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花》音乐教案.doc
6页《雨花》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
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