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溪东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2页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溪东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用5分硬币换来祖母临终前的一段光明,我觉得也算是蛮值当的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
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
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是祖母的哲学16.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17.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18.文章以“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19.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4分)参考答案:16.把“酒窝”比作“莲花”写出祖母临终与祖父“相会”时的安详与满足以“奋力伸出手”“骨瘦如柴”“像菩萨的手”特写祖母的手,表现出祖母为家人耗尽一生心血,临终前对亲人的眷恋与不舍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情理均可)17.①坚韧顽强:认为祖父活着,终生不嫁以等待;通宵给我们嗑瓜子以对抗疼痛 ②充满母爱:苦难岁月,为了孩子,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嶙峋的瘦骨③自尊自重: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和叔叔为她抠大便,祖母拉被子遮脸、发火哭啼④勤劳能干:虽然生活在黑暗里,照样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4点,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18.从全文内容而言,蜡烛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暗含文章的主题,(2分)从修辞手法而言,标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2分)比喻,把祖母比喻成蜡烛,把磨难比喻 为黑暗;拟人,“倾听黑暗” 巧妙地表现出祖母对待磨难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表现了对祖母的赞美2分)或:蜡烛是祖母的象征,“倾听黑暗” 表现出祖母对待磨难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使标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感染力.19.①祖母的哲学是什么?可扣住祖母饱受磨难而不消沉的人生态度、敢于与苦难搏斗的坚毅顽强,敢于驾驭苦难的乐观精神三个方面来表述;②祖母的哲学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可扣住祖母对待磨难的人生态度结合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乐观坚韧的民族精神来表述;可扣住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或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意义来表述。
1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文中划线句子 “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属于人物描写,赏析,注意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方面答题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二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首先应到文中找到描写“祖母”的内容,然后再看有没人他人和环境的衬托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比如本文,从一开始的欠债逃亡到为改变境遇偷盗藏獒再到最后被母獒的行为感化,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可以概括出“你”的特点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8.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以“‘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于小说标题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标题的作用也要从四个方面来答题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本题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及故事主人公的身份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19.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从题干的提问来看,答题关键词“祖母的哲学”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加以证明,言之成理即可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
本题重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加以证明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鉴 赏 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