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培智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53341635
  • 上传时间:2018-08-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2.50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1.颜色分类 7、认识人民币2.图形分类 8、1 元与 5 元3.功能分类 9、5 元以内人民币的使用4.6 的减法 10、得数是 9 的加法5.7 的减法 11、得数是 10 的加法6.8 的减法教学大纲对本年级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道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缺陷补偿、行为矫正:1. 运用游戏方法来学习,提高学生智力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一课时颜色分类第一课时颜色分类活动目标:1.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按颜色的标记分类2.能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结果活动重难点:会按颜色的标记来分类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学生在美工活动及日常工作中已经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物质准备:红、黄、蓝颜色标记若干,小兔子玩偶三个花片3.环境创设:创设“小兔的家”环境 (桌上放有红、黄、蓝色的东西)活动预设:一、以“参观小兔家”的游戏形式引入,复习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提问:小兔的桌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二、游戏“给小兔送花”1.认识颜色标记。

      提问:这三只小兔子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它们穿着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裙子,看看它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裙子?2.游戏引导语:喜欢红色的小兔子,要送给它什么颜色的花呢?请你把花送给它然后再分别给喜欢黄色的小兔和喜欢蓝色的小兔送花三、游戏:相同颜色在一起游戏规则:学生自由选取红、黄、蓝颜色标记一个,教师引导学生儿按标记的颜色站在一起再交换颜色标记,再次游戏引导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颜色标记,请手那相同颜色标记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四、结束第二课时图形分类第二课时图形分类一、活动目标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二、重点与难点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三、材料及环境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四、设计思路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学生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学生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学生表达分类标准是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

      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学生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五、活动流程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 操作体验 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学生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1)分雪花片 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 4——5 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2)分积木 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 4-5 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3)分木珠 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 4-5 个,颜色不同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4)分玩具 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2、讨论归纳 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学生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1)给每个学生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 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学生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2)给学生再次分类 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学生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 请学生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大) 、 (小)表示然后再让学生证明分类标准4、复习巩固 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学生操作,学习分类第三课时功能分类第三课时功能分类活动目标: 1、让学生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 学生伴随着音乐进入课堂 在森林王国里的小兔子在参加珠心算比赛中获奖了,小动物们带着礼物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祝贺进入课题二) 认识同一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 提问:1、老师带来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 PPT,找出图中一样的物品,也就是同类的物品有什么,请找出来 (西瓜) 2、找出一种物品后,再寻找还有什么物品是同类,请取出来 (蛋糕) 3、取出两种物品后,再寻找还有什么物品是同类,请取出来 (糖果) 4、取出三种物品后,接着寻找还有什么物品是同类,请取出来 (书本) 5、取出四种食物后,最后剩下什么了?(小汽车) 那么小汽车和小汽车是同类。

