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厚DS砂浆,内配14号镀锌钢丝网.doc
3页20 厚 DS 砂浆,内配 14 号镀锌钢丝网2.2 样板施工2.2.1 施工步骤⑴ 混凝土结构表面处理用角磨机打磨被加固混凝土基层的表面;打磨后混凝土表面用压力水冲刷干净;缺陷和不平整部分用高强度聚合物砂浆修补找平;⑵ 安装钢丝绳网片;⑶ 界面处理砂浆施工配制界面处理砂浆:按:甲组份胶液:乙组份胶液:粉料 = 4:1:2(体积比),搅拌均匀后在被加固的混凝土基层表面喷涂一层,厚度为 2~4㎜;⑷ 聚合物砂浆配制配制 302N 砂浆配比 1 为液料:粉料 = 7:1 (重量比)流动度为140~150㎜;配比 2 为液料:粉料 = 6:1 (重量比)流动度为 170~180㎜使用机械搅拌,每次搅拌 3~5 分钟,拌匀后静置 10 分钟再搅拌 1~2 分钟后立即在界面处理砂浆表面进行聚合物砂浆(覆盖层)的抹灰施工;⑸ 聚合物砂浆施工砂浆层面一般分三层或三层以上涂抹,第一层将钢丝绳网片与基层混凝土表面的间隔空间抹实,砂浆流动度在 140~150㎜之间,初凝后抹第二层,15/G 轴内侧顶板抹灰层厚度为 10~15㎜、16/G 轴内侧顶板抹灰层厚度为 6㎜,分层抹灰直至设计要求的 30㎜厚度最后一层作为找平层,15/G 轴内侧顶板使用流动度为 170~180㎜的砂浆,16/G 轴内侧顶板使用流动度为 140~150㎜的砂浆。
⑹ 表面保护砂浆的施工砂浆终凝后在其表面抹一层 2~3㎜厚的弹性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⑺ 养护砂浆初凝后(3~4h) 立即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为 7d,每天喷水5~6 次,7d 后干燥养护到 28d2.3 检验2.3.1 施工面的表观检查⑴ 表面平整没有漏抹和损坏的情况;⑵ 敲击施工面没有检测到空鼓;在 15-16/G 轴内侧两块顶板上各取 3 处40㎜×40㎜面积的检查样块查看砂浆层与混凝土基层界面的粘结情况,没有发现明显的空鼓,说明砂浆与基层粘结较好;⑶ 找平层终凝后发现 15/G 轴内侧顶板表面有长度不等,宽度小于 0.2㎜的网状微裂缝,涂抹一层 2㎜厚的表面保护砂浆后裂缝没有进一步发展16/G轴内侧顶板表面没有发现裂缝2.3.2 砂浆粘结强度和自身抗压抗折强度的现场检验⑴ 现场实体取样,正拉粘结强度实测结果为 3.09 MPa 基层混凝土破坏结果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规定的正拉粘结强度≥2.5 MPa 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的规定⑵ 现场砂浆抽查结果:28d 抗压强度为 59 MPa、抗折强度为 14.4 MPa 符合 1360301989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规定的抗压强度≥55 MPa、抗折强度≥12 MPa 的规定。
2.4 施工效果和比较 2.4.1 界面剂配合砂浆施工的效果按试验室检验的结果考虑有两种施工方案,方案 1 靠 302N 砂浆自身的粘结能力(1.5~2.5MPa)不能完全保证正拉粘结强度≥2.5 MPa 的技术要求;方案2 是一种界面剂与砂浆配合使用的方案,砂浆施工完毕后经 7d 的喷水养护+21d干燥养护后现场测得正拉粘结强度为 3.09 MPa 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要求说明界面剂使用的必要性2.4.2 砂浆流动度的控制按试验室配比搅拌的砂浆流动度为 140~150㎜,即粉料液料比为 7:1 左右用这种比例配制的砂浆强度和抗裂性容易得到保证但抹灰时砂浆发散,抹灰石易掉渣在找平层施工时相对困难;15/G 轴内侧顶板找平层施工时操作人员曾将粉料液料比调为 6:1,流动度达到 170~180㎜使用这种配合比的砂浆在找平层施工时表现出良好的操作性能,但抗裂性能和强度受到很大影响,试验室检测证明粉料液料比由 7:1 降为 6:1 砂浆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降低 27%和 23%找平层施工完毕后发现顶板表面有长度不等,宽度小于 0.2㎜的网状微裂缝16/G 轴内侧顶板找平层施工时注意将砂浆粉料液料比控制在 7:1 即流动度达到 140~150㎜该顶板没有出现任何早期裂缝。
