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汽车工业发展.ppt
42页汽车工业的发展,学习目标 了解德、日、美、法等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了解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里程碑性的事件; 熟悉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 掌握汽车史上三次重大变革的具体内容想一想 1.作为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 2.我国与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主要是在政策层面还是技术层面? 3.我国汽车工业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推动力来自哪里?,8.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简史,8.1.1汽车发明和开发试验期(1886-1910) (1)德国人发明了汽车 (2)法国人的单件小批量生产 虽然汽车的诞生地在德国,但早期的世界汽车工业中心却在法国巴黎,这与当时巴黎社会的奢靡风气直接相关8.1.2汽车技术性能不断完善期(1911-1940),汽车工业的中心迅速由法国向美国转移,美国成为了汽车工业的霸主 (1)福特公司的大批量生产 (2)通用汽车公司建成现代化公司,8.1.3汽车技术迅速发展期(1941-1960),在这一时期,汽车及发动机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被提高到了重要的地位,并根据不同用途而严格分类、系列生产,产品质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步入了技术成熟的阶段尤其是西欧、日本大力发展廉价汽车,使得这个领域的汽车技术得以更加完善的发展。
8.1.4汽车综合技术及高科技广泛应用期(1960年以后),在这一时期,从空气动力学、人体工程学、安全工程学到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汽车综合了各工业门类的众多技术使得汽车造型细腻、曲线流畅、动力澎湃、操作安全、乘坐舒适,成为了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具体象征世界汽车工业基本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8.2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8.2.1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 德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这段历史,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发明实验”、“不断完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广泛应用”四个阶段1)汽车的发明实验阶段(1886~1910)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基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从业工人5万多人,年产2万多辆,这是仅次于美国的汽车产量 (2)汽车技术不断完善阶段(1911年-1940) 1923—1929年,被称为是德国汽车工业“黄金般的20世纪20年代”,(3)汽车工业迅速发展阶段(1941-1960) 1950年,联邦德国的汽车产量达到30万辆以大众公司的“甲壳虫”汽车为代表,标志着德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到1960年,联邦德国的汽车年产量已达200万辆,从此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4)汽车高科技广泛应用阶段(196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产量却不断提高许多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汽车工业,汽车生产开始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8.2.2 美国汽车工业发展,(1)汽车步入大量生产(1900-1915) (2)制造技术日趋成熟(1916-1929) (3)发动机设计长足进步(1930-1942) (4)汽车造型趋于合理(1946-1959) (5)小型汽车开始流行(1960-1979) (6)积极应对外商竞争(1980-),8.2.3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开山鼻祖是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了东京汽车制造厂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着日本市场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威胁196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然而仅仅过了7年时间,年产量就奇迹般地达到了300万辆,超过欧洲各主要汽车生产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到1980年,日本汽车年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坐上了世界汽车生产的头把交椅,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2010年,由于加速踏板和脚垫的原因,丰田在美国、中国、欧洲开始大量召回汽车丰田RAV4汽车是最早出现问题而被召回的车型,8.2.4法国汽车工业发展,法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汽车是在1890年,由阿尔芒•标致创立的标致公司生产 法国三巨头:标志、雪铁龙、雷诺 法国汽车的总体特点就是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的审美趋向,因此在西欧成为了家庭轿车的大热门但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8.2.5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构建汽车工业的设想 1920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提道:“最初用小规模,而后逐渐扩大,以供四万万人之需要2. 生产国产汽车的三次努力,,(1)1929年,张学良投资80万大洋,在沈阳迫击炮厂内筹办民生工厂制造汽车 在1931年6月19日,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辆国产载重汽车,被命名为“民生”牌 2)1936年,以官僚资本为首,集资600万元筹建的汽车工业公司,与德国奔驰汽车厂进行技术合作,在株洲设立总厂,在上海成立分厂先行组装柴油货车和公共汽车,计划生产“中圆”牌汽车1937年,“八一三”淞沪之战爆发后,被迫停产 (3)1936年,资源委员会开始筹建中央机器厂,第五分厂即为汽车厂,1939年在昆明建厂。
