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溧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24页2017年溧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6日在溧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 徐华勤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6年工作总结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凝聚精气神,建设新溧阳”总要求,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增长8.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亿元,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7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80元,增长8.5%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年,我们不仅众志成城战胜了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还办成了一些关系溧阳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总投资100亿元的时代新能源锂电池长三角基地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圆了溧阳百亿项目梦,为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通过“院府合作”模式与省人民医院共建溧阳分院,方便老百姓、服务投资商,开启了打造医疗高地的征程;区域供水一期工程顺利通水,不仅解决了南渡、上兴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更为培育新的经济动能释放了更多生态资源;首倡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纳入省“十三五”规划并成为苏皖两省战略合作内容,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县为单位打造省际边界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样本。
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政企同心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出台“政企同心促进平稳发展”18条意见,推出优化融资环境、支持实体经济等有效举措企业减负初见成效向上争取各类土地指标1.05万亩实施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1.25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及时兑付各类财政奖补资金4.5亿元,为企业减负8.5亿元新增信贷总量99.3亿元,帮助企业应急转贷41.9亿元,市工业担保中心在保余额1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设立运行,科技银行、科技小贷、创投基金为小微企业增添活力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万户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35亿元,增长10.5%工业纳税销售逐月回升,全年完成1068亿元上上集团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鹏变压器入选全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建筑行业稳健发展完成施工总产值600.8亿元,实现劳务收入186.3亿元、税收12.3亿元农业发展质态提升新增高效农业3.1万亩、“三品”[1]认证40只,现代农业发展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社渚镇被命名为“中国青虾第一镇”服务经济创新活跃服务业投入完成134亿元,增长1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增长10.1%电商交易额突破110亿元,获评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旅游品牌持续打响,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暨第十二届天目湖旅游节、江苏省“惠兰展”,曹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展开,望星谷房车营地入选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南山花园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市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0亿元,分别增长8%和9.7%,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二、坚定不移强推进,“两大攻坚”取得突破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和“环境整治攻坚年”活动,掀起了内外齐心抓项目、上下合力抓整治的热潮重大项目攻坚成效突出全面展开制造、休闲、健康、智慧“四大经济”布局,明确项目招商主攻方向,在加快构建富有溧阳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上迈出步伐总投资50亿元的江苏北星高分子复合材料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科达利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总投资17亿元的上汽大通房车生产运营基地项目等16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户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并网,安靠智能输电设备、江苏省溧阳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苏高新南大创新园、布勒高端饲料机械、科华涡轮增压器关键部件、万达广场等项目进展顺利深入开展“溧商回乡创业功臣”与“服务家乡招商引资功臣”评选活动,完成协议利用外资4.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4亿美元。
环境整治攻坚力度加大强力推进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综合整治,关停矿山、轧石厂、砖瓦窑、码头117家,取消城中河、戴埠河航道功能,启动建设矿产品运输专用通道关停污染企业65家,淘汰燃煤锅炉94台,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2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造林绿化面积超8000亩,林木覆盖率达30.7%,超额完成常州“创森”任务完成《天目湖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实施天目湖全年全域封湖禁渔,建设天目湖湿地涵养保护区超1000亩被省政府表彰为太湖治理工作成绩突出市三、问题导向推改革,发展活力有效激发注重抓住问题的关键,从制度层面释放活力行政体制改革减权去利便民向江苏中关村和天目湖镇下放审批事项和管理权限72项完成不动产登记交易整合,初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推行“并联审批”,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上线运行江苏中关村围绕项目建设创新区域评估机制国有资产管理统一规范增值全面完成国有资产登记与整合盘活,融资综合成本较年初下降28%市镇联动的政府投融资体系建立实行,平陵公司、苏皖合作公司等平台实体化运作加速推行农村各项改革积极稳定激活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初步建成市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企业发展动能多元多点发力累计完成股改企业17家,维泽净化挂牌“新三板”,江苏安靠通过发审,天目湖旅游、科华控股上市待审开展“双创之星”评选活动,建成省级众创空间2家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效突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2]10家,溧阳高新技术创业中心、骏益科创园创成国家级孵化器实施“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动计划和“高级蓝领成长”