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观之自由.doc
4页核心价值观主题五 自 由【相关名句】1.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卡夫卡2. 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的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林肯3. 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确实不少——克雷洛夫4. 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作自由,但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5. 我们必须保持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之中——马克思6. 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 ——金斯伯格7.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加缪8. 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畏惧它的缘故——肖伯纳9. 自由向来得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罗曼•罗兰10. 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孟德斯鸠11. 自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大的幸福之一——塞万提斯12. 自由是人类得以自豪的唯一珍贵物品——杜伽尔13. 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英国14. 自由不是像财产一样的物品,而是人永恒权利。
——蒙森15. 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是言论自由——第欧根尼16. 天下无纯粹之自由,亦无纯粹之不自由——章炳麟17. 为了享有自由,我们必须控制自己——任尔夫18.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罗曼•罗兰19. 秩序,只有秩序才能产生自由——法国【相关素材】陈寅恪: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一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我写王国维诗,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 “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认为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怨,不关满清之灭亡,其一死乃以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容忍与自由 胡适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
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近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竞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着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胡适:自由主义是什么?自由主义最浅显的意思是强调的尊重自由,现在有些人否认自由的价值,同时又自称是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里没有自由,那就好像长坂坡里没有赵子龙,空城计里没有诸葛亮,总有点叫不顺口罢!据我的拙见,自由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个提倡自由,崇拜自由,争取自由,充实并推广自由的大运动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是不由于外力,是从外力裁制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在中国古代思想里,“自由”就等于自然,“自然”是“自己如此”,“自由”是“由于自己”,都有不由于外力拘束的意思,陶渊明的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自然”二字可以说是完全同“自由”一样。
王安石的诗:“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这就是说,这片瓦的行动是被风吹动的,不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中国古人太看重“自己”,“自然”的“自”字,所以往往看轻外面的拘束力量,故意回向自己内心去求安慰,求自由这种回向自己求内心的自由,有几种方式,一种是隐遁的生活逃避外力的压迫,一种是梦想神仙的生活行动自由,变化自由正如庄子说,列子御风而行,还是“有待”,“有待”还不是真自由,最高的生活是事人无待于外,道教的神仙,佛教的西天净土,都含有由自己内心去寻求最高的自由的意义我们现在讲的“自由”,不是那种内心境界,我们现在说的“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压迫的权利,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缚的权利我们的思想史的第一个开山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争取思想自由的意义古代思想的第一位大师老子就是一位大胆批评政府的人他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同时的邓析是批评政府而被杀的另一位更伟大的人就是孔子,他也是一位偏向左的“中间派”,他对于当时的宗教与政治,都有大胆的批评,他的最大胆的思想是在教育方面:有教无类,“类”是门类,是阶级民族,“有教无类”,是说:“有了教育,就没有阶级民族了。