2.4.3 砂浆分层施工的层厚设计在加固层厚度 30㎜时方案 1 为每 6㎜厚设一个抹灰层;方案 2 为每10~15㎜厚设一个抹灰层现场检查孔的断面显示砂浆层的破坏发生在与混凝土基层的结合面附近而不是内部施工分层处故认为分层厚度为方案 1 和方案 2 的施工对砂浆层的完整性没有影响2.4.4 表面保护砂浆的使用在 15/G 轴内侧顶面施工出现微小早期裂缝后我们采取了涂抹表面保护砂浆的办法制止了裂缝的进一步发展考虑到聚合物砂浆经过一个冬夏季节的变化及混凝土结构变形会出现新的微小裂缝,作为预防措施不论早期裂缝出现与否都要喷涂表面保护砂浆2.4.5 施工、养护条件对早期抗裂性和强度的影响⑴ 施工时现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的表-2 不同养护温度下的砂浆强度试验28d 抗压强度(MPa) 与正常养护的强度比 28d 抗折强度(MPa) 与正常养护的强度比-5~+5℃温度段室外塑养 52.10 0.83 9.10 0.65+25~+35℃温度段室外干养 52.20 0.85 11.84 0.8520℃室内正常湿-干养护 63.08 1.00 14.02 1.00注:其中塑养为用塑料袋密封试块养护;湿养为在水中养护;干养为干燥养护。
施工时气温过高砂浆一方面容易出现裂缝,另一方面失水过快水泥水花受到影响,砂浆的后期强度明显降低;温度过低容易强度增长慢但早期开裂的可能性相对较小2.5 注意事项2.5.1 现场抽样⑴ 现场抽检的概念为在现场抽取一定量的样品后在标准试验室成型、养护和进行性能检验⑵ 现场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砂浆中粉料和液料的实际配比,一般情况下粉料比例加大液料减少导致 P/C 减小,可能使抗折强度和正拉粘结强度降低而液料比例增加可能导致抗压强度降低由于使用条件对砂浆技术指标要求苛刻所以 P/C 允许变化的范围很窄故现场抽取样品后一定要在标准试验室放置 24h 后再按说明书或产品出厂报告规定粉料与液料的比例配制砂浆,否则对最终强度影响很大而通常从现场抽取的新鲜砂浆可在同条件下养护,检测结果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构件加固层的实际强度2.5.2 现场养护⑴ 尽量避免高温施工;因为砂浆出现早期裂缝的几率较高;⑵ 为保证砂浆的最终强度,施工后浇水养护 7d 是必须的;⑶ 早期裂缝的出现与砂浆中某些组分及现场气温有关,不要指望通过浇水养护阻止早期裂缝的出现2.6 早期裂缝的预测砂浆早期裂缝的出现既有配方本身的原因也有施工和养护条件的影响,如何在砂浆使用之前用简洁的方法预测早期裂缝的出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合聚合物砂浆的研制我们设计了 17 组配方和 4 种养护测试条件来验证其早期抗裂性;试验步骤为在 160×120×5㎜的水泥板上抹 10㎜厚的砂浆,然后立即进行如下的测试表-3养 护 测 试 条 件 24h 内未出现裂缝 24h 内出现裂缝干养:室内温度 20±3℃、相对湿度 50±5% 13 组 4 组日晒:在地表温度≥50℃的太阳下暴晒 9 组 8 组烘烤:在 70℃的烘箱中烘烤 6 组 11 组耐水:在 70℃×4 h 的烘箱和 20℃×4 h 水中多次循环 0 组 17 组从施工现场的情况看如水泥测试板上的砂浆经过 70℃烘烤 24h 而不裂则可基本保证夏季高温天气室内施工的砂浆表面不出现早期裂缝现场对照组的检验证明这种方法是简便可行的三 大面积施工由样板施工确定了施工方法后我们 13603019891 于 2006 年 10 月开始了大规模的现场施工在梁加固中使用 302N 高强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实际施工面积2200㎡;顶板加固中使用 202HL 聚合物砂浆,实际施工面积约 8000㎡且施工完成 3 个月后没有发现明显的缺陷。
