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癫痫.pdf
5页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癫痫的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 18 周岁以下人群癫痫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中医科、儿科、神经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癫痫 epilepsy 癫痫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 异声,片刻即醒,醒后如常人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性特点的一种疾病本病主要指西医学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 本病还有“痫证” 、 “痫病” 、 “痫疾” 、 “羊癫风”等名称表述 3 诊断 3.1 既往史和家族史 1-4,7 患儿既往可有宫内窘迫、早产难产、产伤、缺氧窒息等围产期脑损伤病史,新生儿惊厥 史,热性惊厥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和脑外伤,颅内出血,精神运动发育迟滞,中 毒史,神经皮肤综合征,遗传代谢病等病史 家族中可有癫痫、热性惊厥、偏头痛、睡眠障碍、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病史 3.2 临床表现 2,7 临床表现为卒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口唇紫绀、口吐涎沫、喉中痰 鸣、惊掣啼叫、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二便失禁等,具有突发突止、时间短暂、 自行缓解、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的特点。
若一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30 分钟,或多次发作 时间超过 30 分钟,期间意识不恢复者,为癫痫持续状态 发作前可有头晕、胸闷、惊恐尖叫、恶心、腹部不适、心神不宁、幻听或幻视等先兆, 也可无发作前兆;发作后可有朦胧、嗜睡、短暂瘫痪、头痛,或恢复正常等不同表现部分 患儿发作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如:发热、感染、精神高度紧张(如玩电子游戏) 、疲劳、 睡眠不足、过度换气、情感波动、饥饿或过饱,以及视听觉刺激、预防接种等 患儿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精神、认知等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3.3 辅助检查 1,2,3,4-7 脑电图:尤其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或 24 小时动态脑电图中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尖 慢波及多棘慢波等痫性放电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脑电图正常亦不能除外本病, 必须结合临 床是否有癫痫发作予以诊断 1 中医儿科临床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诊疗指南癫痫癫痫 神经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 X 线体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可发现脑结 构异常,协助明确病因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有利于病灶的 定位 其他:血生化、脑脊液检查、遗传代谢病筛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或寻找病因。
