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战黑油山—新疆石油会战经典战役之一--黑油山会战.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91588364
  • 上传时间:2019-06-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战黑油山是克拉玛依油田从发现到壮大的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过程三战黑油山—新疆石油会战经典战役之一 黑油山会战综合整理/本刊记者 冯为为黑油山,这个充满神秘与诱惑的名字曾经记载了新疆最早的“土法”石油开采,新中国成立后,它又成为石油工业部新老地质专家和部分苏联专家寻找大油田的希望1955年7月6日,当克拉玛依一号井在黑油山脚下正式开钻时,新中国石油工人正式揭开了“黑油山”神秘面纱……翻开黑油山会战史,你会被石油人“三战”黑油山的场面震撼,会被石油人的豪情感动黑油山原本只是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在独山子油矿北约130千米处的一座“沥青丘”,它像山泉一样,但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油,因此被当地人叫做“黑油山”,维吾尔语即“克拉玛依”,所以我们今天所见的克拉玛依油田实际上就是当时的黑油山油田接下来所讲述的黑油山会战,即是克拉玛依会战从初战黑油山到再战黑油山到大战黑油山,以至于到后来发现建国后第一个百万吨油田——克拉玛依大油田,石油人在克拉玛依这块土地上跌宕起伏的会战故事,无不引人入胜,感人至深初战:发现克拉玛依“油海”“油杯”纷争起黑油山位于克拉玛依东北部,距市中心两公里多,是油田重要油苗露头的地方,因原油长年外溢结成一群沥青丘,最大的一个高13米,面积0.2平方公里,油质为珍贵低凝油。

      解放前,一位叫塞里木巴依的维吾尔老人,第一次叩响了黑油山大门,他在山旁搭了个地窝子,在集油洼地捞取原油,骑毛驴往返于乌苏与黑油山间,用黑色的油换取生活用品,当地人用此原油点灯,膏车轴等后来到了1952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开始在黑油山沥青丘构造带上钻井,两年间他们共钻了四口井,但完钻的四口井都没能如愿得手,这使得对黑油山充满着希望的专家、技术人员不得不重新审视黑油山1954年,让中方地质人员感到高兴的是,地调处按照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决议,重整旗鼓,组织4/54地质队对黑油山——乌尔禾地区进行大规模的 1:10万地质调查该年10月,地质队队长吾瓦洛夫写出了极富论辨性的调查报告,大胆提出了走向“地台”新观点,认为黑油山——乌尔禾属于盆地北部地台区,地层由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增厚,含油愿景好,最有希望的是沥青丘以南、玛纳斯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建议进行详细的地球物理调查和深井钻探 但吾瓦洛夫的新观点却引发了一场争论1954年11月1日,中方地质师张恺按照吾瓦洛夫的事先安排,发言观点和吾瓦洛夫几乎一致,而地调处总地质师、苏联专家潘捷列耶夫却说:“如果仍然以沥青丘和自溢油苗为标志,那黑油山构造仍然是一个空想!黑油山完钻的四口井已经说明了该地层下生成的原油已经随地壳变动运移到地面,形成那座沥青丘了,所谓自溢油泉,不过是一点残余油气而已。

      黑油山不可能成为大油田,相反,盆地南缘和独山子以北新发现的卡因迪克构造则有很大的希望!”这时,吾瓦洛夫站起来反驳:“成吉思汗山是出露地表的大型古背斜核心,而黑油山正处在古背斜的东南方向上,沥青丘的中心又恰好处在东南方向的最高部位,自溢油泉是最有说服力的油苗黑油山完钻的四口探井中的一口500米井是因为井喷关井的,这更能说明那一带的油层生存条件较好,油气储量都存在!”潘捷列耶夫打断吾瓦洛夫的话说:“既然黑油山——乌尔禾以南是一个背斜带,它就控制着油藏的生长……”最后,这次争论被会议召集人以时间为理由结束了但专家之间的辩论在会议后一直持续,吾瓦洛夫为了让自己坚持的“地台”新观点在专家中达成共识,不辞辛苦地在各种会议上一遍遍游说,使得这场“油海”“油杯”争论愈演愈烈 就在这时,中苏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自1955年1月1日起,包括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内的各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和公司业务管理全部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方独资经营和管理与此同时,中国燃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宣告成立,王其人为新疆石油公司临时党委书记,张文彬为新疆石油公司总经理,秦峰为新疆石油公司副总经理兼独山子矿务局局长作为当时的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也在此时对新任的新疆石油公司领导下了一道死命令:到任第一年,必须打新疆石油勘探翻身仗!后来,在张文彬的大力倡导下,新疆石油公司党委统一思想,形成了在“黑油山东南区打一口探井”的决议,并把这口探井定名为“黑油山一号井(克拉玛依一号井)”。