从老子孔子打开了自由思想的风气,二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宗教史,时时有争自由的急先锋,有时还有牺牲生命的殉道者孟子的政治思想可以说是全世界的自由主义的最早的一个倡导者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经典里自由主义的理想人物在二千多年历史上,每到了宗教与思想走进了太黑暗的时代,总有大思想家起来奋斗,批评,改革蔡元培:自由与放纵自由,美德也若思想,若身体,若言论,若居处,若职业,若集会,无不有一自由之程度若受外界之压制而不及其度,则尽力以为之,虽流血亦所不顾,所谓“不自由毋宁死”是也然若过于其度而有愧于己,有害于人,则不复为自由,而谓之放纵放纵者,自由之敌也人之思想不缚于宗教,不牵于俗尚,而一以良心为准此真自由也若偶有恶劣之思想,为良心所不许,而我故纵容之,使积渐扩张,而势力遂驾于良心之上,则放纵之思想而已饥而食,渴而饮,倦而眠,卫生之自由也然使饮食不节,兴寐无常,养成不良之习惯,则因放纵而转有害于卫生矣喜而歌,悲而哭,感情之自由也;然而「里有殡,不巷歌」,「寡妇不夜哭」,不敢放纵也言论可以自由也,而或乃讦发阴私,指挥盗淫;居处可以自由也,而或于其间为危险之制造,作长夜之喧嚣;职业可以自由也,而或乃造作伪品,贩卖毒物;集会可以自由也,而或以流布迷信,恣行奸邪。
诸如此类,皆逞一方面之自由,而不以他人之自由为界,皆放纵之咎也昔法国之大革命,争自由也,吾人所崇拜也然其时如罗伯士比及但敦之流,以过度之激烈,恣杀贵族,酿成恐怖时代,则由放纵而流于残忍矣近者英国妇女之争选举权,亦争自由也,吾人所不敢菲薄也然其胁迫之策,至于烧毁邮件,破坏美术品,则由放纵而流于粗暴矣夫以自由之美德,而一涉放纵,则且流于粗暴或残忍之行为而不觉,可不慎欤?蔡元培时代的北大86年前,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意”,进行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蔡元配既聘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来校任教,也延请了持复辟政见的辜鸿铭等旧派人物执教一时间北京大学人才荟萃,声誉鹊起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对中国教育文化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史上无人可比的正如杜威所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立原则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高等学术之地,并非养成官僚之所。
要发展学术,没有自由思想的环境是不行的,被禁锢的思想不会有创造因此他对各种学说“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特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这一原则一立,学术空气大大活跃,至今八十多年过去了,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几乎成了蔡元培和北京大学的代名词一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人们便立即想到蔡元培和北京大学揽人才“人才为国之元气”蔡元培认为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戊戌变法失败后,蔡既指出康梁之失在于缺乏人才,因此他即投身教育事业而要办好教育培养人才,则首先要有好的教师蔡元培聘请教师的标准是“积学而热心”之士,即学有专成又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为合格他不问党、信仰,只问学问,于是各学派的大师大家相继到北大,李大钊、陈独秀、鲁讯、刘丰农等革新人物进入北大任教,刘师培、黄季刚等主张发扬国故的国学大师也登上北大讲坛:今文派的崔适与古文派的陈汉章,大唱反调,同时并讲,都有听众,学生在比较中得到较全面的知识蔡元培不仅延揽众多学向大家教授学生,而且聘请高明的管理人才傅斯年曾说蔡先生请蒋梦麟作总务长,助理校务为最佳搭档:“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伟大的蔡元培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豪浚那个时代造就了伟大的蔡元培,我们的时代以吴文竣袁隆平、黄昆、王循…而自豪《易》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或许北大人切盼在出一个蔡元培这样的校长,或许这一轮的人事改革没能打破累积多年的“官僚薄冰”,但这只表示改革将来还可深化,并不能否定改革方案的优点新的人事制度看来确实能激发研究与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也能打开校门,招纳更多北大以外的人才但就这些方面来说,北大的改革应当能取得一些成果,而且也可对中国其他院校起着带头先行的意义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贸以及在其他政治、经济、外交领域上和国际的接轨,都促使北大需要迎头赶上国际一流大学,以便带头为国家栽培各个领域的人才相关文章】让心灵自由飞翔活在人世间,每个人都不自由 如果你是一个清醒者,一定早已证实了这样一个悲哀的现实而对于心灵格外敏感的诗人而言,这悲哀的现实往往触痛他们的神经 这让我想起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他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20多岁的诗人就有这般觉悟,颇见慧根 与裴多菲的选择相映成趣的是一个动物寓言: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孩子们的回答异口同声:“不,我们要上天!” 在这里,“生命”、“爱情”和“家”都被搁置在了天平的一极,很沉很沉,但无论如何,它们的重量都压不过天平另一极的份量,这便是自由 裴多菲和鸟孩子们的取舍还应该让我们现代人的思想走得更远——自由之可贵,还在于它是“家”、“爱情”乃至“生命”获得意义,拥有价值的前提失掉自由,这一切便成了梦幻泡影难古今仁人志士在紧要关头都齐声吼出了“不自由,勿宁死”的铿锵誓言 然而,现实却是每一个人都受限制吃穿住行用,每个人都不可能随心所欲,这是物质上的不自由;知识学问道理,每个人都只能有限地掌握,这是能力上的不自由同样,每个人都难逃成败得失,这是小限制;每个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这是大限制 一个人看不到这一层是糊涂,然而,一个人对这一层太较真却是执迷 因为人生还有另一种真实——心灵的真实 身陷囹圄,也可以神思飞扬,心骛八极脚镣手铐的戴望舒,依旧可以用残损的手掌抚触他无限心疼的华夏大地!寄身俗世,也可以睥睨万物,挥洒性情官场落魄的陶渊明,虽然“结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