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处理10万吨大豆综合加工项目.doc
11页国家级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 1 -目录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1.2 项目建设单位1.3项目建设地点1.4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1.5 项目建设期1.6项目投资规模1.7 资金筹措1.8 经济指标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2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分析3.1市场供需现状3.2产品市场需求分析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区自然概况4.2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规模5.2产品方案5.3设备选型5.4建设周期大豆综合加工项目建议书- 2 -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6.2资金筹措第七章 经济效益分析7.1财务估算7.2盈利能力分析第八章 结论8.1效益分析结论:8.2其它结论国家级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 3 -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年处理 15万吨大豆综合加工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3项目建设地点: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农副特食品工业园1.4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规模:占地 60亩,日处理大豆 600吨,年处理 15万吨内容:厂区、厂房建设及设备购置安装等工程。
生产精炼油、高烹油、色拉油、豆粕等产品1.5 项目建设期:0.8 年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 6000万元(不含土地) ,其中,固定资产 4500万元,流动资金 1500万元1.7 资金筹措:企业自筹 500万元,银行贷款 1500万元(主要为流动资金) ,招商融资 4000万元1.8 经济指标:年销售收入 3.035亿元,年利润 1850万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国家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伊犁河谷具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随着伊犁州“大交通、大豆综合加工项目建议书- 4 -大口岸、大水利、大能源、大石化”五大建设和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实施,必将使传统的农业畜牧业朝现代农牧业转变,而转变的根本是进行农畜特产品的深加工伊犁河谷已形成了大豆种植基地,2004 年播种面积 57.96万亩, “十一·五”规划扩大种植面积 50万亩。
届时至少达到百万亩的种植面积,可产大豆 25万吨目前,河谷加工大豆企业处理能力为 5万吨/年,在“十一·五”期间扩大企业处理能力也才能达到 10万吨/年,尚余 15万吨/年大豆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高达 40%之多,油脂含量近 20%,还含有约 2%磷脂,作为优质高价的营养资源已引起国际的高度重视,是衡量食品水平的主要标志,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小康社会,饮食已从温饱转向绿色生态的营养膳食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因而,从本地资源充沛的优势、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国家、自治区和伊犁州产业政策出发,应建年处理 15万吨的大豆综合加工企业2.2项目建设必要性本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农业生产集团化、市场化、工业化,形成大豆产业链大豆种植的经济成本较低,市场好,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好项目另大豆种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具有培肥的作用,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起到良好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也是伊犁州直加快工业化进程,为农牧民增效的战略实施,将形成以企业为龙头,带动种植的良性循环,因而有必要实施本项目第三章 市场分析3.1市场供需现状国家级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 5 -大豆营养成份较高,就市场而言,大豆蛋白我国目前需求量约为2万吨,并以每年 15%-20%的建度递增,国内生产质量、数量仅能满足需求量的 20%-45%,不足部分依赖进口。
磷脂国际市场每年约 13-15万吨,以日本市场为例,其每年约需 8000吨,其中进口 1000吨以上,我国磷脂市场刚起步,市场空间较大豆粕仅以新疆市场而言,每年约需 20万吨,而疆内生产能力为 10万吨,尚缺 10万吨3.2产品市场需求分析本项目实施后的产品,均为国内、疆内紧俏产品我国现产高烹油 100万吨,仅占食用油市场 17%,高级精制油随生活水平提高及政府禁止生产一级油政令实施,市场将更加广阔,大豆蛋白一是现有市场主要为进口产品占领,二是其市场不断扩大,代替进口产品,占领扩大的市场空间,使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前景看好磷脂产品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主要用于化妆、医药、化工等行业,产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快速扩大,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可观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区自然概况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于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合作区,座落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西端工业新城区面积 30平方公里,中心位于东径 81度,北纬 43度,平均海拔 640米该区域地势平坦,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宜建筑工业厂房和民用生活设施地表为耕土,0.6 米至 4米(局部区域为 5米多)为粉质粘土,厚状土地耐力 110Kpa,以下为原状戈壁层,地耐力 450Kpa,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区域位于溢出带附近,130 米深度内的浅层大豆综合加工项目建议书- 6 -承压含水厚度 56-61米,单井涌水量 5000立方/日,淡水,PH 值7.9,总矿化度 430,总硬度 12.6,总碱度 10.8。
