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实践(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等)》.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280605051
  • 上传时间:2022-04-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历史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实践(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等)》三民主义的实践: 孙中山实现三民主义采取的行动: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南京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是中华民国当时的最高法律,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为防止袁世凯今后擅自篡改《临时约法》,特地在附则中规定,修改约法,必须“参议院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辛亥革命后,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等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 1、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劳动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

      2、在一段时期内,它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3、正是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志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三民主义: 1、从理论上讲,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从实践上讲,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但是由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一系列斗争都失败了 二次革命: 又称“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产生了全国统一的中华民国,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初,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赢得胜利,国民党代里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但他很快被暗杀袁世凯积极准备镇压南方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动员下,李烈钧于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于12日向进驻九江的北洋第六师发动进攻,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7月15日,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以及重庆等地也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以江西、江苏为主要战场的二次革命全面爆发但是,讨袁军仓促上阵,孤立无援,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是一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继承了武装斗争的光荣传统,不畏强权,英勇奋战它的失败也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软弱性 护国运动: 袁世凯倒行逆施,加紧推行帝制复辟活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一场反帝制、反复辟、反卖国的运动席卷全国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自任总理,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决心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同时,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19条罪状,并宣布成立护国军政府和护国军分兵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军这推动了全国讨袁形势的迅猛发展全国各省相继独立和爆发反袁的武装起义随着形势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也不再支持袁世凯袁世凯见大势已去,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却还想当总统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除恶务尽”并命令各地中华革命军务必与讨袁各派协同作战在护国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斗争下,袁世凯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6月6日,他忧愤交加,一命呜呼,结束了可耻的一生6月29日,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护法运动(两次): 1、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掌握实权段祺瑞一上台就把毁灭约法和武力统一作为施政重点,公开宣布“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主张武力统一孙中山提出要打倒假共和,建立真共和,号召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 1917年7月17日,孙中山南下广州,举起了护法的旗帜海军总长程璧光拥护孙中山的主张,率第一舰队南下参加护法。

      同时,原国民党议员也纷纷到达广州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除了对付革命派以外,也直接危及到西南军阀的地盘,因此他们想借助孙中山的声望,以对抗段祺瑞的武力,所以得到了西南军阀某种程度的支持8月25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开幕,决定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1日,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护法军政府成立9月10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布段祺瑞等为叛逆,并出师北伐护法战争正式开始9月18日,湖南宣告自主不久,组成护法军湘军指挥部,推举程潜为总司令,湖南护法军同北洋军在湘潭西倪铺迎战,护法战争正式爆发各地纷纷响应在湖南,护法军连战连捷,迫使北洋军多次易帅其他如四川、福建、湖北等战场,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护法运动就遍及十几个省份11月,段祺瑞被迫辞职护法军内部也发生分裂,没有继续进攻第二年3月段祺瑞重新上台后,组织北洋军大举南攻,护法军在湖南占领的地盘很快大部丢失4月10日,非常国会秉承西南军阀的意旨,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决定改组军政府,将大元帅制改为总裁合议制孙中山愤而辞职5月21日,孙中山在绝望之余,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2、1920年底,孙中山指挥陈炯明驱逐了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再回广东,掀起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1年4月,非常国会推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并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成立民国政府,并作北伐的准备 1921年底,孙中山在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陈炯明掌握了实权北伐战争打响后,陈炯明于1922年6月乘北伐军平定江西之际,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悬赏20万元捉拿孙中山,并且炮轰总统府8月孙中山被迫下野,再次离粤回沪 第二次护法战争又以失败告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