      (三) 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按食物类,玩具类,图书类进行分类 (1)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拿出小动物的礼物进行分类,把能吃的食物放到一个储物箱中,把能玩的玩具放到一个储物箱中,把图书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2) 学生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是否放错了箱子 (四)结束部分 让学生在游戏中欢乐愉快的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益智活动区,投放玩具卡《我会分类》请学生操作,并把各个类型的东西放在一起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6 的加减法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初步知道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二)能正确计算得数是 6 的加法和 6 减几的减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 6 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 课前准备 (一)教具:实物图(梨、公鸡、母鸡)点子图、方块图. (二)学具:小方块、红、粉小圆片各 6 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卡片说数的组成和分解: 2.看图列式计算: 3.看卡片口算: 3+1= 0+5=5-2=5-4=4-3=3+2=2+3=3+0=5-3=(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 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大家会用 5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算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来学习 6 以内的加、减法.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板书课题:6 的加法和 6 减几. 1.教学 6 的加法. 例 1: (1)出示梨图: 师问:左边盘子里有几个梨?右边盘子里有几个梨?一共有几个梨? 师问:怎样列式? 板书:5+1=6. 再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 (2)师说:现在老师把这两盘梨调换一下位置.(边说边调换)还是求一共有几个梨?应该怎样列式?指名说算式:板书:1+5=6. 质疑: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等于 6? 指名说:因为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都是 5 和 1,5 加 1 等于 6.调换加数的位置,1 加 5 也等于 6. 师说:我们来找一找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好吗? 四人一组进行议论、指名发言. 小结 这两道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几个梨、两个加数都是5 和 1、得数都是 6;不同点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一样,一道是 5 加 1、一道是 1 加 5.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么想 5 加 1 等于几?(想 5 和 1 组成 6,5 加 1等于 6)计算 1 加 5 时怎么想?(想 1 和 5 组成 6,1 加 5 等于 6)还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想 5 加 1 等于 6,1 加 5 也等于 6)师说:你们想法都很好.只要能计算得又对又快,什么方法都可以. 例 2(1)摆一摆: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 4 个绿方块摆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 2 个黄方块摆在桌子的右边.边摆边口述摆的过程. 看图说算式:自己小声说,指名说: 板书:4+2=6. 师问:你们能根据 4+2=6 这个算式再想出一道新的加法算式吗?指名说: 板书:2+4=6. (2)练一练: ①指导看书上小朋友摆小棒图: 师问: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 指名说. 师说:由于两个小朋友的位置不一样,看小棒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从这里我们知道了相同加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下课后,你们也可两人一组用实物摆一摆算一算. ②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师问:还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两个加数都是3)师说:对,因为两个加数相同,所以只能列一道加法算式. 齐读: 5+1=6 4+2=63+3=61+5=62+4=62.教学 6 减几. 例 3(1)出示母鸡、公鸡图: 师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公鸡?一共有几只鸡?(一共有 6 只鸡)师说:母鸡和公鸡一共是 6 只.要从 6 只鸡里去掉 1 只公鸡, (随手画虚线)还剩几只母鸡?(还剩 5 只母鸡)怎样列式? 板书:6-1=5. 师问: 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②算式中各数各表示什么? ③我们不看图,怎么想 6 减 1 等于几?(想:6 可以分成 1 和 5,6 减1 等于 5)④要从 6 只鸡里去掉 5 只母鸡(用手势演示)还剩几只公鸡?(还剩1 只公鸡)⑤怎样列式?板书:6-5=1. ⑥不看图,怎么想 6 减 5 等于几? (2)找一找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人一组进行议论、指名发言. 小结 这两道题的相同点:都是有 6 只鸡、都是求还剩几只、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点:一道是从 6 只里减去 1 只、一道是从 6 只里减去 5 只,所以减法算式不一样. 例 4(1)摆一摆: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 4 个绿方块,再拿出 2 个黄方块,边摆边口述摆的过程.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自己小声说、两人一组悄悄说、最后指名说:板书:6-2=4,6-4=2. 指名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 老师贴出方块图,要求学生看图说. (2)师生共同演示: 师说:6 减 2,你们用手盖住 2 个(老师用手盖住方块图上的 2 个)看到还剩几个?(4 个)6 减 4,你们用手盖住 4 个,看到还剩几个?(2 个)师问:如果没有图,你怎么想 6 减 2 等于几,6 减 4 等于几? (3)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齐读: 6-1=5 6-2=46-3=36-5=16-4=2小结 同学们,我们又学习了 6 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还知道了用 6 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 6 的加、减式题.你们学得很认真. (三)巩固反馈 每人在课桌上按老师要求摆出 6 个圆片:每次盖住一部分,说一个减法算式(盖住一个,说 6 减 1 等于 5)师问:你们每次说的减法算式,减号前面的数都是几?(都是 6)师说:对,都是 6,也就是说,都是 6 减几的题.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7 的减法的减法活动目标:1、学习 7 以内的减法,理解减法的实际含义,知道减法的计算方法。

      2、乐于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学习了 7 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2、物质准备:教具:一张森林图卡、七只鸭子、7 只小白兔、7 只小猴子学具:每人一套 7 只小鸭子的图纸及写有算式题的表格一张活动过程:一、以游戏“我说你猜“导入,复习 7 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1、教师将 7 的分解与组成图卡贴在黑板上进行复习2、教师数“2“学生说“5“(数字合起来是 7) 二、理解减法的实际含义,知道“-“、“=“的意义1、故事情景:“一天,天气晴朗,在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鸭子出来散步,后来走了一只走的动物贴在森林图的旁边继续展示)(1)教师:“一共有多少只鸭子?“(7 只)(2)教师:“走了几只鸭子?“(1 只) 、“还剩多少鸭子?“、“鸭子是多了还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用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考试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金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岸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