该厂购买了美国斯图尔特汽车厂,并在美国设计、试制成“资源”牌货车4辆但抗战爆发之后,工厂落入日军手中3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概括为初创、成长、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结束了中国人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制轿车“东风”牌CA71在一汽完成,从而揭开了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历史篇章 1958年8月3日,一辆装有一汽自制V8发动机的“红旗”牌CA72型高级轿车问世国家后来又陆续投资建设了几个骨干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我国早期的五个汽车生产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基本填补了汽车生产的空白2)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先后建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三个,分别用于生产军用越野汽车、矿用自卸汽车、重型汽车3) 全面发展阶段,1987年,确定了“三大三小”(三大:上海、一汽、二汽;三小:北京、天津、广州)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2001年12月11日, 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汽车市场随之逐步开放从2002年1月1日起,国家七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整车关税从2001年的70%和80%,最终降到2006年7月1日的25%200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突破325万辆和32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38%和37%,其中轿车109万辆,同比增长55%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品牌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动力,连续井喷的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进口品牌、合资品牌、民族品牌汽车争相斗艳的精彩局面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史表明: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在百余年的汽车发展史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8.3.1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1893年,自行车商杜里埃兄弟经过不懈努力,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2年,亨利·利兰德成立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从而使一代名车凯迪拉克诞生 1903年,大卫·别克创立了别克汽车公司 1903年,亨利·福特创建了福特汽车公司T行车——“世纪之车” 在T形车出现以前,汽车是为少数人生产的奢侈品为制造理想的大众化汽车,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T形车。
T形车的出现,使汽车从有钱人的专利品一变而成为大众化的商品,在长达20年的T形车生产期间,T形车被称为“运载整个世界的工具”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1913年,福特公司在汽车城底特律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T形车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开端,汽车装配时间从750分缩短到93分钟从1908年到1927年,T形车共生产了1500多万辆,售价从开始的一辆850美元,最后降到360美元 1915年,福特—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汽车公司总产量的70%,而当时生产汽车历史较长的德、英、法等欧洲各国的汽车总产量也不过是美国产量的5%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由于亨利·福特仅注重生产成本,不重视产品改进,使多年生产的T形车显得单调、简陋 到1927年,带有豪华饰件的通用公司的雪佛兰型汽车赢得了用户普遍欢迎,终于击败了垄断汽车市场20年的福特T形车,使它最终退出了汽车舞台1927年款 雪佛兰,8.3.2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第二世界大战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开始对美国汽车的一统天下不满但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汽车公司尚不能以大批量生产、降低售价与美国汽车公司竞争。
于是,以新颖的汽车产品, 例如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发动机后置后驱动、承载式车身、微型节油车等,尽量适用不同的道路条件、国民爱好等要求,与美国汽车公司抗衡因此,形成了由汽车产品单一到多样化的变革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欧洲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车型1960年的法拉利,,1952年的宝马,,1951年的奔驰,,20世纪50年代出产的雪铁龙2CV,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欧盟各国之间的关税取消以后,每个欧洲汽车制造厂商都可以在全欧洲自由销售自己生产的特色汽车时,多样化的设计一下子转变成为了最大的优势,规模效益得以实现,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由美国逐步移向了西欧8.3.3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发生在日本日本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丰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均创建于1933年 二战前夕,日本政府颁布了《汽车制造业企业法》,表明对发展汽车工业给予支持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汽车工业仍然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型轿车的生产在日本逐年增加以丰田为代表的几家汽车公司,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及时生产系统两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应用到了汽车生产.,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各国对汽车的需求立即由豪华、气派型转向轻小节油型。
这一天赐良机,给日本汽车工业带来好运,他们生产的小型节油车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产品 1980年产量(1104万辆)还首次超过美国(801万辆),坐上了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的宝座 ,,这三次汽车工业的重大变革的共同特点:,第一,变革的发起者都是当时条件下汽车工业相对弱小的国家或地区 第二,变革的突破口都选择了采用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或生产技术 第三,变革的时机都选在了某种机遇来临之际,发起者凭自己的实力抓住了机遇 第四,经过变革以后,发起者都在世界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复习思考题,1.德国汽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2.简述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 3.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4.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是什么品牌?是何人、何时制造的? 5.中国汽车工业初创阶段建立了哪几个工业基地?各生产什么类型的汽车? 6.《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给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作用? 7.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分别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