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1).doc
163页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编制释义国家能源局 发布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61.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 61.2 防止触电事故 71.3 防止物体打击事故 91.4 防止机械伤害事故 91.5 防止灼烫伤害事故 101.6 防止起重伤害事故 111.7 防止烟气脱硫设备及其系统中人身伤亡事故 111.8 防止液氨储罐泄露、中毒、爆炸伤人事故 121.9 防止中毒与窒息伤害事故 131.10 防止电力生产交通事故 152 防止火灾事故 152.1 加强防火组织与消防设施管理 152.2 电缆防火 162.3 汽机油系统防火 182.4 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防火 182.5 制粉系统防火 192.6 防止氢气系统爆炸着火 192.7 输煤皮带防火 192.8 脱硫系统防火 192.9 防止氨系统爆炸着火 202.10 天然气系统防火 212.11防止风力发电机组着火 223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234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244.1 电源 244.2 网架结构 254.3 稳定分析及管理 264.4 二次系统 274.5 无功电压 285 防止机网协调及风电大面积脱网事故 295.1 防止机网协调事故 295.2 防止风电大面积脱网事故 336 防止锅炉事故 356.1 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 356.2 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406.3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446.4 防止锅炉满水和缺水事故 476.5 防止锅炉承压部件失效事故 497 防止压力容器等承压设备爆破事故 567.1 防止承压设备超压 567.2 防止氢罐爆炸事故 577.3 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制度 577.4 加强压力容器注册登记管理 578 防止汽轮机、燃气轮机事故 588.1 防止汽轮机超速事故 588.2 防止汽轮机轴系断裂及损坏事故 598.3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 608.4 防止汽轮机、燃气轮机轴瓦损坏事故 638.5 防止燃气轮机超速事故 648.6 防止燃气轮机轴系断裂及损坏事故 668.7 防止燃气轮机燃气系统泄漏爆炸事故 689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保护失灵事故 709.1分散控制系统(DCS)配置的基本要求 709.2 防止水电厂(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事故 719.3 DCS故障的紧急处理措施 749.4 防止热工保护失灵 759.5 防止水机保护失灵 7610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7810.1 防止定子线圈端部松动引起相间短路 7810.2 防止定子绕组相间短路防止定子绕组绝缘损坏 7910.3 防止定、转子水路堵塞、漏水 8010.4 防止转子匝间短路 8110.5 防止漏氢 8110.6 防止发电机局部过热 8210.7 防止发电机内遗留金属异物故障的措施 8210.8 防止护环开裂 8210.9 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 8210.10 防止发电机定子铁心损坏 8310.11 防止发电机转子绕组接地故障 8310.12 防止次同步谐振造成发电机损坏 8310.13 防止励磁系统故障引起发电机损坏 8310.14 防止封闭母线凝露引起发电机跳闸故障 8411 防止发电机励磁系统事故 8411.1 加强励磁系统的设计管理 8411.2 加强励磁系统的基建安装及设备改造的管理 8511.3 加强励磁系统的调整试验管理 8511.4 加强励磁系统运行安全管理 8612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事故 8712.1 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事故 8712.2 防止变压器绝缘事故 8712.3 防止变压器保护事故 8912.4 防止分接开关事故 9012.5 防止变压器套管事故 9112.6 防止冷却系统事故 9112.7 防止变压器火灾事故 9212.8 防止互感器事故 9313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9613.1 防止GIS(包括HGIS)、SF6断路器事故 9613.2 防止敞开式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事故 9913.3 防止开关柜事故 100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10214.1 防止接地网事故 10214.2 防止雷电过电压事故 10314.3 防止变压器过电压事故 10414.4 防止谐振过电压事故 10514.5 防止弧光接地过电压事故 10514.6 防止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事故 10615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10615.1 防止倒塔事故 10615.2 防止断线事故 10715.3 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 10815.4 防止风偏闪络事故 10815.5 防止覆冰、舞动事故 10915.6 防止鸟害闪络事故 11015.7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 11016 防止污闪事故 11117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11317.1 防止电缆绝缘击穿事故 11317.2 防止外力破坏和设施被盗 11417.3 防止单芯电缆金属护层绝缘故障 11518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1519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 12219.1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事故 12219.2 防止电力通信网事故 12519.3 防止信息系统事故 12820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 13020.1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事故 13020.2 防止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 13221 防止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 13421.1 防止换流阀损坏事故 13421.2 防止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事故 13621.3 防止失去站用电事故 13721.4 防止外绝缘事故 13821.5 防止直流控制保护设备事故 13922 防止发电厂、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 14022.1防止发电厂全停事故 14022.2 