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社区工作者招录笔试中写作题辅导.doc
4页社区工作者招录笔试中写作题材料作文题满分 30 分(注:部分城市中社工考试未出现写作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我们认为按照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写作要求进行材料作文题的准备应是万无一失的在此我们结合公务员申论的基本应试规律和要求设计了本资料 材料作文题不外乎有三种类型一是 概括 材料的主要内容或者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二是 提方案, 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三是 做论述 ,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或者给定标题进行论述这三种类型考察了三个不同的方面,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论证能力一、概括资料或者问题【答题步骤】(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2)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答题方法】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 1+事件 2+事件 3 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
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 1 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 1 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蒙牛奶粉添加omp 添加剂的报道”2)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学员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①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③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重点提示:(1)注意是否有字数限定,如有按照字数要求做答2)表述要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要对表达相同内容的材料进行合并3)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随意发挥4)要统观全局,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答题步骤】(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答题方法】(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实际行动)2)职能分类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3)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重点提示:1、必须针对“给定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策是针对问题的问题从哪里来?必须从“给定资料”中概括而来所谓“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存在的“毛病”或不足,应该怎样却没有怎样,理应如何却事实相反,从而引起矛盾冲突或带来严重的结果。
因此,“问题”属于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消极影响或负面因素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同一个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因此,在分析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我们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既要分析主要矛盾,又要兼顾非主要矛盾;在分析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2、必须从资料中搜集整理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或决策信息在材料题中,对策的答案往往已经在给定资料中隐约地透露出来了,只不过是零星地分布在给定材料的不同地方,有些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些以专家建议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有的以具体事例、经验教训的形式表现出来,等等,并不完全需要自己冥思苦想,只要我们在阅读材料时多加注意,都是可以概括出来的3、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问题原因提出对策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标题进行论述理解题意】(1)文体是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制度、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写作步骤】(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社区工作人员的角度,为社区利益着想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上述思路大家理解熟记后可以就下述材料进行练习上海将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和调整,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照说,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好事,建设节约型城市首先应立足于建设节水型城市,对于上海而言,非但必要还尤显迫切——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上海就沦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目前,上海市年人均水资源不足 200 立方米, 远低于国际公认的 1750 立方米用水紧张线,甚至还不如老牌缺水城市北京事既如此,以价格杠杆促进节水,理 应成为上海各界共 识然而上述消息一 发布,坊间议论纷纷,网上“市民表达” 予以支持的几乎没有,表示理解的也极为稀罕好事不被市民领情,面上原因不外乎三条:其一,去年 10 月上海居民用水刚提过价,此消息一出,市民误以为又要提价,质疑正好借助网络集中释放;其二,和尚念歪经——这些年凡公共用品搞价改,往往以改革名头行涨价实质,将改革成本全部或大部推给百姓来承受,这样的价改改多了,听闻水改,将改与涨画等号,乃广大市民本能的条件反射;其三,公共用品涨价听证成本不透明,听证会玩虚活,令百姓无奈又反感事实上,有关机构对民间情绪和心结一目了然,于是,成本信息越是不敢公开透明,新闻报道越遮遮掩掩,彼此形成恶性循环,使改革的民意支持率不断下跌,面临的舆论压力不断攀升那么,有关机构为何非把自己逼入尴尬境地呢?按国内特大城市产业能级和城市经济结构,工业用水是城市水资源消耗的大头一般不足总耗水量 20%的生活用水中,用于市民家庭的耗水量还须减去 20%中的一半。
所见,降低城市水耗,无 论从哪个角度着手,主要对象都该首先锁定工商企业,尤其是耗水大户表面上,调高水价也好,采取梯级水价也罢,都把生产用水纳入其中,但是否较真是个大问题 识者所知,水价也属区域竞争力,以上海为例,绝大多数工业产品在长三角直至全国范围均无明显竞争优势,倘若再把生产用水的杠杆撬得过高,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即便生活用水一块,最该受高水价调节的应当是洗浴、洗脚、洗头、洗车等商业性“四洗”的水耗当然,“四洗”也已纳入梯级调控范畴,但提价幅度过于温柔有能力消费“ 四洗” 的市民在上海本属少数,上海市区交通、通讯、房租、 购房成本又远高于周边城市,若“四洗”之类因水价而进一步抬高成本,主要承受者恰恰是商务人士和白领阶层,最终都反映为商务成本的进一步抬升上海人精明,上海市民节约用水意识很强, 虽已 实行了生活用水梯级水价制度,但家庭人均月用水量仅 4.32 立方米,梯 级水价对绝大多数上海家庭形同虚设因而,借助价格杠杆约束市民节水的作用并不明显如是,每次水改 ——全国大小城市都一样,却偏偏也只能先打市民的主意请注意,这不是改革者的“恶意”而更多反映为无奈——好歹市民议价能力最弱,阻力相对也最小。
不只是大城市,整个中国都缺水,同时面临水质 型、水源型干渴的困境因而,借助市场手段,启动价格杠杆推进水改、构建水 资源和谐社会,本不 该存在任何疑义这件好事之所以难有实质启动,关 键就在于真正的水改对象在现阶段很难锁定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按照下列要求作答1.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在 100 字以内2.根据材料所反映问题,以列条方式提出您的解决方案字数在 200 字以内3. 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字数在 600 字以内提示,考试中不一定是这三道题同时出现,但是您熟悉这三种题的答题方法后,一定能应对材料写作或者写作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