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主观题C班.pdf
2页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材料二 1905年 8 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华侨和中国留日学生举行的欢迎会上,指出:保皇派主张“各国皆由野蛮而专制,由专制而君主立宪,由君主立宪而始共和,次序井然,断难躐等”的爬行哲学完全是反乎进化之公理的⋯⋯他认为,中国人民按照进化哲学奋起革命,必能以异常之速度前进,不仅足以突驾日本,而且能超过西方——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梁启超提出: “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士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观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然遍览乙库( 史馆 ) 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
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走——张越《进化史观对中国史学转型的促进和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进化论从自然世界推广到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如何看 待这些思想?(10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梁启超的基本观点,指出两人利用进化论认知视角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进化论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14 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1919 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陆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材料二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大总统誓词》材料四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2 分)(2)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农业、工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活动 10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4 分)(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他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12 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2 分)命题人:刘鲲鹏2013-11-13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参考答案1. 答案:(1) 消极影响: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弱势群体的借口,成为种族主义者推行种族歧视的工具,成为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
6分)认识:达尔文进化论被机械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不是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但在实践中产生了复杂和消极的社会影响4 分)(2) 基本观点:孙中山揭露保皇派假借进化论阻止民主革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企图,主张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梁启超利用西方进化史观否定中国传统史观,倡导“史界革命” (4分)差异:政治转型、史学转型 (4 分)原因: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剧,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和进化论的影响等 (6 分)2. 答案(1)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2) 提倡植树造林;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提出“土地国有”的政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指施,提倡大办实业等 (10 分)(3) 推翻清政府,确立中华民国的地位;中华民国得到列邦公认,建立平等外交4分)(4) 革命任务上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帝反封建;革命对象上由推翻清政府转变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军阀统治 (4 分)发展: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2)原因: 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神, 有强烈爱国心。
②十月革命的影响; 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6 分)(5)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与富裕,国家富强2 分)参考答案1. 答案:(1) 消极影响: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弱势群体的借口,成为种族主义者推行种族歧视的工具,成为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6 分)认识:达尔文进化论被机械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不是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但在实践中产生了复杂和消极的社会影响4 分)(2) 基本观点:孙中山揭露保皇派假借进化论阻止民主革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企图,主张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梁启超利用西方进化史观否定中国传统史观,倡导“史界革命” (4 分)差异:政治转型、史学转型 (4 分)原因: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剧,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和进化论的影响等 (6 分)2. 答案(1)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 分)(2) 提倡植树造林;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提出“土地国有”的政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指施,提倡大办实业等。
(10 分)(3) 推翻清政府,确立中华民国的地位;中华民国得到列邦公认,建立平等外交4分)(4) 革命任务上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帝反封建;革命对象上由推翻清政府转变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军阀统治 (4 分)发展: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2)原因: 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神,有强烈爱国心 ②十月革命的影响; 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6 分)(5)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与富裕,国家富强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