防止变电站和发电厂升压站全停事故 14022.3防止重要用户停电事故 14523 防止水轮发电机组(含抽水蓄能机组)事故 14823.1 防止机组飞逸 14823.2防止水轮机损坏 14923.3 防止水轮发电机重大事故 15223.4防止抽水蓄能机组相关事故 15524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 15724.1 加强大坝、厂房防洪设计 15724.2 落实大坝、厂房施工期防洪、防汛措施 15824.3 加强大坝、厂房日常防洪、防汛管理 15825 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16025.1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环保“三同时”原则 16025.2 加强灰场的运行维护管理 16025.3 加强废水处理,防止超标排放 16125.4 加强除尘、除灰、除渣运行维护管理 16125.5 加强脱硫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16225.6加强脱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16325.7 加强烟气连续监测装置运行维护管理 164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1.1.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体格检查至少每两年一次),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疾病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防晕倒坠落。
1.1. 2 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须系在牢固物件上,防止脱落在高处作业必须穿防滑鞋、设专人监护高处作业不具备挂安全带的情况下,应使用防坠器或安全绳1.1. 3 高处作业应设有合格、牢固的防护栏,防止作业人员失误或坐靠坠落作业立足点面积要足够,跳板进行满铺及有效固定1.1. 4 登高用的支撑架、脚手架材质合格,并装有防护栏杆、搭设牢固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严禁超载,防止发生架体坍塌坠落,导致人员踏空或失稳坠落,使用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配重及可固定措施1.1. 5 基坑(槽)临边应装设由钢管ф(48×3.5)mm搭设带中杆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上除警示标示牌外不得栓挂任何物件,以防作业人员行走踏空坠落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采用定型卡带进行固定1.1.6 洞口应装设盖板并盖实,表面刷黄黑相间的安全警示线,以防人员行走踏空坠落,洞口盖板掀开后,应装设刚性防护栏杆,悬挂安全警示板,夜间应将洞口盖实并装设红灯警示,以防人员失足坠落1.1.7 登高作业应使用两端装有防滑套的合格的梯子,梯阶的距离不应大于40cm,并在距梯顶1m处设限高标志使用单梯工作时,梯子与地面的斜角度为60°左右,梯子有人扶持,以防失稳坠落。
1.1. 8 拆除工程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正确的拆除程序,不得颠倒,以防建(构)筑物倒塌坠落1.1. 9 对强度不足的作业面(如石棉瓦、铁皮板、采光浪板、装饰板等),人员在作业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以防踏空坠落1.1. 10 在5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恶劣天气进行抢修时,应组织人员充分讨论必要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1.1. 11 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应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1.2 防止触电事故1.2.1 凡从事电气操作、电气检修和维护人员(统称电工)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及触电急救培训并合格方可上岗,其中属于特种工作的需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不含电力系统进网作业;进入电网作业的,还必须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带电作业人员还应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1.2.2 凡从事电气作业人员应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高压绝缘鞋(靴)、高压绝缘手套等必须选用具有国家“劳动防护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资质单位的产品且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时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安全帽,穿绝缘鞋(靴)、绝缘手套。
1.2.3 使用绝缘安全用具——绝缘操作杆、验电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等必须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的产品,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贴有“检验合格证”标签及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1.2.4 选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具有国家认可单位发的“产品合格证”,使用前必须检查工具上贴有“检验合格证”标识,检验周期为六个月使用时必须接在装有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一般型(无延时)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电源上,并不得提着电动工具的导线或转动部分使用,严禁将电缆金属丝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1.2.5 现场临时用电的检修电源箱必须装自动空气开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接线柱或插座,专用接地铜排和端子、箱体必须可靠接地,接地、接零标识应清晰,并固定牢固对氢站、氨站、油区、危险化学品间等特殊场所,应选用防爆型检修电源箱,并使用防爆插头1.2.6 在高压设备作业时,人体及所带的工具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要求:人体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最小安全距离(m)10及以下0.3520-350.666-1101.52203.03304.05005.07508.0+/-8009.310008.7在低压设备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低于0.1m。
当高压设备接地故障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m以内进入上述范围的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应带绝缘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