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981人,实现创业类国家“”专家零的突破四、全面对标抓创建,文明城市魅力初显实施“建设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动员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县域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以区域城镇化为特征的县域空间布局形成轮廓交通主干网络不断优化启动建设溧芜高速、S341和S360溧阳段,宁杭高速东互通、曹山互通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建管机制不断完善物业属地管理全面推行,“一体化、属地化、市场化”的城市管理新机制作用明显,“三整治一提升”[3]专项行动、市容整治“三大战役”[4]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化集镇管理属地责任,被撤并乡镇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南渡创成国家卫生镇,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溧城镇八字桥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我市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城市环境面貌不断提升编制完成老城更新总体方案综合整治老小区29个、散住楼44个,出新楼道1422个新建清溪、东鹏菜场,完成12个城区菜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天目路改造,建成省溧中、燕山中学等停车场,新增街头小游园等精品绿化20万平方米,5座新建公厕获评“全国最美公厕”城区房屋征收清零行动顺利收官,全年完成房屋征收86.8万平方米城市推介力度不断加大与德国富尔达大区缔结国际友城,名列全国县级城市对外友好交往度第三位开展“发现溧阳之美”活动,完成“溧阳天目湖号”列车冠名,组织多场“乘着高铁到溧阳”推介活动,市志宣传凝聚人心,成功举办首届“宋团城”观灯节,打响“美音自在溧阳”城市品牌五、持之以恒惠民生,社会发展和谐奋进坚持从最迫切的民生需求出发,认真办好为民实事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稳步提标,为1.3万名困难群众购买了大病补充保险新增优化城乡公交线路10条,新建提档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农桥48座标准化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分别达50%和30%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建成贫困户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精准扶贫工程深入实施跻身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市行列。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整合优化10个学校教育资源和布局,推行校车公司接送学生上下学运营模式,实施学生“放心餐”工程,完成5所学校校舍改造,实验小学新校区、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建成投用人民医院新院竣工验收,新建5个省级标准化村卫生室市博物馆、档案馆、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完成老体育场升级改造市妇儿工委办公室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社会治理不断优化顺利完成村(居)委换届选举全省公安改革试点有效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创出特色六五普法”顺利完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年来,我们以“两学一做”[5]学习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7件、政协委员提案149件,办结率100%建立全市机关协同办公系统,试点推行机关电子工作日志,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市长与网民”、市长信箱、政风热线、电视问政等平台,妥善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民生问题人民武装建设成效突出,对口援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粮食购销、供销合作、气象服务、审计、统计、信访、民防、邮政、通信、海关、国检、烟草、盐务、防震减灾、新闻出版、档案、科普、红十字、侨务、台湾事务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努力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本届政府的五年任期画上了较为圆满的句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有效化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和9.9%,三次产业比由6.8∶56.4∶36.8调整到6.1∶48.9∶45,在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上升到第36位更关键的是,我们在总结经验、科学谋划溧阳“十三五”发展的基础上,切实把握沪苏浙皖四省(市)协同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省委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的谋划,确立了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溧阳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五年来,我们把握“三区同创”的契机,大力释放生态资源的优势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天目湖国家级“金字招牌”,实现景区旅游向乡村旅游拓展,乡村旅游“溧阳模式”全国推广,创成国家生态市,获评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世界长寿之乡五年来,我们围绕交通格局的完善,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宁杭高铁、常溧高速、芜申运河和丹金溧漕河三级航道改造等重大工程构筑了“融入常州、接轨南京”的基础,城东大道、中关村大道、燕山南路、十里长山路等重点项目加速了城市“南拓西延”的进程,燕山公园、燕湖公园的建设和“宋团城”的改造提升了城市功能,城市建成区从27.5平方公里扩展到4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
五年来,我们推进发展平台的筹划,切实增强项目承载的能力成立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并获批筹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新城轮廓初现经济开发区主战场移师上兴,积极打造“接轨南京第一城”苏皖合作示范区的产业先导区落户社渚,在跨省联动发展上先行先试优化镇级园区规划,“一核两区多基地”产业架构为更高水平的产城融合奠定了基础五年来,我们加大民生投入的力度,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办好为民实事,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累计达168亿元,年均增幅13.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90万元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从360元和250元统一提高到670元供电城乡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完成首创特困家庭“打包式”帮扶救助机制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评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市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团结是基础,要牢固确立“依靠溧阳人、办好溧阳事”的意识,以上率下、抱团冲关,切实凝聚起80万溧阳人的力量和智慧;开放是前提,要切实强化“放眼大趋势、共赢成大事”的理念,破除壁垒、内引外联,把溧阳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局中去谋划与探索;创新是根本,要全面培养“一切皆可试、万事有可能”的魄力,人才引领、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