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docx
5页清史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又關內本抽換了關外一次本的藝文志序,因增入的序過長,以致脫奪自易類易經通注等八十八種之多 關內本有趙爾豐傳的傳文長達二千四百字,而關外二次本壓縮至九百二十字, 不啻減去了一半以上關內本趙爾豐傳作者以趙爾豐為清史館館長趙爾巽之親弟, 作此長傳,不免有迎合討好館長之嫌,故以刪削為是金梁重印本關外二次本 1934 年,金梁在東北刊行,絕大部分依關外本,只是去掉了志卷 29-34 的時憲志六卷,公主表序等部分,增加了朱筠等三傳,總卷數為 529 卷上海聯合書店影印本 1942 年出版,對關內、關外兩本的不同處加以選擇,多處採用了關內本它同二十四史新元史合為 「二十六史」,故亦稱為「廿六史本」日本印本據說有兩個本子,一為大本兩冊,一為小本二冊,從「關外一次本」翻印而來香港文學研究社印本 1960 年出版,依關外一次本付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本 1981 年印行,兩大冊系據關外二次本刻印而成,計 529 卷,有金梁的校刊記河渠志記載全國河流的情況,卻只記了黃河、淮河、運河、永定河四條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遺漏失載,其他像珠江、黑龍江、松花江、雅魯藏布江等大江大河全都不見蹤影,豈不笑話!天文志只記到乾隆末年,乾隆以後一百多年無天文可查。
原因是外國傳教士任職欽天監期間,有天文記錄,而傳教士離開後,天文失載,資料空缺,故只有半部天文志1. 遺臣居多撰稿者中,以清朝正途出身的官宦居多,也有少數旗人因祖輩、父輩居功位顯蔭及子孫為官者柯劭忞光緒丙戌 1886 科進士,歷官翰林院侍講、日講起居注官等吳廷燮光緒甲午 1894 順天鄉試舉人,歷官知府、巡警部郎中,民國時任國務院統計局局長夏孫桐光緒壬辰 1892 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與修國史會典,文淵閣校理歷官知府、護寧紹台道辛亥革命後,辭官歸里繆荃孫光緒丙子 1876 恩科進士,改庶吉士,次年散館一等,授職編修庚子之變後,張之洞在湖南推行新政,繆積極贊襄,並赴日本考察學務,回國後創辦江南圖書館秦樹聲光緒丙戌 1886 科進士,歷官雲南府知府、調護迤東西道,特旨以道員補用,擢迤南道、遷雲南按察使,庚戌 1910 改提法使,辛亥改授廣東提學使,革命軍起,歎時事不可為,避居滬上,自是不談世事吳士鑒壬辰 1892 科進士,授職編修,充會典館漢文總校,並武英殿總纂,提督江西學政,署理湖南提學使武昌起義後奏請開缺允准,至滬侍奉父母起居奭良貴州按察使承齡之孫,光緒年間,因旗人故,蔭奉天縣令後擢東迤道,山西河東道,湖北荊宜道、江蘇徐州道等職。
瑞洵大學士琦善之孫, 烏魯木齊都統恭鏜之子, 光緒丙戌 1886 科進士,薦至內閣學士,出任科布多參贊大臣,不久被人以「赴任騷擾台站」劾官,自具疏抗辯,愈拂上意,遂廢置不復用2. 文人為主柯劭忞元史專家,集 30 餘年心力,征外籍、考大典、博采佚存舊聞,撰成新元史 257 卷 1920 年徐世昌出資為之刊刻,並以大總統身份頒令,以新元史增入廿四史,而為廿五史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因此特贈柯劭忞名譽文學博士 有自刻詩集蓼園集,著有文選補注等書王樹楠年青時隨讀蓮池書院,深得曾國藩、李鴻章賞識殫心著述,至老不少輟,尤以小學特精,常以爾雅、廣雅、夏小政諸書訂證經文,在晚清學界獨樹一幟其著書共 53 種, 685 卷,內容涉及訓詁、算數、地輿等方面王式通法學家,清末任刑部主事, 參稽律例,充修訂法律館纂修,更定新律後擢刑部員外郎,提調法律學堂學部成立之初,往日本考察學務,奏請調查法典,總辦法律館民國時任司法次長代理部務,因反對袁稱帝,遂謝病去官預修四庫書目,合撰輯清儒學案清詩鈔等,自著志盦詩文集朱希祖經史學家,晚清藏書家學治史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師從章炳麟,創製漢語注音字母任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 史學系系主任、教授。
倡導語體文,主張治史當兼治政治、經濟、法律、社會諸學主要著述有明季史籍題跋、汲塚書考等 11 種, 58 卷劉師培主持警鐘日報, 創辦天義報、衡報,曾在四川國學院講學,後任北京大學教授著述凡羣經小學、學述及文辭、羣書校釋、詩文集、讀書記等 60 餘種勞乃萱宣統元年任憲政編查館參議官,兼資政院碩學通儒議員,後擢大學堂總監督,署學部副大臣其著作多散佚,現存遺安錄、古籌算考釋等 14 種, 43 卷吳士鑒古文字學家, 翰林院編修,會典館漢文總校, 武英殿總纂,曾往日本考察學務對鐘鼎文字頗有研究,撰商周彝器釋例,有著述 11 種 152 卷吳廷燮清末任 * 右參議,兼憲政編查館編輯,法制局參議民國時任國務院統計局局長對近代掌故研究較多,著述有明春秋草、萬曆百官表等 9 種 100 餘卷羅敦曧民國時任總統府秘書,曾為袁克定老師後熱衷於戲曲創作,曾為程硯秋編紅拂傳、孔雀東南飛等戲姚永樸經史學家,專治經於註疏,旁及子史、小學、音韻自成一家,歷主廣東起鳳書院、山東大學、安徽高等學堂、北京大學法政學校、東南大學、安徽大學講席所著書有尚書誼略、蛻私軒易說等18 種約數百餘卷袁嘉谷翰林院編修,先後任學部編譯圖書局局長,國史館協修。
通音韻之學,尤重廣韻著有滇繹、臥雪堂詩集等7 種 49 卷繆荃孫翰林院一等編修,晚清藏書大家,目錄學家是江南圖書館和京師圖書館的主創人之一歷主南菁、鍾山、濼源、經心等書院講席,畢生研究文史,考錄金石,校訂舊籍,撰書目答問,編纂順天府志等共 25 種,約 315 卷金兆豐文史學家、書法家,翰林院庶吉士,留學日本充大學堂教務提調,先後兼充國史館協修,編書處協修,實錄館纂修,武英殿校對各職著有校補三國疆域志、爾雅郭注補等○ 16馬其昶學部主事, 經學家,師從桐城古文派吳摯甫 易、書、詩、禮,皆有成書,共 17 種 300 餘卷3. 關係密切内容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