故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2. 经典名言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②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③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④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⑤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⑥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作品节选】初期的创作——忧郁与悲哀的笼罩芦笛(节选)——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在那里,我曾饿着肚子把芦笛自矜的吹,人们嘲笑我的姿态,因为那是我的姿态呀!人们听不惯我的歌,因为那是我的歌呀!滚吧你们这些曾唱了《马赛曲》而现在正在淫污着那光荣的胜利的东西!今天,我是在巴士底狱里,不,不是那巴黎的巴士底狱芦笛并不在我的身边,铁镣也比我的歌声更响,但我要发誓--对于芦笛,为了它是在痛苦的被辱着,我将像一七八九年似的向灼肉的火焰里伸进我的手去!在它出来的日子,将吹送出对于凌侮过它的世界的毁灭的咒诅的歌而且我要将它高高地举起以悲壮的 Hymne把它送给海,送给海的波,粗野的嘶着的海的波啊!1933年3月28日,正当明媚的春天,作者在上海监牢的不眠之夜,借着铁栅外的灯光,在纸簿上写下了这首悲壮而叛逆的诗篇《芦笛》,借以控拆这个没有自由的罪恶世界。
芦笛具有丰富而广阔的象征性这支芦笛是从欧罗巴带回来的,在诗人的心灵里欧罗巴是彩色的,他被后期印象派大师们的个性鲜明、为整个世界增添了光亮和色彩的画和波特莱尔、兰波、凡尔哈仑等的同样新奇的诗,深深地迷醉和浸染,他也有了自己的与生命相连的笔但是他在狱中无法画画,而诗也被囚禁,他和他的笔都犯了罪于是诗人抗议那些不义的权贵们,他不能公开地揭露和诅骂当时压迫、蹂躏中国的帝国主义者和封建统治人物,他轻蔑地唾骂欧洲的白里安和俾斯麦,因为他们屠杀和压迫欧洲的自由民主斗士和正真的艺术家们这首诗是诗人对中国反动统治者的反叛的誓辞,也是咒诅他们灭亡的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1937年12月28日,艾青来到武汉“七七事变”以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而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好的国土大片丢失。
在这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人们一方面在寻求如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则不免面对严峻的现实而陷入深沉的思考作为一个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深切关怀的诗人,艾青不能不在感情上有他独特的表达方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正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一个满怀正义和激愤之情的诗人所唱出的一支深沉而激越的歌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艾青早期的感情基调的诗他的那种赤诚炽烈、深沉执着的对祖国人民命运的关怀,使他不能不以一种急切忧虑的心绪,冷竣而真实的笔触,把当时的社会气氛传达出来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从开头到全诗中反复咏叹的两句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两句诗,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起承转合”中的插曲,它是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诚的感受,强烈的呐喊大自然的季节更替所给予人的感受,只能是感官上的触觉重要的是在于诗人的内心深切地感到了寒冷的封锁,使他不能不爆发出这强烈的呐喊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关注于北方的“中国的农夫”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上,关注于南方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和“年老的母亲”的坎坷命运上这一切,正是构成“寒冷在封锁着中国”的具体形象和生活画面;而诗人的一腔深情也是透过这一切而传达出来的。
中期的创作——希望与理想的追求北方(节选)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1938年2月,战火迅雷般逼近了黄河,艾青在古老的潼关写下了这首《北方》,同年四月发表在《七月》杂志的卷首《北方》这首诗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朴素,情感毫无遮蔽诗人用亲切的口语写这首诗,跟他着意要无遮蔽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的意向一致,他只能这么写,甚至带着挑战的姿态排斥了华丽的矫饰,弃绝了空洞的说教语言艾青式的自由体诗不是离开了诗,而是更真切地体现了诗当我们诵读这首《北方》,只能一口气读下去,不能喘息和停顿,读者的心只能与诗人坦诚的情感一起搏动诗的语调是沉缓的,有力的,不但没有分行的感觉,吟读时,还深深体会到这些起伏的诗行正是起伏的情感的律动。
艾青的自由诗,其实是有着高度的控制的诗,它的自由,并非散漫,它必须有真情,有艺术的个性,有诗人创造的只属于这首诗的情韵,这样才显现出一个浑然一体,可以让读者沉浸其中,呼吸其中的广大境界向太阳(节选)今天奔走在太阳的路上我不再垂着头把手插在裤袋里了嘴也不再吹那寂寞的口哨不看天边的流云不彷徨在人行道 今天在太阳照着的人群当中我决不专心寻觅那些像我自己一样惨愁的脸孔了 今天太阳吻着我昨夜流过泪的脸颊吻着我被人世间的丑恶厌倦了的眼睛吻着我为正义喊哑了声音的嘴唇吻着我这未老先衰的啊!快要佝偻了的背脊 今天我听见太阳对我说“向我来从今天你应该快乐些呵……” 于是被这新生的日子所蛊惑我欢喜清晨郊外的军号的悠远的声音我欢喜拥挤在忙乱的人丛里我欢喜从街头敲打过去的锣鼓的声音我欢喜马戏班的演技当我看见了那些原始的,粗暴的,健康的运动我会深深地爱着它们——像我深深地爱着太阳一样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蓦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便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由于这首诗所显示的作者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以及它达到的宽广的审美境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中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
因为它不仅标志着艾青的创作道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向太阳》长四百余行,是三十年代艾青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尽管在诗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但并不以叙事为主,作者仍然以他那朴素坦诚富有个性的抒情方式进行创作,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的“我”的情感作为全诗的主线和命脉《向太阳》所以能强烈而持久地感动人,是由于一个多年为民族命运奔波受难的中国诗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心神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为迎接日出,他终于从伤痛中站起来,他走向街头,他投入生活的行列,他放声歌唱身上残存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忧郁,并没有使他灰心绝望,他忍着伤痛投入了战斗,他流着热泪赞美日出,这才是真挚的浸透了历史的真实感的声音因此《向太阳》这首诗又能给人以史诗的感觉,它不是理念的历史,是有血有泪的颤动着的历史 黎明的通知(节选)请叫醒每个人连那些病者与产妇 连那些衰老的人们呻吟在床上的人们 连那些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 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我会一并给他们以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工人,技师以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首诗写作于1942年初,诗人从重庆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曙光,于是创造了“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