伊宁市属温度大陆性气候,冬夏长,春秋短,绝对最高气温 37.9℃,最低-37.2℃,年平均气温 9.2℃年平均气压 94.1Kpa,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 2.2m/S,最大风速 34m/s平均降雨量 275.5mm,年最大降雨量 362.8mm,日最大降雨量 32.6mm,平均相对湿度 66%,年均蒸发量 1613.6mm土壤冻结深度 62cm,无霜期 90-180天4.2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4.2.1伊犁河谷基本情况:伊犁州直属县市所在的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区的一块著名的湿地绿洲,素有“塞外江南” 、 “瓜果之乡”的美称为全州优势资源富集区,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向西开放的门户,伊犁河谷边境线长 420公里,沿边有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三个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特别是霍尔果斯口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 200万吨,过境人数 300万人次伊犁河谷总面积 5.6万平方公里,人口 280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由国家投资 500多亿元在伊犁河谷进行的大水利、大能源、大交通、大口岸等四大建设,为伊犁河谷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水利建设 库容 16.7亿立方米、投资 18.9亿的恰普其海水利枢纽工程已开始下闸蓄水;总投资 32亿元的伊犁河南岸大渠于2004年开工;总投资 24.8亿元的伊犁河拦河枢纽和北岸大渠建设项目,也将在三年内建成。
大能源建设 总投资 22.5亿元,装机容量 46万千瓦的吉林台水国家级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 7 -电站,已于 2004年 11月下闸蓄水,2005 年发电喀普其海水利枢纽 32万千瓦水电也将于今年发电,加上现有的发电能力,伊犁河谷2006年将形成 120万千瓦发电能力;国家投资公司利用伊犁煤炭资源优势,在尼勒克县建设 1000万吨煤矿、300 万吨焦炭厂,在伊宁县建设 300万吨露天煤矿和 60万千瓦坑口电站,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大交通建设 全长 295公里、总投资 60亿元的精—伊—霍铁路于 2004年 9月开工,计划三年完工;投资 1.5亿元的那拉提支线旅游机场,将于 2005年交付使用;投资 3.3亿元、全长 4公里的伊犁河新桥计划 2005年 11月交付使用;奎赛高等级公路 2005年 10月可全线通车;清霍高速和清伊高速公路 2005年可望开工届时,制约伊犁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打破大口岸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项目已经启动2005年 7月 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斯塔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
《声明》中称,双方将加快落实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设并尽快投入运行随着霍尔果斯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伊犁河谷必将成为中亚经济圈的中心伊犁河谷霍尔果斯所具备的各项条件完全可以承担起中国开拓西亚和中亚市场的支点目前,中亚地区对中国轻工产品的依赖程度接近 50%,而这些轻工产品 60%以上是通过伊犁河谷霍尔果斯口岸出口的作为我国西部边境线上少有的自然条件较好,两侧人口、城市规模较为对等的边境口岸,到 2008年精伊霍铁路建成通车后,必将与阿拉山口一同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西部双桥头堡大豆综合加工项目建议书- 8 -2004年州直生产总值 134.3亿元,增长 13.8%其中第一产业42.16亿元,增长 6.5%;第二产业 47.35亿元,增长 22.6%;第三产业 44.8亿元,增长 11.8%州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3亿元;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44491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8.65亿元;州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31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2925元4.2.3伊宁市基本情况:伊宁市正式建市于 1952年1992 年国家又将伊宁市确定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
伊宁市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祖国西部边陲的一座花园城市它雄踞伊犁河谷中部,横跨伊犁河两岸,北靠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连接 312国道的最西端伊宁市辖有 1个边境经济合作区、9 个乡镇、8 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 675.69平方公里,人口 43.07万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锡伯、乌兹别克、俄罗斯等 34个民族伊宁市气候温和,平均气温 8.4℃城区内清水环绕,绿树成荫,城市绿化面积达 41.3%,居全疆城市之首素有花园城市、瓜果之乡和塞外江南之美称如今的伊宁市,它既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伊犁河谷的旅游集散中心,更是新亚欧大陆桥中西部的主要窗口伊宁市距乌鲁木齐市 670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 90公里;距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 480公里,雅尔肯特市 120公里伊宁人才资源丰富,劳动力富足,目前伊宁市总人口中,适龄就业人员 21万人,已就业人员 18.3万人,拥有各类企业技术人员3.96万人,各类技术工种工人 13.1万人独立研究开发机构 5个,国家级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 9 -技术开发机构 3个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28.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2.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604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3159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4.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6.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 2.1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 1.3亿元。
工业企业有 1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饲料、食品、印刷、麻纺、粮油、乳品、塑料等行业,工业增加值实现 5.6亿,增速达11.8%,首次突破两位数增长工业在 GDP达到了 20.16%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4.2.4伊宁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基本情况:合作区 2004年生产总值 20787.6万元,年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4429.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8209万元,基础设施投资额 4221.9万元,商品销售总额 71237.9万元,招商引资额 2004年 76200万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315.7万元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为日处理 600吨大豆一次浸出工程,其中日处理大豆毛油100-120吨5.2产品方案本项目达产后,主要产品为精炼豆油、大豆高级烹调油、大豆色拉油,精炼率分别为 97%、94%、92%,其中,精炼油 15000吨/年,高烹油 5500吨/年,色拉油 5000吨,全年生产成品油 255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