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坝州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发展的问题与前景.docx
7页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阿坝州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发展的问题与前景[ 摘 要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相互协作, 团结合作, 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由于强烈的宗族意识, 较低的文化水平, 干部协作也不太融洽等原因, 使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还存在许多不足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制约阿坝州村民自治的原因, 积极寻求促进村民自治发展对策, 比如发展教育, 加强对干部的培养, 加强民族地区的制度建设等措施, 力求为我们的各地区的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 ] 村民自治 阿坝州 问题 措施 前景中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融合而成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各民族相互协作、团结和睦,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相比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民主意识相对薄弱, 在这些地区推进 “基层民主自治” 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政策, 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主要是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为例进行剖析,说明基层民族自治在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及其前景一、阿坝州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现状与成就村民自治的实质, 就是依照 《村委会组织法》 的程序和要求, 村民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自己的事自己做、大家的事大家办,进而实现村民利益和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目的。
它对扩大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实行民主管理,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人才流失等多重原因, 使得民族地区在实施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民主改革前, 由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民族杂居成分复杂、 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的影响,阿坝州基本处于农奴制社会,只占总人口 5%的土司、人头、喇嘛、地主处于一种支配地位,而占总人口 95%的农奴则处于被剥削、奴役的地位, 在这里“民主”二字只是上层阶级的民主, 上层阶级说什么就是什么, 甚至所谓的“法律”都是以上层阶级的意识而定 农奴没有土地、 没有资产、 甚至连自己生存的权利都没有,更不要提民主政治权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民主改革的春风吹遍藏乡羌寨, 阿坝州人民得到了解放 相对于以前而言有了一定民主的权利, 但是阿坝州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乡镇干部和群众对于村民自治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实施情况并不十分清楚 以茂县为例, 以前茂县这个小县城按方位不同分为 5 个大队, 每个大队下又包含几个生产小队,一个大队长,一个会计,若干生产小队队长,而像大队长这些主要领导人的产生要么是同一宗族关系而定、 要么是上层领导直接认定, 再由其安排自己的亲属或者其他人担任其他要职。
实施村名自治制度后, 大多数老百姓仍认为基层组织的改制,只是换个叫法而已,公社就是乡、大队就是村、生产队就是村民小组,若反过来叫也可以,许多地方还沿袭公社、大队、生产队的体制在运作,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不多、热情不高对于民主改革初出现的这些问题, 全州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为核心 , 不断地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水平 , 向人民灌输“民主自治”的理念, 使人民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充分享有和行使自已应有的民主权利现在茂县的许多村都不断推进村民自治这一措施,在基层组织上进行了改制, 明确规定一个村的村委会可设有一个村主任、 一个党委书记, 两者相互监督、共同为全村人民服务;村会计, 3 到 5 个村民小组长,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等职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以往的“姻亲专政”,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其中,其中还特别保障了妇女的权利;在具体实施上,村委会的选举也体现着“公开、公平”的原则, 实施透明的投票选举原则, 真正做到财务公开, 比如说全村人为某家捐献的钱, 会如实的写张大海报贴在村口; 或者说本村今年的开支主要用于哪些方面,村民也是可以进行询的。
5.12 大地震后,国家对于作为重灾区的茂县的农村发展状况更为重视,花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援助灾区,县级各领导针对灾后农村的发展也做了大量的调研与安排工作, 比如农牧方面, 让有关事业单位的人员( 2 到 3 人)承包一个到两个乡,把国家关于灾后牲畜养殖、农圈重修的规划与治理措施、 补偿办法一一由上到下落实, 由乡主任落实给村长, 再由村长落实给村民, 村民针对这些措施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向上反映, 把工作做得实处, 大家携手共进重建工作; 土地赔偿方面, 灾后因重修路的缘故很多村民的土地都会被规划在内, 针对这种情况, 县上领导、 村长等对于哪家的土地要被规划,先与这家人商量,把国家的赔偿办法给村民讲解,做到公开透明,看村民能否接受, 对于一些不能接受的村民, 在作其思想工作或者双方进行协商直到村民为止,不能强拆强干,把村民真正融入到民主中,参与到自治中以上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村民自治的一些发展状况, 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自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换, “管理民主、自治建设”是阿坝州基层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实质就是制度建设制度的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村民权利的自主, 同时也把农村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层面,为此我们需不断地完善这一制度。
二、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站在中国的这条历史长河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与其他地方的村民自治相比,民族地区村民自治还存在以下不足:1、专制小团体主义严重民族地区的宗族意识、民族意识特别强烈,具体表现为在村干部的选举中,村民大多倾向于支持自己的同姓同族家人或亲戚, 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担任主要领导的都是一些有较高社会威望的人 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在族人面前说话办事很有分量,提倡“理辈分、正伦理”的思想,这种思想受到族人的拥护,倡导族人在生活上相互帮助、 精神上相互团结, 这些都是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对传统亲情、伦理回归的一种自发表达如果掌控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度, 这种苗头就会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往往在村里形成一股难以抗衡的同姓家族势力, 他们操控选举结果, 形成一种专制的小团体主义 所以, 在认识民族地区的基层自治我们必须注意其中的宗教民族意识影响,给予正确指导2、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水平不高, 据阿坝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阿坝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比重为 7.59%;具有高中(含中专) 程度的人口比重为 8.63%;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比重为 23.87%;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比重为 41.82%。