      至此,“油海”“油杯”之争以“一号井”上钻暂告一段落胜利号角”响彻全中国为让“一号井”顺利开钻、胜利完钻,新疆石油公司党委决定成立黑油山钻井前线指挥部,由秦峰兼任前线指挥部总指挥,马骥祥任前线指挥部钻井处总指挥,坐阵黑油山1955年2月5日,春节刚过,马骥祥带领踏勘队到黑油山踏勘“一号井”井位1955年6月14日,由队长陆铭宝率领的由8个民族36名职工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来到黑油山开始“一号井”钻探第一天晚上,井队职工就露宿在戈壁滩上当时正值盛夏季节,高温酷暑,戈壁滩上的气温高达40度以上,茫茫戈壁,荒无人烟,风沙肆虐,没有遮风避雨的住处,没有可供生活的水源,但这一切,并没有使青年钻井队队员们产生一丝动摇1955年7月6日,“一号井”顺利开钻此时,在北京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康世恩的办公室里,康世恩向张文彬和新疆石油公司总地质师杜博明讲解着刚刚进行的“全国石油地质大调查”成果康世恩说:“这次地质大调查,让我大开眼界了我在考虑一个问题,山前坳陷类型的油田在苏联有高加索山脉一侧的巴库油田,而我国境内的河西走廊、新疆乌鲁木齐、库车正好与其相仿,地台型油田在苏联有第二巴库,我国的松辽、华北、塔里木正好与之相应。

      难道相同地质地貌,苏联有油,我们中国就没有?你们那里黑油山至乌尔禾的沥青脉久已闻名,应该组织人力物力,很好地勘察研究,加快速度,扩大勘探领域,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在黑油山地区找到大油田康世恩说这番话时,语气显得严肃而凝重,张文彬和杜博明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从康世恩办公室出来后,张文彬对杜傅明说:“‘一号井’的速度要加快,要抢速度,没有速度就没有大油田!”而这时,“一号井”已提前钻进古生界地层10月25日,领导决定在井深620米处提前完钻,用筛管法完井完钻之后,全体钻井队员有说不尽的喜悦为了能亲眼见到自己打成的第一口井出油,青年钻井队又信心百倍地承担了“一号井”试油任务1955年10月29日,在新疆石油工业发展史上,这是个永载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一号井”开始试油后,即有原油和天然气随泥浆和水溢出顿时,井场沸腾起来,大家欢呼、跳跃、大笑……有几个青年甚至兴奋地捞起原油抹在自己的脸上11月1日,“一号井”用10毫米油嘴试产8.5小时,产油6.95吨,11月2日产油8.1吨,出油层在487.5-507.5米井段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的第七砂层组一号井”出油如同喷薄欲出的红日,让黑油山勘探迎来了新曙光。

      1956年,由地调处1/55队张恺负责,编制了克拉玛依油田总体勘探设计方案,即以现在的二、一区为中心打38口探井,并在小拐、沙门子、三个庄、玛湖东打4口参探井此设计方案于1956年2月在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得到批准认可当年,克拉玛依油田完钻28口井,其中25口井喷出原油或有油气显示,当年控制了55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积自此,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了再战:油田轮廓初现“四号井”戏剧出油 再掀勘探新浪潮1955年12月,成功钻探“一号井”的陆铭宝青年钻井队又接受了钻探“二号井”的任务1956年,“二号井”经过试油,喜喷工业油流这是继“一号井”喷油后又一口探井出油,这为新疆石油公司在黑油山地区进一步勘探增加了信心但黑油山“四号井”的情况更让石油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领导和地质专家为之牵挂1956年,张恺编制克拉玛依——乌尔禾大断裂区域勘探设计方案时,石油工业部专家组组长安德列克积极建议让“四号井”和“三号井”提前开钻,因为这两口井都位于局部构造圈闭之外,它可以证实黑油山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4月23日,黑油山“四号井”完钻试油,恰逢石油部部长助理康世恩到黑油山视察工作在试油过程中,本来已有油气显示的“四号井”喷出来的却是水,另外对“四号井”的电测解释也不容乐观:原测定的油层是水层。

