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月考卷(含答案).docx
9页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月考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做法符合()A.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华生 B.铁钦纳 C.詹姆士 D.罗杰斯3.一个人由近及远离去,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越来越小但人们并不会认为人是在慢慢变小,这体现了知觉特性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4.某个毕业生选择职业时,多个单位可供选择,举棋不定,这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5.美育的直接功能是()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6.德育过程存在着诸多矛盾,这些矛盾至少有三个层次,下列属于第一层次矛盾的是()A.德育过程与社会要求的矛盾B.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矛盾C.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D.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矛盾7.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
这是给学生提供()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8.小明知道闯红灯不好,但是他上学快迟到了,还是闯了红灯,请问他应该培养()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9.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基础是()A.课堂教育 B.家庭教育 C.自我反省 D.活动和交往10.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这说的是()A.激情 B.热情 C.应激 D.心境二、填空题(10题)11.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____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13.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14.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____、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15.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____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过程17.____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18.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定位于大脑的____半球19.在德育过程中,____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20.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与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____三、名词解释(5题)21.说理教育法22.正规教育23.信度24.教学25.道德四、论述题(5题)26.简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27.试述课外、校外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28.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29.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0.简述情绪与认识活动的关系五、案例分析(2题)31.学生乙的思维具有什么特点?32.王老师应如何备课?六、简答题(1题)33.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参考答案1.BB长善救失原则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一分为二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均属于长善救失原则的做法2.A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属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3.DD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所述体现的是知觉的大小恒常性4.DD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就是多重趋避冲突如毕业生择业、高考生选填志愿面临的动机冲突5.C6.BB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矛盾;第二层次,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第三层次,德育过程中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矛盾7.A【答案】A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通常指那些某种被模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忖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教师演算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拟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原型定向8.C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个体将道德动机贯彻于道德行动之中道德意志突出表现在抗拒不良环境的诱惑、抑制不道德行为的过程题干中,小明在面对是否闯红灯的道德情境中,缺乏坚定的意志,没有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因此,应该培养他的道德意志9.DD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10.DD积极的心态看到的永远是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极的心态会让人患得患失,情绪波动,这里说的是心境,即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11.需要12.不平衡13.强化14.研究性学习15.班级目标16.认识17.自我反思18.右19.受教育者20.黏液质21.说理教育法又叫说服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转变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明确道理,从而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的德育方法22.正规教育,也称为正式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23.一个测验量其所要测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24.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和辅助行为两大类别,教师的主要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等;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25.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26.(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能动性27.开展课外、校外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近期和长远的,以及外显和内隐的正确开展课外、校外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为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2)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3)有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4)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使课余生活内容充实、格调高雅课外、校外活动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此不能有过高的估计因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形式,课外、校外活动毕竟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补充过分强调课外、校外活动的作用,并将其放在与课堂教学并重,甚至超越的位置,是违背学校教育工作基本规律的28.(1)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①成败经验②替代经验。
③言语说服④情绪的唤起29.(1)客观因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①刺激的强度②刺激物的对比性③刺激物的新异性④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2)主观因素——人本身的状态①当时的需要②当时的特殊情绪状态③当时的直接兴趣④个体的知识经验30.(1)联系:①认知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②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2)区别:①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③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31.学生乙的思维具有较好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32.备好一堂课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水平,了解教材,了解教学方法,为上好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王老师在上课前并没有备课,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状况没有充分准备,不能有效应对,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以及课堂气氛的沉闷如果王老师在备课上准备充分的话,就应该了解到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能充分理解秦牧的这句话,就像案例中的同学所提到的野马怎么会有缰绳?这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来突破,而不是用一句难道秦牧还会错吗!来敷衍学生这样做不能使学生信服,降低了教师的威信33.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准确、精练。
2)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讲清难点,突出重点3)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4)语音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和间隔应和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