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9页2022年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制定劳工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耕者有其田”和“制定劳工法”均是属于民生主义,并不是属于民族主义的含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才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2.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参考答案:C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大权的情况下,作用能够相信的人掌 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故答案为 C根据所学知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故 A、B 项的说法错误既然是君主专制,在古代中国,也就不存在君主 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故 D 的说法错误 3. “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材料中的“我”应该是( )A.但丁 B.马丁?路德 C.莎士比亚 D.伏尔泰参考答案:考点:L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分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欧洲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解答:“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中的我是马丁?路德,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故选B.4. 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
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B.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C.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D.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元明两代云南地区的农业体系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云南行省由元朝设立,“逐渐形成……云南开发格局”体现了元朝统治下的经济开发;“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体现了明朝统治下的经济开发,故A项正确;关于元、明在云南地区进行农业开发的材料只提到了云南行省机构的设置,无法体现完备,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了云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体系,C项以偏概全,故错误;材料只提到了元、明两代,缺乏足够信息来反映历史进程,故D项错误5. 20世纪90年代初,存在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瓦解,其标志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成立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苏联解体参考答案:D考查两极格局的结束1991年,存在69年之久的苏联宣布解体,标志着二战后形成的两级格局结束。
故应选D6. 清初额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顷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当时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参考答案:D材料信息是,颜元等人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君主专制,主张恢复分封制这是当时反专制思想的反映,故D项正确;主张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错误;材料和土地私有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颜元等人否定君主专制,主张恢复分封制的时代背景,由此定位答案7.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A.“民贵君轻”“君舟民水”B.“制天命而用之”C.“兼相爱、交相利”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参考答案:D“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含义是:如果可以强国,圣人们就不会效法过去的成规,如果对民有利,就不会因循旧礼,材料是法家的观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意思是,不期望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陈规,故D符合题意;“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主张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兼爱思想,与材料主张不因循陈规无关,排除ABC。
8.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 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 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 D.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参考答案:D9.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说到“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 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个类似的机制”可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上合作的必要性,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10.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参考答案: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郡国并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班固认为汉武帝推恩导致“藩国自析”“中外殚微,本末俱弱”即说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意,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表述错误;CD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11. 爱因斯坦曾致信罗斯福,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以便尽快战胜法西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也伤害了不少无辜平民爱因斯坦为此非常懊悔,痛心地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这表明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A.伟大的进步作家 B. 卓越的军事战略家C.良知的政治领袖 D. 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参考答案:D12.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法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1875年以后”“1958年”“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等信息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结果出现了材料中“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现象1958年,戴高乐修改宪法,大大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扩大了总统的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有利于政局稳定,A正确1875年宪法中就确立了法国总统的国家元首地位,B错误1958年宪法并没有剥夺议会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排除C法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而不是两党制,排除D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契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140周年及大国崛起的热点,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这点对于解决问题是有一定帮助的13.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
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参考答案: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宰相的建议听取不听取在于皇帝,谏官的意见听不听在于宰相,皇帝的得道失道则要听取谏官的三者之间相互制衡,谏言才能起到作用谏官,是用来约束皇帝言行的,不是用来约束宰相的,D符合题意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皇帝的权力不会受到宰相的制约,排除B;题干提及的是谏议制度,不是监察制度,排除C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谏议14.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口号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参考答案:C15. 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 ①地方叛乱 ②台湾割据 ③ ④外来侵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16. 右边材料为广东顺德档案馆所存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
其中 “铁路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A.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B.修筑淞沪铁路C.铺设唐胥铁路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参考答案:D17.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A.以市民自然需求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参考答案:A18. 假如俄国的伊凡?诺夫,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可能发生于C( )A.俄国十月革命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推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