      这让陪同康世恩视察的张文彬和杜博明等新疆石油公司领导和地质专家们感到了巨大压力!然而,仅仅几小时之隔,黑油山“四号井”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当天下午15时,原经电测分析断定是水层并且正在出水的“四号井”突然奇迹般地由水变油接着,黑色的原油带着浓烈的油香如泉一般流出马骥祥高兴得忘乎所以,围着井看也看不够地转起来,连康世恩临走时交代他的“有了好消息立即向独山子报告” 的话都忘了,还是驾驶员提醒他之后,他才赶紧取了两瓶原油油样,踏上了嘎斯69车向独山子方向奔去结束黑油山的视察工作后,康世恩、安德列克和新疆石油公司专家组长瓦尔彼得夫组织中外专家在独山子进行了黑油山地区下一步勘探论证这时,吾瓦洛夫已经回国,但关于山前坳陷和黑油山地台的第二次大辩论又重新上演这一次,坚持黑油山地区是“油海”观点的由吾瓦洛夫换成了尼肯申,他与主张山前坳陷是重点勘探区的苏联专家、新疆石油公司专家顾问潘捷列耶夫展开了激烈争论一场地质分析会,又一次演变成了两种不同勘探观点的石油大辩论就在这时,黑油山“四号井”喷出的油样被马骥祥带到了独山子的会议室在认真听取了中苏专家的辩论和讨论后,康世恩果断拍板决定:把新疆石油勘探的重点由准噶尔盆地南缘转向西北缘,并作出了《克拉玛依——乌尔禾钻探工作的决定》,改变原来只在几个局部构造上打十字剖面的钻探部署,而是把克拉玛依详探和克拉玛依——乌尔禾整个区域勘探结合起来,即地震、重力、电法、地质浅钻和深井钻探一起上,大搞区域综合勘探。

      康世恩形象地称这一勘探战略为“撒大网、捞大鱼”撒大网、捞大鱼” 新发现源源不断 根据“撒大网、捞大鱼”勘探方针,1956年5月1日,黑油山油田正式定名为克拉玛依油田该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从1956年5月开始,新疆石油公司开始对黑油山进行了大规模钻探工作:当年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开钻 42口井,当年完钻并试油28口井,其中25口井具有自喷能力,23口井获得有工业价值的油流,到1956年9月,已探明油田面积130平方公里,可采储量达1亿吨以上 随着一口口新井出油,1957年,康世恩提出要进一步“撒大网、捞大鱼”,即在含油希望大、油层分布广泛的地区布置较大距离的井网,进行大规模勘探和钻探,在得到有工业价值的油流后,要集中力量猛力钻探,扩大探明范围这种办法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按照这一勘探方针,1957年下半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报请石油工业部批准,再次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增加25口探井井位,以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当年即发现了白碱滩高产油区,1958年又发现了百口泉油田和乌尔禾油田,1959年发现了红山嘴油田,其中,白碱滩和红山嘴高产油区的单井日产能力达到50吨-100吨。

      与此同时,石油局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5个区(即:一、二、三、四、五区)、白碱滩油田3个区(即:六、七、八区)的探明含油面积290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1957年以来,石油局先后对白碱滩、乌尔禾和红山嘴3个有利含油区块进行了地质详探,提出了克拉玛依——乌尔禾大断裂存在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断层——鼻状构造圈闭,并基于这一认识,探明了克拉玛依的9个含油区此外,石油局还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克拉美丽及陆梁地区进行了地质详查,初步形成了以后克拉玛依油田的基本轮廓另外,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勘探工作还为后来的沿断裂带找油提供了大量详实资料和科学依据  三战:生产规模升级“大部队”开进黑油山1955年,陆铭宝带领青年钻井队来到黑油山时,克拉玛依只有几个破旧的地窝子井队开钻后,从独山子调来了3幢简易木板房,一幢作为苏联专家的住房,一幢作为钻探处办公室兼资料室、会议室,一幢作为钻井指挥马骥祥的宿舍兼生产办公室当时,这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次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考试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金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宁波市海曙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南岸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秀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