3.4 需与癫痫鉴别的病种 2-5,7 偏头痛,屏气发作,晕厥,睡眠障碍,癔病,抽动障碍,舞蹈病,习惯性阴部摩擦等 4 辨证 4.1 惊痫证 2.5,7 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惊叫、吐舌、急啼,惊惕不安,神志恍惚,面色时红时白, 四肢抽搐,神昏;平素胆小易惊、精神恐惧或烦躁易怒,寐中不安舌淡红,苔白,脉弦或 脉乍大乍小,或指纹青 4.2 痰痫证 2.5,7 发作时瞪目直视,喉中痰鸣,痰涎壅盛,四肢抽搐;平素面色少华,口粘多痰,胸闷呕 恶,可伴有智力低下、神识呆滞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或指纹紫滞 4.3 风痫证 2.5,7 多由外感发热引起;发作时突然仆倒,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 面部色青,颈项强直,全身强直或四肢抽搐,意识不清舌红,苔白,脉弦或弦滑,或指纹 浮 4.4 瘀痫证 2.5,7 既往产伤史、 脑外伤史或颅脑感染史; 发作时间有周期性, 发作时头目晕眩, 神识不清, 单侧肢体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形式固定,或肢体麻木,或头部刺痛、痛有定处舌紫暗 或有瘀点,苔少,脉涩或指纹沉滞 4.5 虚痫证 2.4.5,7.8 以肾精亏虚证多见常表现为发病年久,屡发不止;发作时多以瘛疭抖动为主要表现, 年长女孩发作往往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逾期不行、行经前易发作;平素体质较差,面色无 泽,时有头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反应低下;可伴智 力发育迟滞。
舌淡或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或指纹淡红 偏脾气虚弱者,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苔腻,脉细弱或 指纹淡红;偏肝肾阴虚者,多神思恍惚,面色晦黯,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健忘失眠,腰膝 酸软,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少津,脉细或指纹紫滞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癫痫的治疗,宜分标本虚实,实证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息风、顺气、定痫或镇惊、 活血; 虚证重在治本, 以益肾填精为主, 亦可辨证使用健脾益气或滋补肝肾 对于反复发作, 2 单纯中药治疗效果欠佳者可配合使用西药、针灸等综合疗法;伴认知损害者,应注重抗痫与 益智并举;合并严重精神或心理疾病者,可请相应专科协助诊治;若药物治疗无效且符合外 科手术指征者可行手术治疗 本病治疗时间较长,一般认为临床症状消失后仍应服药 23 年,如遇青春期则再延长 12 年,方可逐渐停药,切忌漏服、骤停及骤减抗痫药物,以免癫痫反复或加重癫痫发 作基本控制后,可将抗痫中药汤剂改为颗粒剂、膏方等剂型,便于服用及减停本病治疗药 物中部分矿物药、 动物药为毒性药物, 需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的有关规定谨慎应用 5.2 分证论治 5.2.1 惊痫证 治法:镇惊安神。
主方:镇惊丸( 证治准绳 )加减 (推荐级别:D) 2.5,7 常用药:茯神、麦冬、朱砂(另冲服) 、远志、石菖蒲、酸枣仁、胡黄连、珍珠母(先 煎) 、胆南星、钩藤(后下) 、天竺黄、水牛角(先煎) 、甘草 加减:发作频繁者,加蜈蚣、全蝎、僵蚕、白芍;夜间哭闹者,加煅磁石(先煎) 、琥 珀粉(冲服) ;头痛者,加菊花、石决明(先煎) 、川芎 5.2.2 痰痫证 治法:豁痰开窍 主方:涤痰汤( 奇效良方 )加减 (推荐级别:D) 2.5,7,9 常用药:石菖蒲、胆南星、法半夏、党参、茯苓、橘红、枳实、竹茹、甘草 加减:点头、发作频繁者,加天竺黄、琥珀粉(冲服) 、莲子心;头痛者,加菊花、苦 丁茶;腹痛者,加白芍、延胡索、川楝子;呕吐者,加赭石(先煎) 若痰火扰神,证见发作抽搐有力,意识丧失,伴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目赤口苦、便秘 溲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者,可用礞石滚痰丸加减 (推荐级别:D) 4,10 5.2.3 风痫证 治法:息风止痉 主方:定痫丸( 医学心悟 )加减 (推荐级别:C) 2.5,7,11 常用药:天麻、浙贝母、胆南星、法半夏、陈皮、茯苓、 、丹参、麦冬、石菖蒲、远志、 全蝎、僵蚕、琥珀粉(冲服) 、朱砂(另冲服) 。