群众文化程度不高是决定群众作为政治参与主体、 作为村民自治主体素质低的基本因素 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的高低 并且, 政治民主参与主体的分散性也影响了群体力量的发挥3、干部协作问题突出在民族地区, 都是由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合作办事 (阿坝州现任领导班子就是一个汉族书记,一个藏族州长,一个羌族人大主任,一个藏族政协主席这就存在一个问题, 就由我们上述统计数据可知, 民族地区当地大多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 对本地区的管理占主导地位, 与之相比, 来民族地区的汉族干部文化水平却相对高一个层次, 往往在某个问题的处理上都会发生分歧, 影响村民自治的发展进程这就需要二者相互协调,只有做到相互融合、意见一致,才有可能做好村民自治这项工作;4、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民族地区的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影响, 农村经济普遍落后并且人才流失严重 (因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 就业机会以及收入都远不如外出务工收益可观) ,这些因素影响了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参与主体的整体素质虽然我国已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但是在某些民族地区的农民仍然还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还在为生计而奔波, 贫穷是制约他们参与村民自治的首要因素, 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现代民主意识与村民自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 加强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基本措施针对民族地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要认识到改进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文化教育上、干部培养问题中、制度建设中、经济提升上不断寻找解决措施,循序渐进的提升这些地区村民自治的工作质量1、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升民族文化素质教育是立国之本, 强民之基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曾指出: 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是能否动员农村民众在承认现存政治体系而并非反对它的条件下参与政治②要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则首先要让其了解这个自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就需要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加强村民自身建设,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其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 对于阿坝州地区教育事业, 现在国家提倡实行双语教育, 即在保持他们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加大汉族语的学习, 其根本目的是在保留民族文化的精髓上让村民们加大对汉族文化的了解、 学习, 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村民自治的真正含义;“ 9+3”教育的实施也是把那些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平苦的孩子再一次送进学校, 国家出钱培养, 把毕业的学生再分配到各个乡镇, 让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技能去实行本乡镇的建设, 把村民自治进一步从教育中做到实处而并非空话、套话。
2、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提升干部素质加强村级干部培训,提高村级干部素质,对于推进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干部素质的加强主要通过村干部理论学习, 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切实加强干部培训和再教育, 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及监督机制,改进村干部管理办法,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等近年来,各级组织都高度重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相关培训,村(居)干部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要改变干部大局意识不强, 加强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建设,强化村民民族参与的能力3、加强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强化村民民主参与的意识搞好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根本,完善村务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要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加大监督力度, 向村民全面公开村务财务, 真正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阿坝州地区的许多农村地区, 在每年的三月都会在本村向村民宣传及讲解国家关于 “村民自治” 的完善措施, 让更多的村民在知晓这个道理的时候更多的参与其中; 财务方面, 定期定时的组织村民召开村民大会, 向村民汇报财务的使用情况,如有疑问,可以当场询问4、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为村民自治提供物质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 1992 年南巡的时候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只有经济发展了, 农民才能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民主权利, 才会真正去了解 《村委会组织》 法中的具体事项 经济的发展也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 民族地区人才流失这一严重问题就会不攻自破发展民族经济要帮助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 走具有本地特色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国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投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自己的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民族经济,不仅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阿坝州地区因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旅游业、饮食业上大力发展,尤其是旅游上,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