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除法教案_0.doc
28页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除法教案文 章来 源 课件 5Y k J.cO m 第五单元:除法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 ,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 ,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 (探索商的变化规律) ,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 教材简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而且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经历了几次的反复,本学期主要解决的是两位数除三位2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也是小学阶段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对他以后学习小数除法有很大作用1、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这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这样几个:一个是 58 页,除数是整十的除法,一个是 64 页除数是接近整十的两位数除法,还有一个是 67 页,除数是两位数,但是要调商的2、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安排的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主要是为了学生以后能够解决日常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归纳、抽象,帮助分析问题3、探索商的运算规律——商不变的性质在第三单元,教材已经安排了乘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的探索规律而本单元的探索活动是前几个探索活动的继续,所以在标题上写“探索与发现(四) ”,所以重点应放在怎样探索这个规律,在探索规律上重点在商不变的性质上,因为商不变性质对学生后续学习起了很大作用4、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带中括号的运算,运算的步骤就多了,但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四则混合运算一般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教材也遵循了这个要求,我们教学时不能随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内容不再加深3单元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单元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课时分配:(第五单元共需 12 课时课时分配如下:)买文具 …………………………2 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2 课时4参观苗圃…………………………2 课时秋游 …………………………2 课时国家体育场…………………………1 课时探索与发现(四)…………………………1 课时中括号 …………………………2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59、60 页 买文具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教学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我能算得又对有快: 40×2= 50×5= 90×3= 20 ×7= 30 ×3= 70×4= 80×6= 9 5×10= 30×6= 40×3= 60 ×2= 2×70=2 、我能算得又对有准。
)×30=60 ( )×60=180 ( )×50=200 ( )×40=80 ( ) ×40=40 ( )×20=180 90 ×( )=180 40×( )=120 70×( )=140二、创设情景、探究新课:我们进入了四年级,新学期开始小华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 8一支元,文具盒一个 20 元,书包一个 30 元妈妈给了 80 元,请你帮帮小华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多少支钢笔呢?多少个书包呢?学生看情境图( 说一说从图上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1、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3、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6板书: 80÷20=想一想商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80 是 8 个十 , 20 是 2 个十 ,8 个十÷ 2 个十=4所以: 80÷20=4那么: 如果有 140 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
怎样商?(由学生自己小结)5、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三、知识应用及拓展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四、课堂作业设计1、课本第 60 页“练一练”第 1 题,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2、完成“试一试”第 2 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3、完成“试一试”第 3 题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五、课后小结(略)7第二课时 买文具( 二)教学内容:课本第 61 页买文具(二) 练习课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难点: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视频展示仪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我能算得又对有快150÷30= 30÷13= 342÷40= 600÷20=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二、综合练习1、括号里最大填几?830×( )<220 50×( )<85 40×( )<14060×( )<306 60×( )<200 80×( )<314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600÷20 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 “0”?( 1)学生读算式(2)在练习本上练习(3)学生在全班范围内汇报、交流根据学生讨论小结:商的末尾必须补 0,它起着占位的作用3、试一试:800÷40= 900÷30= 500÷50=三、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课本 61 页“练一练”第 1 题2、解决实际问题课本 61 页“练一练”第 2 题3、完成“练一练”第 3 题四、拓展练习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第二节 路程、时间与速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62、63 页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的:9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4、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视频展示仪主题图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 2 时行驶了 120 千米,第二辆 3 时行驶了 210 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探究新知识1、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0(1)学生独立审题2)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都有哪些信息小组交流,明确: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有什么办法?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 1 小时,那么拖拉机 1 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 1 小时跑了 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速度: 1 时、1 分、1 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一天 一月 一年)这道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每小时 60 千米,而面包车的速度为每小时 70 千米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 =路程 ÷时间 路程÷ 速度=时间5、看一看课本第 62 页下面的内容: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三、课堂作业设计1、课本第 63 页“试一试”第 1 题11学生看图,根据情境独立审题并解答2、课本第 63 页。
完成“试一试”第2题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64 页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练习课教学目的: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视频展示仪主题图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12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 1 个算式写出第 2、3 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三、实践应用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 分、35 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作业本第三节 参观苗圃13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65、66 页参观苗圃(把除数看做整十数试商)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二、解决问题14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3、你能列出算式吗?4、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5、用除法竖式你会吗?A、先自己试一试。
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