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第二课时人教版六年语文上册.doc
4页课 题盼设 计 者赵长林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导入新课研读课文加深感悟交流收获巩固提升作业设计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我”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谁能再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2.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第二部分1.读课文第3自然段2.分析第3自然段1)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几天都是晴天2)感悟重点句子出示: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思考:这句中两个“安安静静”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师:在这一自然段,心理描写也突出了“我” 内心的情感出示: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师:这几句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个疑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我” 内心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
3)指名朗读3.师小结二)研读第三部分师过渡:接下来,课文又通过哪些事来写“盼”的?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的第三部分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4—17自然段,思考:(1)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2)在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2.交流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2)重点句段分析A.雨前场景的描写:问题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拟人化的手法,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问题2: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穿插着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问题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动作描写的句子,说说作用是什么? 师:下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段文字,体会“我”兴奋的心情B.人物语言描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第4——17自然段师:找出“我”的语言反复研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C.雨中场景的描写:指导学生朗读:师:这段是对雨中的场景描写,中间同样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雨点儿“逗引” 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问题2: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想想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D.雨后场景的描写:问题1: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问题2:“我”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3)师梳理小结: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这三处的描写都烘托出了“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三)研读第四部分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18至21自然段2.思考: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我”兴奋激动的心情?3.交流4.汇报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5. 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布置作业1.把本课生字词书写美观2.把本课改写成小课本剧哪些句子写出事物长得状态?请同学们找出来板书设计 盼 雨前场景 开心 雨中场景 担心 雨后场景 宁静“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 教学反思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