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
120页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 2 -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 2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 2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化学反应的分类 - 5 -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 - 9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 9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 12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 16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 19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9 -第1课时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物质的分离提纯 - 19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26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31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37 -第1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 - 37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40 -微专题2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3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 44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 44 -第1课时 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 44 -第2课时 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 47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 51 -微专题3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 55 -第二单元 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 - 56 -第1课时 钠的性质与制备 - 56 -第2课时 碳酸钠 碳酸氢钠 - 62 -第3课时 离子反应 - 65 -微专题4 离子推断 - 70 -第三单元 海洋化学的综合应用 - 71 -第1课时 粗盐提纯 从海水中提取溴 - 71 -第2课时 从海水中提取镁 从海带中提取碘 - 73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 77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 77 -第1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 77 -第2课时 硫酸的工业制备 浓硫酸的性质 - 82 -第二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85 -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 89 -微专题5 利用比较法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 92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 94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94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 - 94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99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 105 -第1课时 离子键 - 105 -第2课时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 109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 114 -微专题6 “位—构—性”在元素推断题中的应用 - 118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念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进行分类时,人们往往通过比较事物间的相似性,把某些具有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继而按类研究2.物质的分类方法通常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事物本质特征来进行分类1)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4)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3.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更细致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①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等②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Na2O等2)从组成上看,HCl等不含氧元素的酸,称为无氧酸;而H2SO4和HNO3等含氧元素的酸,称为含氧酸3)从溶解性上看,NaOH、KOH等碱可溶于水,称为可溶性碱;Cu(OH)2和Fe(OH)3等碱难溶于水,称为难溶性碱或难溶性氢氧化物4.物质分类研究的价值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性质方面往往具有相似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使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杂乱的事物变得井然有序,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物质常见的分类方法(素养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理清物质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生活[问题1]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超市中货物的摆放,就利用了分类的思想思考一般超市中货物摆放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提示] 货物用途等(合理即可)[问题2]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合理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利用物质已知沙子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试着判断二氧化硅能否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提示] 能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问题3] 金属氧化物是否都是碱性氧化物?二者有何关系?非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呢?[提示]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1.利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2.物质分类的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因此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就不会有正确的分类如:把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就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错误。
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而纯净物包含化合物2)概念间的关系——“并列” “包含”与“交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化学反应的分类一、物质的转化1.以碳、镁两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为例,按要求完成物质间的转化物质的转化反应实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C+O2CO2或2Mg+O22MgO碱性氧化物→碱MgO+H2O===Mg(OH)2酸性氧化物→酸CO2+H2O===H2CO3酸→盐Mg(OH)2+2HCl===MgCl2+2H2O2.物质转化中的常见反应类型(1)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析出、气体放出或水等物质生成例如:MgCl2+2NaOH=== Mg(OH)2↓+2NaCl2)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盐类物质例如:CaO+CO2===CaCO33)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盐例如:Mg+2HCl===MgCl2+H2↑3.无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化合物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4CNO)水溶液得到了尿素[CO(NH2)2]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序幕。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1.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通式反应类型实例(化学方程式)A+B===C化合反应2H2+O22H2OC===A+B分解反应CaCO3CaO+CO2↑AB+C===A+CB置换反应H2+CuOCu+H2OAB+CD===AD+CB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2.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可将化学反应重新进行分类:(1)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2)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微点拨: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素养养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利用以下三套装置,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探究:A B C[问题1] 装置A中能看到什么现象?由此能够说明哪些问题?[提示] 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稀硫酸呈酸性;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问题2] 在装置B的烧杯②中滴加酚酞溶液,然后扣上大烧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提示] 烧杯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变红色,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甚至消失。
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酸碱发生中和反应[问题3] 装置C中,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滴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请解释原因[提示] 气球涨大由于集气瓶内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气球膨胀1.物质的转化关系图2.化学反应的类型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1)两个可能: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2)两个一定: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典例】 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KClK2CO3KOHHClCO2COCuOCDFeCl2CuCl2ZnHClC [A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丁也不能转化为乙;B中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之间也不能反应,丁也不能转化为乙,故A、B不符合题意C中反应依次为甲和乙:2CO+O22CO2;乙和丙:CO+CuOCu+CO2;丙和丁:2CuO+C2Cu+CO2↑;甲和丁:C+O2CO2;丁→乙:2C+O22CO。
D中,甲和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重复利用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工工艺对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进行再处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下面是某金属垃圾处理厂对含铜金属垃圾的处理过程:(1)上述回收方案中涉及铜元素的物质有哪些?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2)该工厂工艺流程中的①、②、④发生了物质的转化,写出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写出物质之间的转化方程式3)该生产工艺被称为湿法炼铜,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其原理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现在工业上还在广泛应用,但更多的是一种火法炼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试写出火法炼铜的原理和化学反应4)分析两种炼铜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解析] (1)涉及Cu、CuO、CuSO4,分别属于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的2)Cu(金属单质)→CuO(金属氧化物)→CuSO4(盐)→Cu(金属单质)①2Cu+O22CuO、②CuO+H2SO4===CuSO4+H2O、④Fe+CuSO4===FeSO4+Cu3)可以用碳粉或C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制取金属铜:2CuO+C2Cu+CO2↑或CuO+COCu+CO2。
[答案] (1)Cu、CuO、CuSO4;分别属于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2)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盐→金属单质①2Cu+O22CuO、②CuO+H2SO4===CuSO4+H2O、④Fe+CuSO4===FeSO4+Cu3)可以用碳粉或C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制取金属铜:2CuO+C2Cu+CO2↑或CuO+COCu+CO24)湿法炼铜的优点是常温下可以进行,节能;缺点是对铜矿要求高,副产品硫酸亚铁溶液可能导致污染火法炼铜的优点是铜矿类型适应性广;缺点是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耗能,会产生对大气污染的气体通过对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进行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