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24.ppt
27页第二十四节 《韩非子》和李斯的散文,一、韩非的生平与《韩非子》,韩非(?—前233)韩国人,出身于韩国宗室,曾和李斯一起就学于荀卿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力主修明政治,变法图强,著《孤愤》、《五蠹》等十余万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嬴政大为赞赏,急发兵攻韩,迫使韩王送韩非入秦但韩非入秦后,因李斯等人作梗,并未受到秦王信用后来又由于李斯、姚贾的谗毁而下狱,被李斯用毒药害死在狱中据《韩非子》中韩非曾与棠溪公对话,而棠溪公又与韩昭侯同时来推断,韩非死时大约六十多岁《韩非子》一书现存五十五篇,可以看作韩非个人的作品集但书中除了《说难》、《五蠹》等篇外,多有后人窜入的文字还有的篇目如《初见秦》等,显然不是出自韩非之手,作者为谁,难以确定二、韩非的思想,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派的学说,建立了一个适应新兴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体系韩非站在现实中统治者的立场上替他们说话韩非认为,自利是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都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在政治上,韩非提出法、术、势三者并用的主张法即国家“编著于图籍”的法律条文韩非主张执法要严;要信赏必罚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它藏于胸中,变化莫测。
势指君主的权势地位大力鼓吹君权至上韩非坚决反对仁义礼乐和各种纵横游说,主张对儒家、游侠、纵横家等予以严厉打击站在极端功利主义的立场上,他把言辞辩说和文采雕饰都看成华而不实、虚而无用的东西韩非的历史观和法制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整个思想体系在本质上是极端的封建专制理论这种极端主张难以持久地实行,它的倡导者也往往难免悲剧性的结局三、《韩非子》的写作特点,《韩非子》突出特点是犀利峻峭法家人物大都以严刻寡恩、敢于直言著称,韩非尤为如此他总是以冷峻严酷的目光去剖析现实,大胆暴露各种人物的思想行为;敢于毫不掩饰地发表真实见解,有一种激切凌厉之气例如,《备内》: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忄敖)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动君弑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机时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语曰:“其母好者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死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唯母为后而子为主,则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之乐不减于先君,而擅万乘不疑,此鸩毒扼昧之所以用也在《八奸》中,韩非逐条列举了内奸篡夺权力的种种手段;在《说难》中,他细致地解剖了人主的种种隐秘心理这些地方,都表现了韩非烛幽洞微的观察力和直言竭论的风格韩非子的另一个特点是论证严密,无论是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是外在的结构形式,都严谨周密,具有令人折服的力量和气势韩非在文中先提供充分论据,从中引出论点,再转入下一层分析,环环紧扣,直至讲完全部论点韩非也善于先提出问题,再展开细致分析,然后加以总结韩非尤为擅长驳论,他常常在文中先标举对方的观点,然后指出其逻辑上的荒谬,严加驳斥它们虽无剑拔弩张之势,却如同老吏断狱,能够切中要害,鞭辟入理《韩非子》中有大量的寓言和故事,大都平易朴实,短小凝练作者以此作为论证手段,总是在故事之外点明寓意,具有幽默冷隽的特点这些寓言犀利峭刻,善于鞭挞世态人情例如《内储说下》这段故事:,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
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如《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恶,而罪恶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恶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韩非子》的文体丰富多样有正面论述的长篇大作;有自由灵活的驳难之体;有抒情性较强,类似杂感的短文;有近于后世解经之作的《解老》;有如同笔记的《说林》;还有韵文四、李斯的散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后入秦,向秦王献统一六国之策,拜为长史、客卿在文学方面,他也是秦代唯一有成就的作家他在秦王政十年写的《谏逐客书》,是先秦散文的名篇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而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朝建立之后,李斯官至廷尉、丞相,为秦朝写了不少述颂功德的碑文.秦二世时,赵高专权,李斯感到地位不稳,于是写了《论督责》他还有一篇《狱中上书》是受赵高陷害而下狱时的自明冤屈之作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才,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兵甲,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恶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而死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