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人格魅力_德育的无形资源_对德育工作中教师人格魅力的思考.pdf
4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年教师青年教师青年教师!““#!““#!““#···! “! “$ %教师人格魅力: 德育的无形资源教海撷英教海撷英教海撷英德育干线德育干线德育干线————————— 对德育工作中教师人格魅力的思考对德育工作中教师人格魅力的思考对德育工作中教师人格魅力的思考!江苏 !黄健管宏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领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德育工作中的内涵、 外显、 功能等作一点思考, 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教师一些启示在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组镜头“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敬重他,见面就会主动向他打招呼问好,并喜欢上他们的课,他们常常一呼百应,学生对他们 “ 惟命是从” ;而对有的老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尽管他 “ 发号施令” , 却没有几个人响应, 即使响应, 也是被动、 消极, 草草应付同样是老师, 为什么学生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 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 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的文化层次一般较高, 但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他们的劳动付出却显得较低, 不少青年教师由此产生职业自卑感,他们往往不愿意去精心钻研业务,在实际德育工作中,他们不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甚至有些青年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角色形象,跟学生一般见识,学生出了些问题,不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加以教育,而是狂轰滥炸骂一通,或干脆把学生赶出教室有部分教师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 遇到难解的私人问题, 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疏导,加之缺乏敬业精神,因而对待学生态度粗暴,往往把学生当成宣泄的对象,以此来获取内心的满足和平衡有些教师教育观念未能真正转变,他们错误地认为,对学生打不行,难道骂也不成?因此,对于学生出现的过失,往往恶语相加,大骂一通来泄气,什么 “ 蠢猪”“ 笨蛋” “ 朽木”脱口而出,甚至诸如 “ 傻瓜世家”“ 弱智家族” 等有辱学生家长的言词也毫无顾忌地信口说出 学生面对“ 河东狮吼” , 整日胆战心惊 这样把学生当做出气筒,不但教师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心理障碍不能消除,而且还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学生随着环境的迁移,心理的成熟状况总是不断变化的面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运用旧式的或一成不变的德育方法, 已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有的教师对此感到困惑迷惘, 但又没有更有效的德育方法来指导学生, 因而, 往往采用“ 高压” 和“ 家长式” 的粗暴方法来“ 镇压”学生的 “ 不良行为” ,对犯错误的学生用抄课文、扫地、打扫厕所等方式处罚,甚至有的教师还把这作为一条管理经验来宣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这样做容易对学生产生心理误导———“ 劳动是调皮的学生才干的” “ 劳动是惩罚人的手段” 长此以往, 像热爱劳动这些传统美德就要丢失 另外, 还有部分教师情绪不稳定, 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 尊严” , 不惜以牺牲学生的人格为代价,在贬低学生和惩罚学生中求得快慰和平衡,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失衡,例如报纸上披露的 “ 一位学生因过错而被老师罚吃苍蝇⋯⋯”不难想象,在教师的强大压力下, 发生学生出走、 精神失常等事件当属必然师生关系是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处在主导地位的教师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人格魅力, 就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良好的德育工作也难以有效展开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或者淡漠, 必然难以取得好的德育效果我们很难想象, 一个专业知识欠缺、 对生活缺乏热情、 性格不稳定、 品质欠佳、 个性模糊的教师能较好地完成育人工作,并在德育工作的过一、 问题的缘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年教师青年教师青年教师!““#!““#!““#···! “! “$ %教海撷英教海撷英教海撷英德育干线德育干线德育干线程中给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教益, 且赢得学生的尊敬。
而那种在学校里时有发生的动辄呵斥学生、体罚学生、对学生没有耐心、 厌恶差生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发牢骚等等现象,不能不说是某些老师人格缺陷的反映,而这种缺陷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德育效能 人格” 一词源自于拉丁语!“#$%&’, 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表示所扮演的角色的面具 延伸到教育心理学领域,则意味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被个体用来向社会显露自己的东西, 即人的社会自我 因此, 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 情绪特征、 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 态度倾向、 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 是 “ 人的知识、 能力、 德行、 意志、 情感、 信仰、 作风等多因素的共生体” ,人格健全就是指人格中的各种因素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健康、 全面、 和谐的发展教师人格指的是教师群体共有的心理特征, 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认知风格和行为风范, 包括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 性格、 气质、 能力、 学术水平等 一般认为, 个体的人格结构包括三个维度, 即倾向系统、 特征系统和调节系统,那么,教师人格魅力可依此具体化为如下特质:(一)自我意识 “ 自我” 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自我意识” 则是最基本的人格特质, 指主体对自身状况和活动的认识,包括自我认识,即客观理智地了解和分析自己, 所谓“ 人贵有自知之明” 。
