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综合问题答疑中心.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缘***
  • 文档编号:214011029
  • 上传时间:2021-1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32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综合问题答疑中心(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 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 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 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 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 、 “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由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 8226; ,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婴〜 借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四)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五)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借代(一)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二)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 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6、 结果代原因, 例如: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三)借代的作用:1 、以简代繁; 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 4、以事代情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 ,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夸张(一)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 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 ”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 ,, ”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 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对偶(一)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二)对偶的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 串对 (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 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 c 三)对偶的结构: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泛铜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2、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五)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排比(一)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二)排比和种类: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早 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 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 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 把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4、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由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由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 ,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 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 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 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 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技术的力量度的提高, 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 什么是互喻?设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种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叫做互喻其格式为:甲像乙,乙像甲例如:①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②她是美丽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明亮她到池边去洗脸,池里的水被她的纤手划出几圈漪涟,像她闪动的眼睛 (耘铧《桂美》)③早晨的花云潭是粉红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它们汇在一起, 像万花筒一般奇幻, 最能勾起人心中的遐想了 ,, (王小鹰《金泉女与小溪妹》 )上面例①中先用“明星”(喻体)比喻“街灯”(本体),再 用“街灯”(本体)比喻“明星”(喻体);例②中先用“水” (喻体)比喻“眼睛” (本体) ,再用“眼睛” (本体)比喻“水” (喻体) ; 例③中先用 “花” (喻体) 比喻 “云” (本体) ,再用“云” (本体)比喻“花” (喻体) 。

      这样互相比喻, 使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 能加深人们的印象什么是通感?通感又叫“移觉” “联觉” ,就是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各种感觉之间彼此贯通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是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 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促织声尖尖似针” (贾岛《客思》 )是用触觉形象来描摹听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 ”是用歌声来比喻嗅觉上的荷花的清香这些都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之间相互挪移、 “叠合” 后而获得的独特感受 西方文学中,使用通感的最早例证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诗句“百合花般的声音” 钱钟书是中国文学中“通感”的发明者,虽然早在1947 年,朱光潜就已经指出了“着色的听觉”( colour-hearing ) , 但是直到钱钟书把 “ synaesthesie” 翻译为“通感” ,这一修辞手法才为人所共知,并逐渐流行开来他有一篇文章名为《通感》 ,收在《七缀集》中,可以参看另外,下面尼采的这首《威尼斯》 ,就大量使用了通感,你可以辨析一下威尼斯尼采最近,在晕黄的夜晚,我曾来伫立在桥边。

      远处传来了歌声;它迸出点点的金光,掠过荡漾的水面游艇,灯火,音乐——醉沉沉地向暮色中飘去 我的灵魂,像弦乐演奏,被无形的手指拨弄,暗暗演唱共渡乐之歌,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考试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金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岸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