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先煎) 、连翘、黄芩;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 、芒硝(溶 服) 、芦荟;烦躁不安者,加胡黄连、淡竹叶;感受风寒而发病者,加防风、羌活 5.2.4 瘀痫证 治法:活血化瘀 主方: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加减 (推荐级别:C) 2.5,7,12 常用药:赤芍、川芎、桃仁、大枣、红花、老葱、生姜、麝香(冲服) 3 加减:头痛剧烈、皮肤枯燥色紫者,加阿胶(烊化兑服) 、丹参、五灵脂;大便秘结者, 加火麻仁、芦荟若气滞血瘀者,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可予柴胡疏肝散化裁 5.2.5 虚痫证 治法:益肾填精 主方:河车八味丸( 幼幼集成 )加减 (推荐级别:D) 2.5,7 常用药:紫河车(研末吞服) 、熟地黄、牡丹皮、泽泻、鹿茸(研末冲服) 、茯苓、山药、 熟附子(先煎、久煎) 、桂枝、五味子、麦冬 加减:抽搐频繁者,加鳖甲(先煎) 、白芍;智力迟钝者,加益智、石菖蒲;大便稀薄 者,加白扁豆、炮姜 若偏脾气虚弱者,以健脾益气为主,可予六君子汤化裁(推荐级别:D) 2.5,7;偏肝肾 阴虚者,以滋补肝肾为主,常予六味地黄丸或大定风珠加减 (推荐级别:D) 4 5.3 中成药 医痫丸(白矾、半夏、僵蚕、全蝎、生白附子、胆南星、乌梢蛇、蜈蚣、雄黄、朱砂、 猪牙皂) :每 50 粒 3g。
成人用量:每服 3g,每日 23 次建议儿童用法用量:每服3 岁 1.0g,每日 2 次;36 岁 1.5g,每日 2 次;3 岁 2g,每日 3 次适用于风痫、惊痫、痰 痫等证,诸痫时发,两目上窜,口吐涎沫,抽搐昏迷 (推荐级别:D) 2,4,5 镇痫片(胆南星、茯苓、甘草、郁金、红参、莲子心、麦冬、牛黄、石菖蒲、酸枣仁、 远志、珍珠母、朱砂) :每盒 24 片成人用量:每服 4 片,每日 3 次,饭前服用建议儿童 用法用量:每服3 岁 1 片、36 岁 2 片、6 岁 3 片,每日 3 次适用于痰痫、惊痫证, 症见癫狂心乱,痰迷心窍,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角流涎 (推荐级别:D) 5 琥珀抱龙丸(胆南星、茯苓、甘草、红参、琥珀、山药、檀香、天竺黄、枳壳、枳实、 朱砂) :每丸 1.8g开水化服,每服 1 丸,每日 2 次;婴儿每服 0.6 丸适用于惊痫、风痫、 痰痫证,症见发热抽搐,烦躁不安,痰喘气急,惊痫不安 (推荐级别:D) 13 礞石滚痰丸(煅青礞石、沉香、黄芩、熟大黄) :每瓶 6g每服 12 瓶,每日 1 次 适用于痰痫、惊痫、风痫证,因痰火扰心致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结。
(推荐级别: D) 4 小儿抗痫胶囊(太子参、茯苓、天麻、石菖蒲、川芎、胆南星) :每粒 0.5g每服 36 岁 5 粒、713 岁 8 粒,每日 3 次适用于脾虚风痰闭阻之虚痫证,发作时症见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两目上窜、甚至昏仆 (推荐级别:D) 2,14 羊痫疯癫丸(清半夏、厚朴、天竺黄、羌活、郁金、橘红、天南星、天麻、香附、延胡 索、细辛、枳壳、三棱、青皮、降香、芥子、沉香、莪术、乌药、防风、羚羊角) :每 100 粒 6g成人每服 3g,每日 2 次儿童用法用量:每服 410 岁 1g、1015 岁 1.5g,每日 2 次适用于痰痫、风痫证,痰热内闭,忽然昏倒,口角流涎,手足抽动 (推荐级别:D) 7 5.4 其他疗法 4 5.4.1 体针 主穴:人中、太冲、百会、风池、内关、足三里人中、太冲用泻法;百会、风池、内 关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每 10 分钟行针 1 次每日针刺 1 次,8 日 为 1 个疗程,休息 2 日后可进行第 2 疗程 配穴:风痫加风府、风门;瘀痫加刺三阴交;痰痫配丰隆;惊痫加刺神门痫证昼发者 加刺申脉;夜发者加刺照海。
癫痫持续状态选内关、人中、涌泉,用强刺激法可配合电针 治疗 (推荐级别:C) 2,4,5,7,11,15 5.4.2 埋线疗法 取穴:大椎、腰奇、翳风、丰隆、三阴交 方法:无菌操作下,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要注意检查肠线是否漏在皮肤外 面,以便及时处理) ,针孔覆盖消毒棉球,用胶布固定1 月后可以在原穴上继续埋植,3 个月为 1 个疗程 (推荐级别:C) 2,5,11 5.4.3 耳针 取穴:胃、皮质下、神门、枕、心、脑点、肝、肾、脑干 方法:每次选用 35 穴,留针 2030 分钟,间歇捻针,或埋针 37 日;也可用王不 留行按压刺激治疗 (推荐级别:D) 2.5,7 5.4.4 艾灸 取穴:大椎、肾俞、足三里、丰隆、间使、腰奇 方法:每次选用 12 个穴位,采用化脓灸法,隔 30 日灸治 1 次,4 次 1 个疗程以上 各穴可交替使用 (推荐级别:D) 4 6 预防与调护(推荐级别:D) 2.5,7 (1)孕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防受惊恐,避免跌仆或撞击腹部;定期进行 产检,避免感染疾病、营养缺乏、特殊药物等因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2)对能引起智力低下、癫痫的遗传代谢病进行产前诊断,必要时终止妊娠。
(3)避免产伤、分娩窒息、颅内感染、颅脑外伤、颅内出血等不良因素 (4)避免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