自我评价, 即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等进行的判断和评价, 表现为自信心、 自尊心、 独立性等 自我调控, 即主体对自己行为进行约束和调节的能力,表现为自律、克制、 忍耐等二)人际关系 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人必然生存于各种群体之中, 集体是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能力则是人格特征的重要方面 由于道德正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所以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必然蕴涵着道德品质的成分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人与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更加密切, 所以, 人际关系在现代人格的塑造中就显得更为重要人际关系也可称为群体意识,主要包括* +,合作,指在工作生活中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以宽广的胸怀面对人际纠纷等,主要表现为乐群、博爱、宽厚、仁慈、团结协作等;-,责任感和义务感,即个人对他人、群体、国家、社会,积极地、自觉地承担一定的责任,表现为使命感、勇于负责、正直无私、公正诚实等;.,利他,即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表现为关心他人、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三)心理倾向。
心理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人对行为的趋向和选择 它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系统,因此也是个性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较强的成就动机,如好奇心、求知欲、 成就感等;/,广泛的兴趣;0,积极的生活态度等四)情感特征人格健全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 健康的情感 情感也是一种生存能力, 是一种“ 挖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要素” , 因此, 也就有了国外研究的 “ 情感智商” , 即12之说情感特征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具体表现为:+,情感丰富, 情绪稳定;-,善于控制和调节情感和情绪;.,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精神;/,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0,对美的追求和对恶的憎恶;3,识别他人情绪, 恰当处理人际关系五)意志品质意志力与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 是人格完善所必需的, 表现为对所追求目标的执著力和身处逆境、 面对挫折时, 摆脱困境、 克服困难的心理能力:+,具有情感自控能力, 善克制;-,面对环境变化能保持适应、选择和改变的能力;.,面对挫折和失望,能尽快调整, 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激情;/,具有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0,具有坚韧不拔的持久力、 意志力。
六)认知方式人格完善的人不仅是知识的接纳者, 而且还是知识的开拓者 因此, 现代社会更注重人的认知方式, 提倡积极、 进取、 开拓的科学精神这一精神可概括如下:+,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探索精神;.,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核结构是由下列要素构成的:智慧力量——— 具有超群的智慧、理性的自觉; 道德力量——— 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并为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情感力量——— 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绪反应和态度; 意志力量——— 过人的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坚韧性; 审美力量——— 对美的事物的敏锐的感悟力、 穿透力和执著追求的精神这几个方面相互协调、 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有机整体在教师应该具备的诸多素质中, 人格魅力是其 “ 最” 核心的素质,是其素质结构的“ 灵魂” 二、 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特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年教师青年教师青年教师!““#!““#!““#···! “! “$ %教海撷英教海撷英教海撷英德育干线德育干线德育干线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对于这样一种饱含人性光辉、 唤醒心灵、 显发潜能、 滋润灵魂的事业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单单是个人修养、人生境界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因素、 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 要求教师人格魅力至善至美,恐怕不那么现实,也不能如此苛求 然而,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的职业, 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就应该把塑造自身完美人格作为人生不懈的追求提升人格魅力, 把人格魅力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资源充分挖掘,陶冶学生,因为这是教师的本质力量, 体现着教育以人育人的功能 那么, 教师人格外显出来的魅力主要在于哪些方面呢?或者说, 学生更希望教师有哪些高尚的人格特点呢?!一“威而不令一个有威信的教师自然能赢得学生的敬仰与爱戴但教师树立自己威信时, 不能简单粗暴, 一味命令,更不能借外界的权力和魅力来压制学生比如拿家长、领导来压制学生,或以分数、评优等来要挟学生要明白,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时,教师才有威信可言二“严而不死对待认知与做人, 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感,但要严而有度, 讲原则也要有方法板着面孔待人, 千篇一律, 当头棒喝,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亲而不猥爱心是教育的阳光 教师谆谆的教诲、 真挚的关心,无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情感环境, 但教师切不可把爱超出角色、 年龄、 社会背景等的界限。
教师之爱如父母不能太宠,似朋友不能太亲,要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距离感教师不要随意踏入学生安全区, 多留给学生一份安全感与温馨感四“活而不散教师应尊重学生好奇爱动多变的个性特点, 在德育工作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环境,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空间但放活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纵容学生处于游离状态; 要活而有序, 培养学生的纪律观、 法制观,以及道德等公共准则至上的观念五“宽而不乱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和错误教师应予以宽容, 并积极鼓励、 正确诱导,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 提供改正的途径但教师不可容忍错误, 包庇缺点, 掩饰失误, 美化弱点六“博而不骄有人把教师传授知识比作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 但教师不宜因此而居高临下, 自称专家, 而漠视学生的新观点、 新创造 三人行, 必有我师 教师的这种谦虚、 严谨的作风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形象, 也使学生有可以平等地同教师探讨的机会, 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七“新而不怪德育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