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学原理串讲笔记.doc

4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1352835
  • 上传时间:2018-0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学原理第一讲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但是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而所谓教育规律就是指构成教育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一) “教育学”的概念与演化 1、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教育学”在英语国家被称做“pedagogy” ,在法语国家被称做“pedagogy ”,在德语国家被称做“padagogik” ,但它们均源于希 腊语的“pedagogue” (教仆) ,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到了 19 世纪,在英语国家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 “educology”取代了“pedagogy” 2、中国历史上“教育学”概念的出现与发展 在中国, “教育学”是个译名,源自日本1901 年,王国维先生译日本立花铣三郎讲述的《教育学》在《教育世界》上发表,至此,中国始有“教育学” 。

      早期,中国主要是向外国学习,先向日本学习,20 世纪 20 年代后又转向美国但与此同时,国人学者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一时期,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散见于他们的哲学著作、政治著作和语言记录中,如孔子的教育思想蕴涵在《论语》一书中,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所有的教育方面的 著作,也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而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它们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主要代表作在我国除《论语》外,还有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 、韩愈的《师说》 、朱熹的《语录》 、颜元的《存学篇》等其中出现于战国末期的《学记》是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它比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所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还早三百来年 在西方,除柏拉图的《理想国》外,还有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等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英国学者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在此文中, “教育学”首次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学科提出来;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写的《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从哲学著作中分化出来的标志;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 ,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于 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 ,这是现代第一本自成体系的里程碑式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时期还有一典型性的事件,即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于 1776 年开始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20 世纪教育多元化的发展 20 世纪是教育学活跃和发展的世纪,教育学的发展日益走向多元化,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主要有: (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基本观点: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 法;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五、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 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价: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 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 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继续不断的增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这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一个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社 会的一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第四,从做中学,这是教育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经验等;第五,以学生为中心;第六,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基本评价:第一,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第二,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乌里、A·瓦斯凯等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 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第三,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学校中“给定的” (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看成是“建立中的制度” (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的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 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 基本评价:积极方面: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消极方面: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片面性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家里宁、凯洛夫、杨贤江等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 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第六,坚持运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

      基本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 (6)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 基本观点: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 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地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社会大众已经对这 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 ,将其作是一种自然的事,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 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要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 ,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 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五,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 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基本评价:第一,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第二,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第三,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 (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四、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一)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 (二)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第二讲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一)教育的词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我国,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在 20 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20 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 ,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2.“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 ,在现代法语中“education ”,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 ,三者都源于拉丁文“educare ”。

      “educare ”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 educere”转换来的 “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are”合成的前缀“e” 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are”则为“引导” ,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二)教育的定义 教育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更为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 1.中国有代表性的定义 (1)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 (5)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 , “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 ,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 神,并指明达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考试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金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岸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